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是元代非常著名的一位書法家,真、行、草、隸、篆諸體皆善,其中又以真書和行草書為最佳,他的小楷作品為歷代所重視。趙孟頫的小楷最初師法鍾繇,後又學習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以及東晉道士楊羲的《黃庭內景經》。

現存趙孟頫最早的小楷墨跡作品,是他1289年所書的小楷《禊帖源流考》,此帖也是他由學習鍾繇的楷書往二王的書風轉變的證明。

這幅作品原本是應一個曹姓朋友所託書寫的,結果二十年之後他從另外一個朋友處又見到這幅作品,感嘆之餘還為此卷作跋云:

「恍然如夢。余往時作小楷,規模鍾元常、蕭子云,爾來覺稍進,故見者悉以為偽,殊不之年有不同,又乖合異也。」

同時並寫一尺牘致函曹野翁,言:

「余今日見此簡,真是慚愧殺人也。」

《高上大洞玉經》的書寫時間是於大德八年1304年,這篇小楷作品筆意流動、結體舒展流麗、於姿媚中見縱逸,這個時候已經形成了他自己的風格特點。這件《高上大洞玉經》書於大德九年,當時趙孟頫正好五十二歲,正是精力比較旺盛的時候。因此觀全卷近4700字,無一筆懈怠,其結體妍麗,用筆遒勁,神彩飄逸,加之其虔心向佛,此書誠是一件傳世精品之作。這捲紙本墨跡,縱29.7厘米,橫457厘米。現藏於天津藝術博物館。

《老子道德經》是趙孟頫晚年的小楷代表作,用筆上有師法《靈飛經》的痕迹。張丑曾說:「《靈飛六甲經》,鍾紹京書......趙子昂師之,十得其三耳。」董其昌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趙文敏一生學鍾紹京,才十得三四耳。」

小楷《洛神賦》這篇作品也是趙孟頫晚年所書,與《道德經》的風格非常相似。趙孟頫還寫過兩本《洛神賦》都是行書,而此篇小楷書《洛神賦》比較難得,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最後說說《汲黯傳》,這篇小楷一直都被冠以趙孟頫所書,然而現在看來並非趙孟頫所書,有可能是趙孟頫的狂熱跟從者俞和所書。《汲黯傳》轉折生硬、結體方峻剛利,和趙孟頫小楷的虛和婉麗、遒潤多姿完全不同。

大宋三百多年因為「尚意」書風的影響,受到蘇、黃、米的影響,行草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是擅長小楷的人卻沒有出現。趙孟頫一出,以他那流動的筆勢、閑雅的結體、有晉人之韻無唐人之拘的小楷書風,令世人耳目一新,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喜愛。因此從趙孟頫之後,小楷書法蔚然成風,明代的祝枝山、文徵明、董其昌無不受他的影響。


感謝悟空的邀請。

書法中的小楷自鍾繇的《宣示表》後便一路留下了諸多的名家法貼,其中東晉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唐代鍾紹京的《靈飛經》,元代趙孟頫的《漢汲黯傳》、《道德經》,以及明代文徵明的《真賞齋銘有敘》等,這些都是我們當今學習書法的人避不開的臨習課目。

《道德經》是趙孟頫寫於延祐三年,距今已經有703年,作品字體工整秀麗,筆法穩健,獨具風格。

趙孟頫的《漢汲黯傳》寫於延估七年,距今已經有699年,作書時趙孟頫已經是67歲的古稀老人了,作品缺197字為明代書畫家文徵明所補寫。文徵明在《漢汲黯傳》題跋稱子昂「楷法精絕,唐人遺風,其源乃出山陰耳」。筆者認為,該貼是趙孟頫一生中留給後世小楷中最為精彩的作品。


趙孟頫是位勤奮的書家,他留存於世的墨跡很多,為後代習書者留下了寶貴的範本。趙孟頫的楷書如行雲流水、遒媚秀逸,他很多書法作品,楷、行、草三種書體在文章中自由穿梭變換,各種書體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定。所以,我覺得趙孟頫的小楷墨跡除了廣為人知的《道德經》、《汲黯傳》,像《洛神賦》、《秋興賦》、《行書千字文》、《歸去來辭》、《光福重建塔記》等等行楷作品都可以作為小楷範本來臨寫、學習。


《道德經》《汲黯傳》


老子道德經卷、汲黯傳這兩部我臨的比較多,其他的應該稱為行楷吧。


我手裡有一百小楷道德經八幾年的書籍 不錯印刷質量也好 書寫字帖也比較高古


漢汲黯傳,道德經,九歌。汲黯傳可能名氣最大,但最不像趙孟頫的字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