典出「初春令月,気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熏珮後之香」


昨天日常逛某遊戲論壇,發現日本公布了新年號「令和」——我大部分時事新聞都是在遊戲論壇的水區看到的。這個年號最大的特殊之處就是首次脫離了中國古籍——起碼日本官方如此宣稱。當然,馬上就有人回復說,想得美,我們大清朝早就有這玩藝兒了,《歸田瑣記》:「乃令和紳自裁。」如果這個梗還比較接近調侃,底下有些評論就比較嚴肅,比如說:日本這是數典忘祖,意欲脫華。更尖銳的評論甚至指出:這個詞漢代張衡就寫過了,小日本只要還用漢字,就永遠別想有文化自信。

我這個人向來不喜歡和群眾對著干,如果發現流行的觀點和我不同,一般就會選擇閉嘴。但這次對日本年號「去華」的大規模吐槽,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段經歷,於是忍不住要說點什麼。

高中時候,我因為玩遊戲要查原文資料,曾經跑到一個叫terra-arcanum的美國論壇混了一陣,只是英語不好,經常被取笑。當時那個論壇也有水區,版主是個來歷奇怪的美國人,職業是軟體架構,會說一點點中文,還在中國呆過不知長短的一段時間。但在論壇上,只要談起中國他就總是不遺餘力地抹黑,唯一的道德品質就是沒有因為我經常打他臉而把我的號封掉。他做的最過分的一件事,就是在差不多05年時候發了一則「中國開始推廣中文域名」的帖子,裡面用極盡嘲諷的語氣描述了中國政府如何推廣中文域名,如何對這種域名的前景有著自欺欺人的樂觀,以及中國普通人在互聯網常識上的無知。他甚至捏造說,絕大部分中國人不知道www是world wide web的簡稱,而以為是萬維網wan-wei-wang的簡稱。底下的美國人按照慣例把中國互聯網的一切都諷刺了一遍,其中有個評論讓我印象極深,他說,只要中國還在用英語編程,他們在信息技術領域就永遠只配舔吊。我因為這件事和他們戰了好幾頁,後來就再也沒有去過這個論壇了。

所以,看到今天國內對日本在年號問題上」去華失敗」的冷嘲熱諷,我就突然回憶起了十多年前的這件小事。

在我看來,一個國家如果想脫離某種文化或者限制某種文化傳播,雖然非常遺憾,但大體屬於該國內政。中國一直以來也在孜孜不倦地做著類似的事情。上面提到的互聯網中文域名算是一例,之後還有過央視的去英語縮寫運動,極盛之時,新聞里都是「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和「攜帶型數字化音頻播放器」,頗讓人摸不著頭腦。甚至就在一兩年前,遊戲行業還強推過外文禁止令,不能出現任何英文字母。HP要改成「生命值」,SSR要改成「極極稀有」,後來好像推了一半就放棄了,原因是發現撲克牌上還寫著JQKA…這些事情看起來也挺蠢,而且最後並不特別成功,但我從來沒有吐槽過,甚至如果有老外向我吐槽,我還要和他說托瑪斯的爺爺活了一百歲就是因為從來不多管閑事。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太過雙標。不能說中國努力擺脫英文影響就是維護自身文化純潔,日本努力擺脫中國影響就是右翼封閉自不量力——美國國防部發言人一般也就無恥到這個程度了。

當然也有人說,日本這是活該啊,早些年自己選擇了漢字作為文化基礎的一部分,現在想退你退得了嗎?你就是一輩子別想繞出這個圈。但這種攻擊同樣沒什麼水平。十個世紀前,由於雙方文化水平差距懸殊,日本選擇了大量套用漢文化作為自己的文化基礎。同樣的,四五十年前的中國,由於在信息技術領域起步太晚,也選擇了直接使用西方開發的編程工具和互聯網基幹。但這兩件事情應該既不能決定日本將來的文化自信,也不能影響中國的信息技術發展。事實上,日本今天不管是傳統文化保護還是傳統文化傳播,做的都並不比中國差——假如不是比中國更好的話。我之前在東京,陪我的日本市場經理三澤老阿姨家裡有一本金石集,她能寫漢字書法,甚至還用字源法和我解釋過「左」「右」二字為何筆順會完全不同這個我一直都沒能搞明白的問題。同樣的,現在美國最值錢的中國人就是程序員,老美操著自己的母語寫程序,卻被我們這些從小聽著李蕾韓美美為四六級發愁的亞洲人超過了,這也是一種出人意料的結果。這兩種現況都代表明,勤能補拙,後天發育能補足先天不足。縱使日本人沒有一個足夠古老的祖宗,中國人沒有出現馮洛伊曼和貝爾實驗室,大家也不見得就在文化或者信息技術方面永遠就要仰人鼻息,而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從同樣的源流上發展出自己的分支。也只有這樣的世界才是日新月異的有希望的世界。

如果真的用發展和客觀的眼光來看待日本,就會發現雖然他們的文化建立在漢文化基礎上,但這些年早已開枝散葉,自成一脈了。今天的武士,即使沒了背後寫著風林山火的大旗,大家也能一眼看出他們來自日本,和服也並不一定要紋上松竹梅才能顯示自己的正統性。而一些更現代的文化符號,比如機器貓、高達、寵物小精靈、EVA,距離中國文化就更遠了。在文化發展和傳播上,現代的日本是個非常成功的國家,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死死抓住他們的中華源流不放,就有了一絲疑似嫉妒的味道。

放眼全球,不同國家間的文化本來都是不斷交流又不斷迭代的。公元一千年時,北歐出現了《瓦爾松根傳奇》;兩百年後,德國人據此改編出史詩《尼伯龍根之歌》;又過了六百年,瓦格納以此為藍本譜下歌劇名篇《尼伯龍根的指環》;在一百年後,被托爾金借用寫出了《指環王》;又過了二十年,美國一家桌游公司依照指環王,創造出了龍與地下城的世界,西方奇幻從此才告成型。這是一段令人激動的旅程,但我從未聽到身邊任何一個丹麥人說,《魔獸世界》受的是我們北歐文化的影響!沒有我們的史詩,現在你們能玩什麼?只要一個遊戲里還存在巨龍精靈矮人,它就永遠屬於我們北歐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如果真的出現這麼奇葩的丹麥人,我一定會大聲嘲諷他,然後把他的故事發到網上,供大家一笑。


日本用中國典籍命名年號,有啥好高興的?

日本不用中國典籍命名年號,有啥要悲哀的?

明治年號出自《周易》,結果明治年間日本侵華割台灣,旅順屠城。

大正年號出自《周易》,結果大正年間日本強逼中國簽訂二十一條。

昭和年號出自《尚書》,結果昭和年間日本全面侵華,南京大屠殺……

更何況日本所謂「漢學家」,「中國通」,「仰慕中國文化」有幾個是好貨?

近代日本中國學學界領袖是內藤湖南。日本歷來中國史第一人,去過中國十次。嚴復,王國維,羅振玉這些中國學者都認識他。最出名的著作是《中國上古史》。

可是此公宣揚的是什麼理論呢?

日本對華使命論:即日本有幫助中國「復興」的使命

「支那能夠長期維持民族生活,全靠外族的不斷入侵」

「支那是長期孤立的國家,其內部產生的弊病使其逐漸衰竭,似此老衰是不能依靠樹木自身活力的,拯救它的辦法只能是依靠外力遏制其腐敗。」

東亞文化移動論:東亞文化不在中國,而在日本

「日本成為東洋文化中心並構成與支那文化相抗衡的勢力不足為奇。日本是比支那優秀的強國」

中國分裂論:

「漢人的天下由漢人支配。若此,以支那本體的財力來統治支那應為根本,從財政的理想出發,把財政上看對支那有害無利的土地分割出去至為妥當。」

中國國際共管論:

「若下定此決心( 國際管理) ,支那的安全、東洋乃至世界的和平便可永久維持,此乃支那人最好把政治機關交給外國人的最大理由」

中國國防無用論:

「我曾屢屢對支那人說,今後三十至五十年里,支那人腦子裡不要有一丁點國防的想法,腦子裡裝著國防反而是危險的」

中國滅亡論:

「縱使支那國家滅亡,竊以為亦無過分悲哀之理由。若於支那民族之大局觀之,所言支那滅亡,絕非侮辱支那之語,若高於民族之大局,立於世界人類之大處高處觀之,其於政治經濟之領域,國家雖瀕於滅亡,然其鬱郁乎文化之大功業則足以令人尊敬。與此大功業相比,國家之滅亡實無足輕重,毋寧說其文化恰能大放光輝於世界,支那民族之名譽,定與天地共存,傳之無窮」

內藤湖南愛不愛中國文化,從上一段話來看,當然愛。

但是內藤湖南的一系列言論,不僅是給侵華分子,甚至現在的反華分子,民族分裂分子,皇漢分子,都提供的危險的思想武器

對了,偽滿洲國的「王道樂土」,就是由日本漢學家,道教學者橘朴提出的。

魯迅曾經評論這位侵華分子:

「比我還懂中國」


在空間看到的

——————————分割線——————————

日本公布新年號之後,張衡居然意外火了!還上了日推的熱搜榜。

——對,就是發明地動儀那個張衡。

原因是日本的岩波書店出版的《萬葉集》有註解,尤其強調了「令和」出處的那兩句的本源是來自東漢張衡的《歸田賦》。

裡面這段的原文是: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鶬鶊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

這是全賦最美的一段。

《萬葉集》里寫的則是: 「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後來,日本網友又去翻了諸橋轍次編纂的《大漢和辭典》,裡面收錄的「令月」二字的典故也是出自《歸田賦》。

本來說這是第一個不是來自於中國古典的年號,看來還是和中國有些關係的。

實在有點尷尬…… [允悲]

——當然更沒想到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張衡居然是個文理全才。

一直以為他是理科學霸,沒想到還是文豪~

日本大批網友已經開始瘋狂崇拜他了,用的彩虹屁是:

張?大地的感知者?神盾局元老?星辰曆數之少年?漢賦之四天王?木聖?衡!

哈哈哈哈哈。

張衡其實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其他三大家分別是: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不知道為什麼其他三人名氣都很大)

他不但是一個天文學家、還是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

《歸田賦》這首可以說是散體抒情小賦的先驅。

當然他給後代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就是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了。

仔細讀來,確實有相似的感覺~

他還寫過很多美的不行的詩,比如這首《四愁詩》: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

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從之湘水深,側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贈我琴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

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

我所思兮在漢陽。

欲往從之隴阪長,側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贈我貂襜褕,何以報之明月珠。

路遠莫致倚踟躕,何為懷憂心煩紆。?

我所思兮在雁門。

欲往從之雪雰雰,側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路遠莫致倚增嘆,何為懷憂心煩惋。

張衡甚至還在空閑時間編寫了《靈憲》,《算罔論》等重要的陰陽學天文學著作。

郭沫若對這位巨巨的評價是:

「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真的太有才華了~

不過話說回來,張衡寫得這麼美我們卻大都沒看過,中國古籍中這麼多美好的文字和篇章除了讀書時期我們也很少主動


看了很多新聞還有公眾號的文章,很多人都提到日本幾百年來的年號都是取自中國古籍,這次換《萬葉集》是否意味日本政府在排除中華文化的影響。可是他們卻都忽略了一點,「令和」僅僅是日本終戰之後的第二個年號。

年號是中華文化圈封建時代的紀年方法,除了中國各個朝代,其他使用年號的國家就是朝鮮,琉球(這兩個國家直接使用中國年號),越南以及日本 (這兩個國家自己取年號)。到二戰結束,除了日本之外,上面所有國家的皇帝和國王都走進了歷史的垃圾堆。麥克阿瑟出於維穩的考慮,留下了日本天皇制度,也使日本成了這個地球上碩果僅存的使用年號的國家。

曆法是文明的核心之一。皇帝為自己統治的年代取名,是一個極度彰顯皇權尊貴的做法。西方沒有用年號,是因為國王之上還有上帝,公曆是以上帝之子的生日紀年。日本用中國古籍取年號並不意味日本以前多麼重視中華文化。明治時代日本全盤西化,廢除了使用上百年的中國農曆,改用西方格里高利曆。連春節,盂蘭盆節(中元)這種根正苗紅的中華文化節日都直接平移到元旦和7月13號。但是明治天皇沒有廢除年號。我認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年號對於皇權的彰顯,因為年號紀年的實用性很差。舉個例子,我曾經讀三國志,發現算曹丕的年紀竟需要背6個年號,然而曹丕只活了40歲。

既然年號是皇權的專利,年號取什麼也就沒有百姓置喙的餘地。日本從大化開始一直使用中國古籍取年號,天皇為了尊重傳統延續這個做法也很正常。然而日本戰敗,昭和天皇也承認了自己是普通人而不是天照大神的兒子。年號也隨著走下神壇,日本法律規定年號需要由內閣制定。這次輪到皇室無權置喙了。

89年昭和去世,明仁繼位。為什麼新年號仍然選自《尚書》。因為天皇去世是個突發事件,內閣沒有那麼多時間準備。89年國際上風雲激蕩,日本國內泡沫景氣壓力越來越大,相比之下換年號無足輕重。另外當時的首相竹下登正醜聞纏身,也無力分心年號的事情。那麼尊重傳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是最好選擇。

這次天皇退位日本政府已經準備了兩年多,安倍又是泡沫景氣之後日本最強大的首相,這個時候花點心思選個特別的年號,用來凝聚國民的信心就是比較重要的事情。這個時候選個日本自己的古籍作為年號的出處,肯定比中國古籍更能得到日本普通民眾的好感。我覺得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特別的用意。

年號連日本人自己都越來越少用,它的重要性也越來越低。明治大正昭和這樣彰顯皇室和國家野心的年號肯定不會再出現了,寓意美好百姓喜歡的年號會成為主流。因為王侯將相的時代已經過去70多年了。我們中國更不用擔心這些了,中日關係不是年號能決定的。中國文化的傳承也不靠日本。就算考據出來萬葉集那句詩模仿張衡也不能證明中國文化比日本文化高明。這種自high才真的失了泱泱中華的氣度。


其實嘛 萬葉集也就是找個由頭。真實的含義是大日本天皇陛下命令建設具有日本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簡稱令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