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在许多医护相关的粉丝页面上看见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暴力案件

让我想到,其实我好像也是到加拿大才被教导暴力防治的一些知识
 
3  
 
硬要用我最爱的criminal Minds来开启这一个主题 
但是,『别人怎么对待你,他会有他的因果报应;但你如何应对,则是你的因果』
 
首先,真的要强调一下
『医疗暴力案件(言语、肢体、及任何形式的暴力)在全世界的医疗院所、机构中都非常常见』
但是这样的状况目前在台湾似乎都没有听到学校或是医疗院所针对暴力防治来做宣导以及再教育
 
前两天看见新闻上有一位护理人员被持刀男子刺伤
真的好难过...
最根本的就是对于暴力预防的教育及再教育不足,才会造成医护人员在第一线不断的受伤害
 
所以今天我来整理一下过去三年在各个医疗机构+护理学校所学到的暴力防治知识
希望对于大家在未来职场上遇到任何形式的暴力,都可以知道要怎么初步做应变
这个系列中所包含的影片,都是来自 Work Safe BC所制作的一系列有关工作安全的教学影片
大家有兴趣可以到 Work Safe BC 的网站上找寻更多相关资讯
 
同时在CDC (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的网站上面也有针对Violence Prevention做出相关的免费课程 (全英文)
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上CDC网站查询 Workplace Violence
或是点选下面这个连结→ 『NIOSH Workplace Violence Prevention
 
其实我这边也只能讲个大概
毕竟我自己花了这么多时间学到的暴力防治
真的很难用几篇文章就涵盖完成
未来有一些概念在心里形成,不过也会需要一些时间去慢慢实行
希望这些简单的整理可以让大家对于暴力防治有些基本的认识
 
 
首先,最最要记得的:
『如果对方持有武器(刀、枪或是尖锐物品),不要试著阻止或接近,拜托直接报警或是请警卫协助处理』
 
 
警察和警卫才是有受过训练要怎么面对武器威胁的人,各位没有受过训练的医护人员真的要保护好自己
不要拿自己的肉身去挡阿...
 
后面针对持有武器者会再做其他补充,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自己陷入危险
 
暴力防治有几个大重点:
1. 如何预防暴力发生
2. 如何早期辨别暴力发生的前兆
3. 如何以治疗性沟通来有效缓和暴力者的情绪
4. 在无法缓和的情况下,该如何应对
5. 在暴力攻击发生之后,应该要做什么
 
另外还要特别说明的是
在这边的工作场合Violence Prevention指的对象不只是病患及家属
有时候还可能会包含医疗人员、工作人员等
 

如何预防暴力发生
 
『预防胜于治疗』是一句我们都熟悉的口号
在暴力防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首先,就像前面所说到的
医疗院所中的暴力事件在全世界都相当常见
在加拿大卑诗省,医疗人员是在全省中遇到暴力攻击机率最高的职业之一
甚至根据 SFU 西门菲沙大学的犯罪学系研究指出:
『医护人员在医疗院所中遇到暴力攻击事件的机率是同等于警察的』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的时候也是超级惊讶的!!!
 
 
在目前长期照护的机构中,有不少的病人有失智症
而失智症 (Dementia)的病患属于暴力发生的一大族群
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再像过去一样去执行自己每天习惯的流程 (吃饭、清洁、如厕甚至言语表达)
对他们来说,每一天的日子就是充满了挫败和焦虑感
 
另一个常见暴力案件的场合就是急诊
急诊属于急重症单位,来到急诊的病患大多也是充满了焦虑不安
在等待、以及诊疗之中,也容易引发挫败感
 
在这样的环境下,医护人员首先要记在心里的
一个最最最最最重要的重点
『暴力防治的第一步,就是必须要先察觉到自身的情绪变化,并且适时地做应变』
 
这样的第一步看起来虽然很简单,但是往往在很多时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病患在疾病、焦虑、压力还有挫败感多重的打击之下,他们的言语还有行为其实是非常难被控制的
而身为医护人员,最重要的就是要记得不要随之起舞
 
在遇到挫折或是压力源的时候,可以让自己深呼吸三口气、放轻松
并且告诉自己:『这不是针对我,这只是工作的一部份』
 
当然我也可以理解在某些状况下真的很难让自己的心恢复平静
在这样的状况下就要学会适时的退场,请其他同事或是Leader、阿长来协助处理
要记得,如果让自己的情绪掌控了自己的专业,那么可能会造成双方 (自己 以及 对方)更大的伤害
 
 
 
接下来,要学的就是如何辨别 『暴力发生的潜在因素与环境因素』
 
首先,病患可能会有暴力行为的潜在因素有哪些呢?
 
潜在因素 (Risk Factor) 指的那些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因素,但不一定会造成暴力攻击行为
 
stressor指的是会造成病患压力增加的一个因素,有些翻译为『应激子』、『应激物』
目前看到比较符合我想表达的意思的,大概就是『压力源』
 
大多数的暴力攻击行为常常都是由低程度的焦虑、挫败或是无力感慢慢借由一个个stressor的增加及未改善,最后升级为高程度的焦虑、挫败或是无力感、进而导致攻击事件
 
早期辨别潜在因素以及压力源的话,就可以让医护人员去减少压力源 (可以控制的部分)并且适当地去选择与病患互动的模式
同时,也可以与医疗团队中的其他成员沟通,让医疗团队可以更完整的掌握病患状况
 
 
暴力行为的潜在因素包含:
 
- 过去曾经有过攻击行为 (言语及行为)
- 曾经有或是现有 药物 或是 酒精 的滥用
- 曾经受到言语 或是 行为虐待 (abuse)
- 失智症
- 精神相关疾病
- 语言隔阂 (Language barrier)
- 沟通障碍 (如失语症 aphasia、无法说话...)
 
若病患有这些潜在因素的话,在应对上就要更为注意
 
 
Stressor是属于我们可以控制的因素,包含了:
 
- 医护人员在与病患接触时的言行
- 环境过度刺激 (温度、音量、嘈杂程度、每次来照护的都是不同的医护人员、对环境的陌生感、味道)
- 病患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肚子饿、身体不适、疼痛、过冷或过热、无法入眠、孤单、想上厕所、口渴...)
 
 
举例我大概就只能想到这么多,就拜托大家举一反三了 
 
 
医护人员在辨别出这些stressor之后,希望可以最大的去改变这些因素
让病患可以情绪缓和,以避免挫败感的产生而造成暴力攻击事件
在跟病患接触时,有几个小要点也可以帮助各位稳定病患或家属的情绪
 
 
首先,沟通在暴力防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当然我们也知道有许多时候,在台湾的医疗环境下,我们实在很难去达成这些沟通技巧
但是每一次自己可以做的时候就尽量实行,对于自己的照护也会容易许多
 
 
沟通技巧包含了 开放性沟通、语气和缓且坚定
 
另外一个我个人觉得对我来说非常有用的沟通技巧是『尽量使用以"我"为起始的语句』
在这边不是要大家『以我为中心去沟通』,而是避免使用『你』这样可能会带有指责性的语句来避免沟通误差
 
比如说今天在跟病患家属沟通中的某个环节造成了误会
可以用以下的方式缓解:
 
『刚刚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听到的是.......,可以请你再说一次吗?』(取代『你说..........』)

『刚刚在我们的沟通中,我感觉到被攻击和被误解』(取代『你攻击和误解我』)

 

 

 
是要以『我感受到了什么』来作为沟通的起点
 
毕竟很多时候我们也常常经历到这样的情况
自己希望可以向对方释出善意,但就不知道怎么地对方总是解读成不一样的意思
这就是沟通中常见的误差 (gap)
所以在解释的时候,可以先让对方了解到自己在过程中的感受
并给予对方机会来解释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这样的沟通方式其实不只在工作场合中很好用,我现在很常把这样的沟通技巧拿来用在生活中 XD
对于家人还有另一半的沟通也有很大很大的进步
要记得,这样的沟通技巧宗旨是在于促进沟通,而不是指责喔! ヽ(́◕◞౪◟◕‵)ノ
 
 
另外,在与病患接触的时候,也要记得以下几个小诀窍:
 
双手张开放在身侧或是胸前、或是双手轻轻交放在上腹部前 (照片下次补 XD)
 
双手张开最大的功用就是提醒各位『不要握拳』
身体姿态对于情绪改变的影响真的是很神奇
当你双手张开放松、摆设在腰间或胸前时,你的情绪会比双手握拳放在身体两侧来的平稳许多
同时也要记得,放在身侧不等于把双手垂放在两腿旁
而是应该要让手肘弯曲约90度放在身体两侧
 
这样的身体姿态同时可以降低病患的防御心态
双手张开并放在身体之前所展示的讯息就是『我没有要伤害你』
千万不要双手抱胸或是双手叉腰,因为这样身体带出的讯息会是防备的、不愿让人接近的、以及保护自己的姿态
 
 
这样的姿势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在病患开始有暴力攻击的动作时
张开放在胸前、腰间的双手可以快速的反应做出防御 (self-defence)
 
 
眼神接触坚定且降低到病患双眼的水平
 
 记得不要站著跟病患说话,让病患必须抬高头来跟医护人员对话
这样的肢体语言很容易会塑造出一种 『上对下』的说话姿态
容易造成病患的挫败感以及心理压力
 
所以最好是可以降低到对方的双眼水平,比如说稍微弯腰或是坐下、蹲下等等
不建议大家过度弯腰,因为除了可能会造成春光外泄之外、也对腰部的伤害非常大喔!
长期弯腰可能会造成椎间盘突出,所以宁可蹲下都不要弯腰!!
 
不过蹲下的部分,要稍微注意自己蹲的位置以及和病患的距离
蹲下最大的危险就在于病患出手攻击的时候不容易躲避
所以在蹲下之前,要评估好自己跟病患的距离、是不是有退路、有什么可以拿来当作抵御自己的工具(如板夹或是床栏)
 
 
与病患的身体距离最好在一只脚的距离
 
当然这边说的是在沟通时的距离,在照护的时候又是不同的情境了~
在沟通时的站立姿,最好是跟对方保持一只脚的距离
这样在遭受攻击的时候会有多一些的反应时间
同时也可以保护自己不受立即的伤害
 
 
其实还有很多,但真的一篇文章写不完 (╥﹏╥)
早期预防的还有一个大重点就是『治疗性沟通』
治疗性沟通不只是在工作时很好用,其实平时的人际关系如果用治疗性沟通的话,也是颇有效果的 XD
 
接下来还有4个章节,包含:如何早期辨别暴力发生的前兆、如何以治疗性沟通来有效缓和暴力者的情绪、在无法缓和的情况下该如何应对 以及 在暴力攻击发生之后应该要做什么
我会尽量完成
 
如果针对文章内容有疑问的话,欢迎在下面留言提问喔 ^_^
更多资讯,欢迎追踪 脸书粉丝页 → 台湾护理人 in Canada
 
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