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方學家勞費爾在他的名著《中國伊朗編》一書中正確地辨析道:「許多由伊朗移植於中國的植物都在漢語名稱的頭上加著『胡』字。『胡』是中國對某些外國部落的通稱,並不特別指某些種族……形容詞『胡』字決不能當作標誌外國植物的可靠標準,名字上帶有『胡』字的植物即使是從外國來的,也不見得指亞洲西部的或伊朗的植物。」

胡椒之「胡」正是如此。《後漢書·西域傳》中早就記載天竺國有「諸香、石蜜、胡椒、姜、黑鹽」等物產,晚唐著名的博物學家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更是將胡椒的產地縮小到「出摩伽陀國,呼為昧履支」,摩伽陀國是印度的古國之一,昧履支更毫無疑問是梵語的譯音。

美國漢學家愛德華·謝弗在他的名著《唐代的外來文明》一書中詳細勾勒了胡椒的傳播路線:「胡椒屬植物最初生長在緬甸和阿薩姆,先是從這些地區傳入了印度、印度支那以及印度尼西亞,然後,又由印度傳入波斯,再由波斯與檀香木和藥材等一起轉運到中世紀的亞洲各地。」

由此可知,胡椒之「胡」,指的乃是印度,更具體地說,乃是產自印度馬拉巴爾(Malabar)海岸的胡椒樹的果實。傑克·特納在《香料傳奇》一書中描述道,十五世紀末,當達·伽馬航行到達此地時,「正值馬拉巴爾海岸處於全球香料貿易中心的時期……胡椒是馬拉巴爾得以繁榮的基石,那時的胡椒對於馬拉巴爾來說正像今天的石油之于波斯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