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小兒出國讀書,後面直博,在攻讀博士期間經常會出現很久很久(少則兩三個月,多則半年)沒有任何音信的情況(跟國內父母親朋斷絕聯繫,但能通過社交網路更新狀態確定其人身是處於安全的情況),我在國內讀書確實不清楚這種情況背後的原因,希望有相同經歷的朋友解釋一下其大概的心路歷程。謝謝各位。


很多人出國是有原因的。追求學術上的進步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更加深層的原因。比如對社會不滿,對周圍的不滿,對於原生家庭的不滿,所以想著遠走高飛。

文化這個東西很有意思,你不在一個文化系統中,你無法去真正體驗到在這個文化中的人經歷了什麼。你朋友到了一個新的文化,如果他之前心裡有一些耿,那麼在這個文化中他會重新思考很多問題。思考的結果有兩個,重新接受自己原來的東西,想明白了。另外一個結果就是決斷性的,和原來的一切徹底的斷開。

我不知道你這個朋友經歷了什麼,或者對周圍或者原生家庭是否有什麼想法。有時候很多東西,人是很難表露的。即使你們是發小,人自己都很難瞭解自己,更何況讓周圍的人來完全瞭解自己。

我認為人會出現兩個斷乳期,一個是生理斷乳,一個是心理斷乳。其中心理斷乳,青春期會出現一次,以後長大了也會再出現一次,這一次的出現要麼是隨著環境的變化會產生,要麼是經歷了重大的事情後才會產生。我想你朋友應該是出現了這樣一個高層次的心理斷乳,他對自己的一切都進行了一個反思。給他/她一些時間吧,或者你的朋友會重新回來,或許會越來越遠。

我把小時候從小長大的兩個鄰居朋友都從我的人生中踢掉了。


讀博壓力本來就大,又在國外,和國內親友沒有什麼交集。人都是壓力小的時候比較願意和人保持互動,壓力太大就只能自己扛了。

如果你關心他,不妨直接告訴他,有人關心自己總是開心的。很多時候,不是不願意聯繫,而是根本沒有多少人關注自己,那又何必強刷存在感呢?


可能跟你朋友的性格有關,也許他平日就是這種不怎麼回信息的人。

還有就是生活圈子不太一樣了,跟國外的朋友老師在一起的時候多。我有很多在國外的朋友也根本不碰社交媒體的,好幾年都不更新不回復,但其實本人在現實生活裏過得很自在。

也有心理出現問題的可能性,這種情況要及時瞭解,聯繫他身邊的人去幫助他。


主要還是個人性格問題,如果你就喜歡與人打交道,是不會失去聯繫的。也有人自尊心比較強,覺得自己混不出來,也沒有面子跟別人多說什麼。或者身邊的沒有出國的人嫉妒出國的人,也不願接受被聯繫。


你可能患有自閉症。


我周圍有人得了抑鬱症了。大家看他的簡歷那麼漂亮。科研也做得不錯。人也整天笑嘻嘻的。結果突然有一天沒來辦公室。我們被告知他得了抑鬱症。典型的微笑抑鬱。

在國外讀博壓力很大的。真的。有時候很久都沒有進展,那時候就不想跟人說話。再加上在語言問題,有時候表達不清楚自己的心情。真的很難受。

如果你與這個發小關係不錯,想關心一下的話,不要猶豫。這真的很有幫助。


謝邀。

別人的情況我不瞭解。但我的情況是:

1 在國外久了,和國內的朋友處在不同的環境,共同的話題就少了,尬聊不起來。看到朋友們聊著最近的聚會、聊共同的活動,實在插不上話。即使你分享在國外的生活,人家也接不上話,也沒法理解,長此以往乾脆不說話了。回國一段時間以後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2 讀博壓力大,並且只能自己承擔。重壓之下有輕微抑鬱的癥狀,不想和任何人溝通,有時甚至不想出門,最難過的時候一連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都是這種情況。而且越是焦慮煩躁工作效率越低,明明事情很多卻動不了手,每天消磨時間。這是一種惡性循環,越焦慮越沒法工作,越消磨時間,而消磨時間工作毫無進展,就越焦慮。除非有人打破這一情況,比如拉你出門聚會之類的,否則很難自我解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