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太平洋電腦網


自從2014年“忽如一夜春風來”後,智能家居領域的硬件廠商、平臺解決方案提供商經歷了幾年的發展後,目前市場已經歸於某種穩定與平靜的發展期。當年各大廠商爲了爭奪屬於自己的市場份額各出奇招,蘋果作爲科技巨頭也不甘落後,在同年發佈了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但經過了五年多的發展,即便現在詢問部分蘋果用戶,也不一定知道HomeKit是什麼,有什麼用。爲何含着金鑰匙出生的HomeKit,如今問津的人卻仍寥寥無幾?



HomeKit是蘋果在2014年發佈的智能家居平臺,是一個軟件項目。蘋果公司本身是不生產搭載HomeKit系統的產品,而是授權給第三方廠商生產符合蘋果兼容和安全標準的設備。當時國內廠商還在抓緊時間推出不同硬件產品來佔領市場,蘋果推出HomeKit作爲一個智能家居平臺的做法似乎更加領先一步,不僅僅侷限於依賴自身硬件來搶佔市場,而是與第三方廠商合作,把合作伙伴向自己靠攏,形成“聯動破壁”的效果,達到吞佔市場的目的。可惜的是,這個看似無敵的想法在實現的過程中被蘋果自己玩壞了。


2014年推出HomeKit平臺,2015年6月發佈首批HomeKit智能家居產品(數量並不多),2016年纔在發佈的iOS10系統中加入“HOME”應用,以來管理控制支持HomeKit框架的智能家居設備。


從推出到應用再到整合控制,蘋果花費了兩年的時間,纔將HomeKit真正地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而兩年的時間對於飛速發展的智能家居行業來說,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衆多打着創造“智能家居”的廠商紛紛湧現,推出了各種各樣的設備如智能路由器、智能音箱、智能網關等,力圖通過布控硬件設備來佔領市場。而其中最強大的莫過於小 米智能家居的佈局。


通過以小米路由器作爲智能家居設備中樞,配合小米路由器App、小米智能家庭App可實現多設備智能聯動。截止到2015年6月,小米智能家庭在線設備超1000萬、APP安裝用戶超1500萬、日活躍量超200萬,成爲全球第一智能家居平臺。而同時期的蘋果,纔剛剛發佈首批產品,進度十分緩慢。


看到這裏,有人會說,蘋果之所以進度緩慢,是因爲堅守“嚴格的性能標準”,像AirPlay和MFi嚴格認證要求非常類似。但這真的是理由或是藉口嗎?小編認爲這是蘋果的固步自封。


2015年,華爲開始進軍智能家居領域,推出HUAWEI HiLink智能家居開放互聯平臺。在短短的4年時間內,目前HiLink平臺已經積累了超過2000萬用戶、接入50多個品類、與100多家廠家合作、覆蓋300多款產品;而接入HiLink協議的WiFi類智能家居設備已達400萬臺左右。更重要的是,華爲會向合作伙伴提供用戶、技術、品牌、渠道四大資源。


反觀蘋果,同樣是與第三方廠商合作,但在同時期對比來看,無論是從合作伙伴的數量上,還是從與合作伙伴的交流資源方面,遠遠比不上。而且在智能家居產品的價格對比上,動輒幾百甚至上千的價格令消費者望而卻步,而米家、HUAWEI HiLink推出的智能家居產品價格親民,更加符合消費者的接受範圍。


可能蘋果意識到了固步自封的危險,在去年開始降低姿態,努力與第三方廠商合作交流。如知名的瑞典傢俱公司宜家共同推出智能燈泡、智能插座等,而綠米Aqara、小燕兩個品牌的加入,更是直接降低了HomeKit的入門門檻,讓廣大果粉能以更低廉的價格享受到HomeKit授權配件的便利性。


對於HomeKit而言,目前的發展狀況依然是條條大路通羅馬,選擇與第三方生態聯盟合作纔是最根本重要的選擇,通過提供便利的認證解決方法,降低進入HomeKit的門檻,同時利用自身市場品牌優勢,爲開發者提供市場資源,再利用已有的自身社會資源優勢,擴大市場範圍,這纔是最合適的出路。


國內衆多廠商在幾年的互相廝殺中,出現了明顯的“良幣驅逐劣幣”現象,優勝劣汰,能存活下來的都是優勝者中的優勝者,而出身蘋果的HomeKit目前來說還籠罩在“劣幣”的陰影之下。蘋果在解決了固步自封的問題後,HomeKit要得到更好的發展,本質上還是需要在第三方生態聯盟中,挖掘潛在的夥伴聚攏並助力他們,形成“聯動破壁”的效果,這樣加上蘋果的自身優勢,HomeKit才能在智能家居這方面越走越好,而不是成爲行業發展的一個失敗縮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