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割接?

作为网路工程师,可能大家听过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割接」了吧。割接,一个令无数网工头疼脑热的词。「我曾经一度信奉科学,直到我遇到了割接」,无数次的割接失败,无数次的背锅,无数次的回退,都曾经让我想要放弃科学,从而信奉玄学。但是当我累积了多次的割接经验后,突然发现,割接其实是很简单的,只要保证从流程到技术实现整个过程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操作就没有问题。那么说了那么多,割接究竟是什么呢?

有同学说,割接嘛,不就是设备替换嘛,把原来的设备取下来,再把新设备配置好,怼上,通了不就行了嘛?NoNoNo,这么干的话只能说明你不专业!割接的定义应该是针对于已经运行的网路环境,无论是针对于硬体的扩容、软体的升级乃至配置的变更,只要会影响现网运行业务的操作(例如造成现网业务中断),企业都要根据业务的安全等级以及服务需求,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和风险规避措施,这样的项目称之为割接项目。也就是说只要是会影响现网运行的任意配置都算作割接!

举几个例子,像我们常见二层组网扩容、核心出口的改造、核心设备的VRP版本升级,乃至于从运营商接入专线的更换(从SDH专线变为MPLS专线)都属于割接项目。那么割接项目究竟应该怎么做?或者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点呢?

控制业务影响的范围:在进行割接之前,我们先要确认好,割接的是哪些设备?这些设备对于业务影响的范围有多大?需要替换的如果只是一个接入交换机,那么影响的只是这个交换机下游连接的内网用户而已,如果替换的是一个核心出口设备呢?那么整个公司的互联网业务运行就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割接之前,要知晓并控制好业务影响的范围,给出甲方最真实的业务中断时间,把「丑话说在前面」,先小人后君子总是没错的,拒绝做背锅侠。

把控风险规避措施:在我们确认好业务风险之后,还要考虑另一个问题,如果在割接过程中出现已知风险以外的事件,例如,线下测试设备性能时都OK,但设备一上架就无法正常工作怎么办?这种案例相对比较少,但是也是真实存在的,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一般来说,我们会提前要求甲方购买备件,如果甲方不同意,我们会先从其他地方调一个备件过来,等找到具体原因之后,再进行二次割接。这样虽然会延长项目周期,但是不会影响到甲方的业务运行,毕竟服务行业,一切要以客户为核心。

制定完善的割接方案:在控制好风险之后,就要开始根据预估的风险和甲方的需求,开始制定完整的割接方案了,是使用直接替换法?还是逐步融入法?直接替换法,一般用于网路规模比较小、业务重要性一般的、项目费用要求较低的环境,直接将原有设备拆除,将新设备上架,这种方式效率很高,资源占用也比较少,只是风险比较大(无法确定新设备上架之后能否长期稳定的运行),业务中断时间长;逐步融入法,用于网路规模比较大、业务重要性较高,项目费用宽裕的环境,例如金融网路、政务网路等。该方案风险很小,是在原有设备不拆除的情况下上架新设备,在保证新设备运行稳定之后再将老设备拆除,而且一旦新设备运行不稳定,老设备仍然可以工作,不会造成长时间的业务中断,回退非常方便;而缺点就是其割接项目周期会非常的长,因为需要观察新设备的运行是否稳定,效率相对较低。我们在制定方案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指定具体方案,从而保证割接方案完善。

顺利地执行割接:割接之前将所有需要的工具准备完全并提前做好线下的性能测试,大项目建议使用机架做环境模拟,尽量还原割接现场;小项目可以通过模拟器桥接设备做性能测试。携带好设备、板卡、线缆、Licence、各种配置脚本、调试测试工具以及各种备件。和甲方协调好总的割接时间、回退时间等,以及准备好割接前后的拓扑对照表等各种对照信息,方便在割接完成之后做各种割接前后的测试。

如果一个割接项目比较繁琐,例如运营商端的IPv4升级IPv6,这样层级的割接项目如果想要在一夜之间完成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可以将一个大的割接项目分解为多个小的割接项目,化整为零,化繁为简,逐个击破,这样的话,每一步割接的质量及成功率可以得到确保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每个小割接之间相互独立又前后承接,不会出现一招棋错,满盘皆输的问题。

在割接完成之后,我们肯定会进行测试,但是这个测试只是初步对于网路连通性以及简单的功能实现上进行测试,而稳定性等一些复杂的应用业务测试则无法保证,所以在此期间,工程师一般会驻守在客户据点,观察网路运行状态,防止出现意外故障,那么这个过程叫做守局,守局周期一般要与客户进行协商决定。在守局同时,我们还要对客户进行转维培训以及割接资料的移交,也就是说在守局结束,且验收成功之后,整个割接项目就结束了,后续的运维一般会在培训之后交给甲方独立维护,我们只需要提供远程的技术支持即可。

总而言之,割接项目本身其实并不难,难的是需求不明确、风险预估不到位、实施方案不准确、应急预案不全面,割接准备不充分。其实这些问题都是人为可控的,经验不足时一定要认真准备,千万不要脑袋一热就飞一般的奔赴现场,最终带著一口大黑锅灰头土脸的回家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