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7741.JPG

随手按下的快门,成为心里的永恒。倒影中的吴哥,每日从晨曦中再次诞生。

                                           ----------<Anger Wat,Cambodia>

--------------------------------------------------------------------------

时间:2014年5月7日

挑战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次带家人旅行,

除了出游时间长达12天之外(泰国六天,柬埔寨六天),

还得要从陆路通过泰柬边境,

这天一大早吃完早餐,直接包车前往曼谷北边的长途巴士站,

七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

不过对于家里的老弱残兵可而言,应该是相当辛苦的。

幸好,我爸妈也都依照我的意愿,没有坚决反对

也许他们还没尝试过也不知道?

总之跌跌撞撞的来到看起来很落后的边境,

全车的人都下车到海关盖出境章,再到隔壁盖入境章,

海关不过是间破旧的小房子,通关的游客把室内挤的水泄不通,

除了要注意家人是否有被问问题要救援外,还要担心会不会被海关索贿,

提心吊胆好不容易又回到巴士上,再过不久巴士就开进暹粒,

北方的观光大城,也是世界知名的吴哥窟所在地。

一下车,比起曼谷过之而无不及的混乱交通席卷而来,

我们像是待宰的肥羊被虎视眈眈的嘟嘟车司机盯上,

忘了是预约饭店接驳还是自行前往,

总之晚上顺利抵达在暹粒三晚的饭店,

Chateau d'Angkor La Residence吴哥城堡住宿酒店,四星级,

四人家庭房为USD360(柬埔寨好像都可以用美金付款,物价也是以美金计)

进到房间以后,觉得实在太划算了!!!!!!!!!!!房间超级无敌大~~~~

一入门就有配备完善的厨房,冰箱,厨具,甚至有洗衣机,一应具全

接著是宽敞的客厅,似乎比我们家还要大@@

重点是有两间房,每间都有自己的浴室,不论在家或出游最讨厌和我哥用同一间浴室了,

这个真的是好加分阿~~~~~~~~~~

这样一晚只要USD120,真的很推荐耶~~

-------------------------------------------------------

时间:2014年5月8日

在暹粒的三天,简直跟进入烤箱修行没两样,

还不能像在泰国海边一样躲起来吹冷气纳凉,

要想参观景点几乎都是要曝晒在大太阳下,

实在很佩服那些还可以专心听导览认真记录的人。

DSCN7454.JPG

景点的历史背景没有做足功课,现场又不想找当地导游解说,

只能尽可能的多拍点照片,事后做整理。

以下仅记录几个比较有印象的重点地方。

DSCN7455.JPG

行程一:崩密列

崩密列Beng Mealea,除了高棉的微笑之外最喜欢的景点。

虽然它距离吴哥窟主要的遗迹群有段距离(约40公里),要搭车将近两小时,

因此也不是旅行团会来的地方,正因如此,来访的游客不多,更增添其魅力。

DSCN7456.JPG

一走进来,就被那股颓废的氛围深深吸引,

倒不如说,是著迷于那棵从衰败中仍顽强挺立的大树散发的气息。

DSCN7459.JPG

这里原本是被用来供奉湿婆神的印度教寺庙,时至今日,它的背景仍是个谜,

根据学者说法,大约建造于11~12世纪,但从未完工,也任其荒废。

崩密列在高棉语是「荷花池塘」的意思,入口前的转角有著荷花的图腾

DSCN7463.JPG

入口(没错,还是有入口)是这道狭窄的木门,正上方刻有湿婆的神像

很多时候都要手脚并用,爬上爬下的在大石头块中探险,

也许我对要拉绳的郊山的热爱是来自这里。

注:现在这个门因为安全考量好像已经封闭

DSCN7469.JPG

怎么拍都很有意境,射入的一束光,将古老的石头分割成明暗不同的区块,

下一秒,光影的变化又是无穷,历史上的辉煌也总是来去无踪。

DSCN7471.JPG

虽然很热但还是不敢直接短袖短裤,

幸好昨天逛街的时候买了凉爽的灯笼裤,

来这里墨镜跟防晒实在不可或缺。

单脚跨在巨大石块上,想像自己是个勇敢的探险家。

DSCN7472.JPG

这种刺激的景点只有把拔会陪我上山下海,(是低,另外两人待在饭店= =)

虽然足以证明宝刀未老,但下一秒他就跌倒惹@@

还跑去当地的医院包扎,是说没有到非常严重的地步,

不过凭老爸的三寸不烂之舌及死缠烂打的功力还是拿到了保险给付,

好像有赚(?)----这件事大概说嘴了两年

DSCN7481.JPG

如果要选暹粒的网美必拍,崩密列一定会榜上有名,

任一视角都很有风格,斑驳的石墙及盎然的绿叶,形成鲜明又柔和的对比。

DSCN7483.JPG

整个崩密列最喜欢的角度和照片,更难得的是还是老爸的杰作。

刚好这时候的光线也非常适合,仿佛走入时光隧道,遥想寺庙的源起。

DSCN7487.JPG

蜿蜒的树根游走在斑驳的石墙,相生相惜

经历了多少年风霜,才得以成为今日的样貌。

DSCN7492.JPG

古木参天,也正是如此。

外头的炽热艳阳,在这稍稍减弱了它的威力。

DSCN7513.JPG

放荡不羁的石块群,层叠交错的枝枒,瞬息万变的光影,

都是让崩密列与众不同的特殊之处。

据说这里还是「天空之城」的原型。

DSCN7516.JPG

在亲身走一趟之后,觉得两个小时的车程不算太久,

就算政府放任不管,我想也依旧会有无数的旅人,冒险者趋之若鹜,

因为它真的值得。

DSCN7518.JPG

回程的路上买棵超大的椰子,解渴。

比泰国更便宜是怎样~~~~~~~

DSCN7519.JPG

要在忍受一个多小时的颠簸语沿路的风沙,觉得嘟嘟车司机也真的辛苦阿。

DSCN7521.JPG

远方的云不能够漂过来一下吗,万里无云有时也是会要人命的~~@@

DSCN7522.JPG

进入吴哥窟遗址群的门票,会现场拍照~~~~~好丑

DSCN7524.JPG

行程二:罗洛士遗址群

首先是"前"吴哥王朝的罗洛士遗址群Roluos Group,

西元790年,阇耶跋摩二世于此建都。

包含巴孔寺,比列科寺,罗蕾寺。

DSCN7553.JPG

比列科寺,又称为神牛寺Preah Ko(因寺庙前卧有神牛-湿婆神座骑),

880年兴建,是祭祀祖先用的小型宗庙,共有六座塔庙,

分别献给吴哥帝国开国者阇耶跋摩二世

及建造者因陀罗跋摩一世的外祖父,父亲,外祖母及母亲。

DSCN7556.JPG

寺庙的红砖门是用棕糖、石灰、糯米浆合成,黏合度很高,

历经千年风霜依然能够保存,相当特别。

DSCN7529.JPG

巴孔寺Bakong建于西元881年,是当时的国庙。

注:后来迁都到大吴哥就另立了巴戎寺

第一座吴哥遗迹中以「砂岩」作为主要建材,也是罗洛士遗址群中规模最大。

DSCN7532.JPG

从入口要进入巴孔寺要经过一条长长的道路,沿途没有树木遮蔽。

DSCN7535.JPG

印度教的须弥山式造型,层层堆叠共计五层,象征须弥山(印度教的宇宙中心)

每层代表一种神祇,分别是蛇神、鸟神、恶神、恶鬼与众神的居所。

最上方的平台伫立五座尖塔,属神殿建筑。

注:据蒋勋老师说,须弥山影响到后来的佛教,日本的五重塔也是类似的意义。

DSCN7541.JPG

相较于朴实无华的寺庙,旁边的卖店显的鲜艳突兀。

DSCN7563.JPG

罗蕾寺Lolei是三座庙最晚,(西元893年),兴建于已干涸的人工湖中央,

是吴哥遗址中第一座岛庙,由耶输跋摩一世为完成其父亲的遗愿而建成,

平台共四座砖造塔庙,分别献给父亲、祖父、母亲及祖母。 

DSCN7569.JPG

行程三:巴肯山夕阳

巴肯山Phnom Bakheng是看夕阳的好地方,

山丘上的巴肯寺是吴哥地区唯一建在山上的宗庙,

亦为907年耶输跋摩一世建都开创吴哥王朝后第一座。

(在此之前建都在罗洛斯,因位处低地常淹水而选择北迁)

其中的108座宝塔皆是舍利塔,存放骨灰用。

注:108是印度教宇宙秩序的总和数字,每座砖塔象征一座山。

DSCN7570.JPG

巴肯山只有67公尺,不算高,但阶梯非常陡峭,有敬拜祖先不可轻忽之意。

世界各地的游人们赶在五点前进入巴肯寺,来到视野良好的平台上。

可惜今日的云层太厚,没有看到举世闻名的夕阳,倒是巧遇当地的政治人物,

许多跟拍的媒体把原本就络绎不绝的巴肯山挤的更是水泄不通。

-------------------------------------------------------------------

时间:2014年5月9日

DSCN7594.JPG

行程四:小吴哥日出

相较于夕阳,日出更是我的爱,也许因为看日出不只需要运气,更要毅力吧。

这次,还是只有把拔陪我冲,摸黑起床,请饭店预约嘟嘟车,前往小吴哥。

DSCN7596.JPG

自以为已经够早,没想到来到现场,早有许多专业及非专业的相机蓄势待发,

但幸好范围很大,基本上任何角度都是可以看到的。

小吴哥是唯一一座面朝西方的寺庙,因此太阳是从背面升起,

刚好投射到设计巧妙的前方左右水池中,形成美丽的倒影。

同时这里也是建造者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陵寝,生命的复始与消逝相生轮回。

DSCN7606.JPG

喜欢日出前粉红色的天空,让人看的目不转睛。

 

DSCN7632.JPG

据说雨季才是绝景,因为满溢的水池与旭日相互辉映,绝美。

有时还有莲花慵懒的绽放在水池上,那又是不同的感受了。

DSCN7638.JPG

捕捉到太阳从宝塔间缓缓升起,这就是让游客趋之若鹜,震慑人心的日出~~~~~~~

春分跟秋分的时节,太阳会从正中央的塔尖探出,据说这也是精密计算过。

弥漫著佛寺古老的韵味,光洒大地仿佛太阳神降临,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行程五:女皇宫

心满意足的接收了早晨阳光的洗礼,终于是全家人参观的景点了。

DSCN7643.JPG

引道两边的柱状物叫做Linga,就是男人的生殖器(讲出中文瞬间害羞),

印度教属于生殖崇拜,也象征吉祥,故而有此物,在印度寺庙中屡见不鲜。

引道到正殿的中间还有一条垂直的引道,左右各有一藏经阁,

右边的藏经阁刻有毗湿奴的故事,左边则是湿婆神的故事。

DSCN7645.JPG

女皇宫Banteay Srei,其实不是皇宫,

高棉语为「女人之城」意为庇护女性,是献给湿婆神的寺庙。

也是唯一并非由国王兴建的寺庙,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时的国师在国王赐予的土地上兴建僧舍,供其晚年修行。

以红色砂岩建筑、精细的雕刻著称,

中央祠堂的女神雕刻更有「东方蒙娜丽莎」的美誉。

DSCN7646.JPG

女皇宫本殿的范围其实并不大,只占整个遗址的三分之一,

其他都留给引道、庭园之用。

但丰富精致的雕刻若想仔细观赏,整天的时间也不嫌多,

只是日头赤炎炎,实在没办法在毫无遮蔽物的外头专注在这些作品上,

加上不了解到底这些故事的寓意,当下仅能赞叹其玫瑰色的外观,如此罢了。

 

DSCN7649.JPG

这座山形墙的门楣上雕刻的是罗摩杀死猴王巴林的故事,

DSCN7652.JPG

看的越仔细就越觉得佩服,女皇宫总共分三层,

内层的山形墙上是湿婆之妻Parvati(非元配)夹在两头喷水的大象中间。

DSCN7655.JPG

女皇宫的格局相较于其他的寺庙空间都是缩小的,

据说希望来到这里的人弯腰进入,代表对湿婆神的崇敬。

可以用「不歌颂雄伟,而宣扬谦卑」一言以蔽之。

在柬埔寨将首都南迁金边后,吴哥王朝彻底被遗忘,

1914年前来殖民的法国人误打误撞在丛林中发现这个美丽的建筑,惊为天人,

大至采用玫瑰色砂岩的建筑材料,

小至门柱上雕刻著花苞以及绽放的莲花表现出对生命的礼赞,

都让高高在上的西方人开始反思来自欧洲的文明并没有赢过古老的真腊王朝。

极度醉心于女皇宫的法国作家马尔侯于1923年偷走四尊女神像,

因而在海牙受审,坐牢,

有趣的是他后来竟成为法国第五共和戴高乐执政时期的文化部长。

 

行程六:小吴哥(实际上参观时间是最后,但历史年代在大吴哥前)

小吴哥Anger wat也就是俗称的吴哥窟,名列世界新七大奇景。

国旗、钱币上都可以看到吴哥窟的三座尖塔

(其实是五座,但两座正面看不到),是柬埔寨重要的象征。

花费30年,兴建在王朝巅峰的12世纪时苏利耶跋摩二世

是座规模相当宏伟的印度教寺庙,献给毗湿奴神。

DSCN7731.JPG

光是引道就长达472公尺,中间完全没有遮蔽物,参观到最后一个景点,

家人受不了炽热的天气,加上对古文明遗迹已兴趣缺缺,最后只好自己进去。

小吴哥总共有三层,第一曾是史诗壁画区,也是最需要导览解说的地方,

其中述说了大量的战争故事,以及仙女Apsara和Devata的雕刻。

这里共有两千多尊女神雕像,每一尊都各不相同,值得细细品味。

第二层的重点是敲心塔与花样年华的拍摄地,

第三层是顶层,是吴哥地区最高的人工建筑。(当时规定建物高度不可超过)

其实小吴哥只草草看了一下就离开,下次有机会去的话想要再好好欣赏一次。

注:吴哥的建筑材料大约能够以西元1000年为分界点,由红砖转为石头。

例如女皇宫是红砖,小吴哥是石雕。

 

行程七:大吴哥/巴戎寺

大吴哥城内有许多景点,包括巴戎寺、巴芳寺、皇宫遗址、空中宫殿、

斗象台、癫王台、十二生肖塔等等。

DSCN7673.JPG

最富盛名的要属西元1219年阇耶跋摩七世兴建的吴哥城中心,巴戎寺。

身为吴哥王朝最后一间国寺,同时也是唯一大乘佛教寺庙。

吴哥遗址开放给世界各国认养,巴戎寺目前由日本维修。

DSCN7675.JPG

有趣的是,传说巴戎寺曾经是金碧辉煌的,

"当国之中有金塔一座,傍有石塔二十余座,石屋百余间,东向金桥一所。

金狮子两枚,列于桥之左右。金佛八身,列于石屋之下。"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对照今日的深灰浅黑,遥想昔日的绝代风华。

DSCN7678.JPG

巴戎寺共分为三层,下两层是正方形,顶层为圆形,竖立了许多的佛塔。

回廊的墙上浮雕描绘了许多当时的生活及战争,十分栩栩耴生。

DSCN7688.JPG

寺庙内共有四十九座佛塔,每座佛塔上的四面都刻有国王耶跋摩七世的微笑,

分别代表慈、悲、喜、舍。有「高棉的微笑」之美誉。

现在想到吴哥,多数人的脑海中应该也会浮现他的笑容。

DSCN7689.JPG

在四面佛迷宫中,不只在寻找遮蔽阳光的阴影,也在追求那喜乐宁静的内心。

 

行程八:塔普伦寺

以电影古墓奇兵声名大噪的塔普伦寺Ta Prohm,

阇耶跋摩七世(建造巴戎寺的那位)为其母修建的寺院,在1186年。

寺庙供奉婆罗门教及佛教神祇,全盛时期规模庞大,有上万名僧侣。

塔普伦寺是印度团队负责维护。

DSCN7720.JPG

与崩密列有异曲同工之妙,塔普伦寺也是被巨大的植物入侵的遗址,

巨大的木棉树与绞杀榕,将废弃的寺庙蚕食鲸吞,终至喧宾夺主。

DSCN7725.JPG

但也正因如此,成为了塔普伦寺独一无二的特色,

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无不为那阴郁带有神秘的气息感到惊奇,

破败的石墙,发白的树干,错节的枝枒,蔓延的青苔,

喧闹声掩盖不了,那流荡千年的哀伤。

 

食物方面当然也要记录,柬埔寨的食物似乎比较合我们家的口味,

20140508_194316.jpg

「高棉厨房」是当地很推荐的传统料理餐厅,Amok是柬埔寨的代表食物,

可以选择搭配牛猪鸡鱼等肉类,我们选择鱼。

点这道菜会附上白饭,超级好吃~~~~~~~~~~

DSCN7444.JPG

每奔只要一美金的冰沙~~~~~~~~~每天都要来一杯。

竟然还有腰果口味的,而且超级浓~~喜欢!!

DSCN7583.JPG

咖哩风味也很不错,觉得柬埔寨的香料都很下饭~~

好怀念啊!!!!!!!!!

DSCN7585.JPG

闷热的暑气用吴哥啤酒来消除,清凉又畅快,一点都不苦喔~~

DSCN7452.JPG

夜晚的暹粒酒吧到处都是观光客,凉风徐徐,

啜饮一杯调酒,歌颂曾经灿烂又终归萧条的文明。

 

后记:整理资料的时候,大多数的游记都是以拍照好看的角度来记忆吴哥,

偶然发现蒋勋讲解的「吴哥之美」这个系列的影片,约二十集,

以生动简易的方式带领观众认识吴哥的背景及建筑,

也谈到许多印度教的观念,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非常好的素材,

不知不觉就看完了,觉得收获颇多。

如果旅游当下能听到蒋勋老师精辟又情感满溢的解说,绝对不虚此行!!

仅摘录一些于此,希望能留下些有趣又想记在脑中的。

原本的吴哥国王都是印度教信仰,在阇耶跋摩七世1181年改信大乘佛教,

吴哥王朝直到1423年来自今日泰国的势力兴起才终告灭亡,

当时发生许多惨无人道的屠城事件,加上蔓延四散的疾病,

迷信的人们南迁金边,吴哥王朝就这样被遗落在荒烟漫草中数百年之久。

直到1860年一本法文版的「真腊风土记」

(1296年元朝周达观被派遣为大使一年,记录其所见所闻),

法国人相信真有其地,不断寻找后,才揭开吴哥王朝的神秘面纱。

注: 法国更于1864年开始殖民柬埔寨 

又如印度教的神话中动物形象相当多,有著其他宗教少见的动物崇拜,

湿婆神的坐骑是牛,因陀罗(天空之神)的坐骑是三个头的大象,

毗湿奴的是鸟,战神是孔雀,鸟神Garuda也是现在印尼加鲁达航空的象征,

其他还有蛇、狮、猴神等等。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 梵天Brahma,创造之神毗湿奴Visnu(四个手臂),

破坏之神湿婆Shiva及其他为数众多的神祇,又神跟人一样都有配偶,

不避讳男女之情,认为这是自然法则。

印度教相信世间的是非、真假、美丑、善恶构成万物的平衡。

印度教的雕刻背景多为海浪,旋转的浪花其实是乳汁,象征孕育生命。

DSCN7616.JPG

和登山一样,追寻日出也隐藏著许多人生的道理,

除了炫耀夺目的那时刻,漫长的等待让心灵沉淀,

周遭的嘈杂声宛如被隔绝,只剩下平静的初心。

信仰重要的不在于它甚么时候来,而是时间淬炼后来自心底的无上崇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