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常常“消息滿天飛”,有些謠言甚至是別有用心的,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近期監管層着重推進保護投資者利益,對市場產生影響的造謠行爲,有望得到遏制。

  4月2日,央行就“4月1日起降準”的謠言一事正式致函公安機關:請就此次編造發佈虛假信息的行爲依法進行查處。此舉意味着,央行用罕見的強勢態度提醒金融市場的捏造者,造謠重大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將受到嚴懲。

  而且,在這則降準謠言背後,還夾着另一條消息:有人短期做多、長期做空。如果造謠者得逞,引發市場波動並從中獲利,中小投資者利益無疑將受到損害。類似情形在A股市場曾發生過,2015年證金公司組織資金入市後不久,即有出現“國家隊正撤退”的謠言,引發市場波動。同時有傳言稱有機構趁機反手做空,當時監管層並未深究,所以來龍去脈不得而知,但投資者利益遭受損失則已成事實。

  當前,資本市場正朝着市場化改革和不斷開放的方向前行,對投資者利益的關注度也顯著提升。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3月29日的例會上稱,爲進一步加強對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證監會在總結投資者保護工作經驗基礎上,成立了投資者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該領導小組由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擔任組長,副主席閻慶民任副組長。

  中國資本市場具有散戶較多的特點,以個人投資者爲主,許多個人投資者不能很好地對所投資企業進行價值評估,往往偏聽偏信,這讓別有用心的造謠者甚至操縱市場者有可乘之機。

  或者說,由於資金流動的難以控制和資本市場管理上的先天缺陷,加上目前資本市場的不成熟,中小投資者往往成爲資本市場中的權益受損主體。尤其是面對上市公司欺詐發行上市、虛假信息披露、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等行爲時,中小投資者往往成了案板上待宰的“魚肉”。

  事實上,監管層近年正不斷加大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的力度。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證監會共計開出200多張罰單,罰沒款超過70億元;2018年還對操縱股價的北八道集團罰沒56.7億元,刷新了證監會行政處罰金額的歷史紀錄。此時成立投資者保護組織,自然是對投資者保護工作提升到新的層次。

  更爲重要的是,近期正緊鑼密鼓籌辦的科創板,急需做好事前投資者保護工作。根據方案,科創板將試點新股發行註冊制,意味着不盈利的公司也可以上市。此時,讓科創板不充斥謠言、市場操縱者無所遁形,以此保護投資者利益就顯得十分必要。

  目前來看,證監會成立領導小組保護投資者權益,既是現實之需,也向社會傳遞了一個積極信號:在保護投資者權益上,監管部門正從組織、法規等層面不斷完善頂層設計。與此同時,監管層應提請立法機關儘快修法,給予執法者以利劍和重錘,對於違法違規進行嚴懲,形成“不能違、不敢違和不願違”氛圍,從而形成投資者保護長效機制。

  在科創板做好投資者保護工作也是一個契機,即進一步提升證券監管水平,通過多路徑加強投資者教育、進一步明確和嚴格信息披露制度、嚴懲違法違規行爲等實現對多層次資本市場投資者的多角度全方位保護,讓資本市場儘快走向成熟。

  可以說,資本市場要走向成熟,投資者保護工作是必要條件,所幸的是,如今正越來越被重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