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記憶里,珠峰一直被叫做「珠穆朗瑪峰」。卻不知道,關於這個名字,還有一段漫長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喜馬拉雅山所在的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咳咳,我知道這個時間線拉得有點長,但是先了解一下珠峰是怎麼形成的也是可以的了。

在漫長的歷史長流中,海水從陸地上帶來了很多碎石和泥沙,堆積在了喜馬拉雅山區上。

自然和時間的力量不容小覷,慢慢地這些堆積物就形成了高達3萬米以上的海相沉積岩層。

後來,伴隨著板塊的運動,喜馬拉雅受到抬升。作為喜馬拉雅的主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不斷上升。據測算,平均每一萬年大約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馬拉雅山區仍處在不斷上升之中,每100年上升7厘米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感嘆自然界的力量。在這種力量面前,人類顯得多麼渺小呀!

珠穆朗瑪峰,憑藉著「世界海拔最高山峰」的頭銜得到全世界眾多挑戰者的偏愛。但在67年前,珠峰的名字不是「珠穆朗瑪」,而是「額菲爾士山」。

19世紀中葉,印度已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測量局局長是個英國人,叫喬治·額菲爾士

1852年印度測量局測得珠穆朗瑪峰高度以後,本著以前「誰發現誰就有命名權」的規定,將這座山峰命名為「額菲爾士山」。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大家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在長達一百年的時間裡,世界已經習慣稱這座世界上最高峰為額菲爾士山。

1951年,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有一位學者在上海《開明雜誌》上發表論文《大小高低》。文中依據史據證明,這個被人們稱為額菲爾士的山峰,實際上應該叫做珠穆朗瑪峰

這位學者就是王鞠侯,曾師從竺可楨。

▲王鞠侯

這篇論文一發出來就引起了《人民日報》編輯胡仲持的注意,他覺得這事關國家主權行使的問題,需要謹慎。

於是他致電王鞠侯希望其對相關史料考證再做進一步的核實,以絕謬誤。

這個時候王鞠侯已經身患肺癌,進入了危險期。但他依然堅持奔波,終於在故宮博物館發現了清政府在1717年原測繪地圖的翻拍照片

有效核實了兩百多年前珠峰的各種繪測數據,上面還有「珠穆朗瑪峰」的字樣。

其實早在1708年,清朝康熙帝就下令讓人繪測地圖,這個地圖就是《康熙皇輿全覽圖》

《康熙皇輿全覽圖》描繪範圍東北至庫頁島,東南至台灣,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貝加爾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島)。

1717年,清朝讓來自歐洲的傳教士在珠穆朗瑪峰地區測繪《皇輿全覽圖》,並以「朱姆朗馬阿林」命名,「阿林」是滿語,意思是「山」。

後來,康熙皇帝又先後兩次派大量人員去西藏測量,並於1719年製成銅版「皇輿全覽圖」,最早在地圖上正確地標誌了珠穆朗瑪峰的位置,並用滿文標註了名稱

這比喬治·額菲爾士他們早了一百三十多年

但繪製完畢的《康熙皇輿全覽圖》並沒有在當時得到運用,而是被鎖在了皇宮裡。這讓人莫名想到了以前我寫過的《永樂寶典》,也是寫完就當寶貝一樣束之高閣了。

這一鎖就是2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地圖才得以重見天日。

在1951年王鞠侯提出「珠峰名字」這個問題之前,中國的地圖甚至地理教科書上都是照抄的西方,把珠峰寫做「額菲爾士峰」。

很快,根據王鞠侯提供的證據材料,《人民日報》專題報道了他為珠峰正名撰寫的文章及考證資料

1952年,5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和出版總署聯合向全世界發出正式通報:位於中國境內西藏地區原「額菲爾士峰」更名為「珠穆朗瑪峰」。

遺憾的是,王鞠侯教授在1951年就因肺癌惡化病逝,年僅50歲。他並沒有親眼見證珠峰被正名的那一天。

從1852年到1952年,時間剛好一百年。這讓我想起了上海交警那句著名的話:這裡不是一百年前!

為珠峰正名,看起來只是一個名字的事情。但歸根結底,還關乎著祖國主權的問題!清除了英國殖民主義在西藏的影響!這看起來像在答毛概題目的幾句話,對於中國來說意義巨大。

近幾年,關於領土主權問題,周邊國家總來找我們各種扯皮,但我們的姿態始終很明確:在主權問題上,我們向來不多拿一分,但是我們的,一點也不能少。

順便忍不住說一句,某些國家不僅記性不好記不住歷史,還喜歡瞎畫圖,把別國的領土划到自己國家版圖上。

對此我只想說:

記住,這裡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國!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有兩夏子,一個有情、有趣、有用、有品的公眾號,每天讓你意想不到。(ID:y2xz6666)

?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