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裡的王、謝就是指晉朝的兩大名門望族,尤其王家,長盛不衰幾百年。

當年不是王導阻攔,他的哥哥王敦就篡權奪位了。可見他們王家的地位,權勢有多高。

王導是王羲之堂伯父,東晉的三朝元老,輔國重臣。

王羲之自幼跟隨叔叔學習書法,後又從衛夫人學習,也經王導所教誨,後融百家之長,自成一家。

有一年,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王家子弟都盛裝打扮一番,看看能不能被選中。只有東廂房的一個小夥子,敞開肚皮,躺在床上在看書,不為所動。

太尉覺得這個小夥子有點意思,就把他招來看看,一見果然相中了,定他做了女婿,這個人正是王羲之。這就是「東床快婿」的故事。

成年後王羲之從政,官至會稽內史、右將軍等要職。

一年三月初三,也就是差不多清明節左右。王羲之一行人,聚集到會稽山蘭亭這個地方,舉行祈福降災的春遊活動。其中有謝家的掌門人謝安,朝廷大員,王羲之兒子等41人。

祭祀完了之後,大家圍坐在一條小溪旁喝酒吟詩。干喝酒多沒意思,誰提議行個酒令。把盛滿酒的酒杯,從小溪的上游往下漂,酒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要作詩,作不出來就罰酒。

王羲之小兒子王獻之,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小書聖的他,因為作不出詩,而被罰了酒。這次聚會一共得了37首詩,大家把詩賦收集在一起,作成蘭亭集。這就是「曲水流觴」的故事。

大家一致推崇這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為「蘭亭集」作序,王羲之也沒有推辭。帶著幾分醉意,一氣呵成,寫下了這幅千古流芳的「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農曆三月三,上巳節。蘭亭修禊,正經事兒幹完之後,王羲之等42人隨後就來了場曲水流觴的風雅遊戲,得詩37首,而且王羲之還在酒醉之後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雖然錯字不少,塗改也不是一處兩處,但整體看來卻有如神助巧奪天工,後人稱之「天下第一行書」。

為什麼是王羲之為蘭亭作序呢?這事說起來也很簡單,這場遊戲就是王羲之牽頭組織的呀,而且又是他最年長,書法也是最好的,官位也是最大的呀,不是他來寫誰來寫呀。從在場的42人來看,王羲之當時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由他來盡地主之誼組織這場活動當然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而且只有他把兒子們帶來了,當時小兒子的王獻之才9歲,六子王操之估計另有他事沒來。而當時的謝安還沒混出大名堂,不想入仕,憑著名門望族的世家弟子的身份晃蕩著,根本不是什麼司馬的角色,他最後當官的時候都40來歲了,留下了「東山再起」的佳話。而另一個有名氣的人物孫綽,也就是為蘭亭集寫跋的哥們,雖然也是官場人物,不過其時賦閑避居在會稽。一大幫名士閑人湊個熱鬧,喝喝酒寫寫詩,不想鬧出了這麼大動靜,為魏晉風流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場的42人有哪些呢?都有名有姓,見宋代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五:

今觀羲之、謝安、謝萬、孫綽、孫統、王彬之、凝之、肅之、徽之、徐豐之、袁嶠之十有一人,四言五言詩各一首。王豐之、元之、蘊之、渙之、郗曇、華茂、庾友、虞說、魏滂、謝繹、庾蘊、孫嗣、曹茂之、曹華、桓偉十有五人,或四言,或五言,各一首。王獻之、謝瑰、卞迪、卓旄、羊模、孔熾、劉密、虞谷、勞夷、後綿、華耆、謝藤、任凝、呂系、呂本、曹禮十有六人,詩各不成,罰酒三觥。

這些人當中,孫統是孫綽之兄。至於和王羲之、謝安等人過從甚密的高僧支遁是否參加了這次蘭亭集會,從上述42人名單來看,未見記載,雖然有人認為他也參加了,但都只是泛泛而談,其是否參加了我的看法還是存疑,估計很可能沒有參加。高僧與這些名流在野外聚在一起喝酒狂歡似乎有點不合時宜吧。

最後,說點題外話。總的來看,要麼成為名人,要麼死皮賴臉地和名人混在一起,名字流傳後世的概率要大許多。


謝謝提問。我是千千千里馬。蘭亭集會,是東晉士大夫高級文藝沙龍,能夠參加這個聚會的,都是當時的文化名人和社會聞達。比如有司徒謝安,左司徒孫綽,鎮國大將軍椽卞迪,僧人支遁,其他人物,都是著名詩人,所以,永和三年之春的這次聚會,除了臨水流觴遊戲,參加聚會的四十餘人還賦詩吟唱,足見這次聚會是非常不同尋常的一次聚會。 那麼,這麼多人賦詩吟誦了作品,為什麼大家推舉王羲之作序呢? 這個是按照年齡的大小論資排輩出來的?還是按照官職地位推選出來的王羲之寫序的? 都不是。如果按年齡,當時年齡最大的人是王羲之本人,按在朝廷的地位,官職最高的是司徒謝安。 謝安雖然當時處於沒有實際任職,但是,他的職位是司徒大將軍,相當于軍委副主席。王羲之只是一個會稽內史的右將軍,行政級別相當於副市長。 但是,王羲之的人品和才華是大家非常公認的。而且,他就是一個秘書性質的官職,加上書法也是大家非常讚賞的最主要的是,他是這次聚會的召集人,又是蘭亭這個地方的地方官,他應該盡地主之誼。所以,就推舉王羲之寫蘭亭集序了。

那麼,這樣一個朋友圈的私人聚會,是不是一定要以個人地位論序的資格呢?好像沒有一定。

假如聚會的召集人是德高望重的名士,那麼,有可能就是召集人來寫序,也可能指定其他人寫序,這是沒有一定的限制的。

這次參加蘭亭集會的還有王羲之的幾個兒子之一的王獻之,他當時只有九歲。所以,蘭亭集會沒有留下王獻之詩,後世很多人非常不理解。

其實這次蘭亭集會有16人沒有寫詩。


公元353年3月3曰,永和九年癸丑之曰,以王羲之為東道主在山陰即今浙江紹興蘭亭雅集聚會,共42人,王羲之,謝安,謝萬,孫綽等,(42人名單太長,不詳列),王羲之.謝安等十一人每人作四言詩.五言詩各一首,另有十五人每人一首,或四言.或五言,這樣共得詩37首,王獻之,謝瑰等十六人未賦詩被罰酒,王羲之七兒子中有六人參加,只有六子王操之未來,王獻之僅十歲。三十七首詩成集,王羲之寫序之事大家熟知,不述。但為何由王羲之寫序?

永和三年(347年),王羲之出任護軍將軍,職責側重人事宣教方面,有如今之政委,後與上司政見分歧,但上司畢竟是他好友,安排他到會稽這個大後方,任命為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因會稽沒設太守,內史其實與太守無異,王羲之在任上做了許多工作。主政會稽第三年,永和九年這場流觴曲水蘭亭之會,他既是名人,又是父母官,此時他身份最高,這個身份,作序者自然非他莫屬,在座的人後來有作高官者,那是後話,如謝安,此時30餘歲,一直拒做官,隱居在此,與王義之,許詢等遊山玩水,40多歲後才入仕,先後任多職,淝水大戰時他是東晉方總指揮,以八萬兵馬打敗號稱百萬前秦軍隊,贏得幾十年和平。

傅抱石蘭亭修禊圖。


幾十人嗎!王羲之當時就天下無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