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認爲是互聯網第一杯咖啡的瑞幸這個春天過得不太美了。

4月2日,多家媒體報道瑞幸咖啡將咖啡機等動產抵押出去,換取4500萬流動資金。據企查查的信息顯示,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在4月1日將名下動產抵押給了科技租賃有限公司。動產抵押物含咖啡機、奶箱、粉倉等,而包括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等多地門店得相關動產都做了抵押,抵押期限爲2019年3月27日至2020年3月31日。

不過隨後瑞幸咖啡迴應稱,這是一筆常規的設備融資租賃,符合瑞幸咖啡輕資產運營的大思路。通過設備融資租賃等創新金融工具的應用,可以保證資產價值最大化。

究竟是資金鍊緊張還是瑞幸想要走輕資產的互聯網模式目前還不好下定論,但是瑞幸這2年多來卻是走出了一條虧損的不歸路。

瘋狂擴張的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曾經紅極一時,快速擴張的猛烈勢頭幾乎可以載入快消品史冊。

2017年10月,瑞幸咖啡在北京聯想橋開出第一家門店。2018年2月,瑞幸咖啡稱在2018年5月要達到500家門店,當時不少人覺得這就是妄想,但現實是3個月內瑞幸新店數量就超500家。據瑞幸官方在2019年1月初發布的消息,截至2018年底,瑞幸在全國22個城市開店2073家,100%爲直營店,積累消費客戶數量1254萬、出售8968萬杯,自提比例提高到61%,外送訂單平均配送時間爲16分43秒。

而瑞幸在不久前還放出豪言,2019年要在中國再開2500家門店,在門店和杯量上要超越星巴克。

互聯網咖啡?

無論是經營模式還是擴張速度,瑞幸咖啡都可以算一家互聯網屬性濃厚的咖啡企業。當然,在瘋狂補貼和瘋狂燒錢這一項上,尤其像一家徹底的互聯網公司。

在經營模式上,瑞幸咖啡是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畫像來指導門店選址等,比如通過分析用戶在手機APP中下單的品類、頻度、金額、時段、地段等數據分析該地區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從而對門店選址、品類調整、口味優化、促銷策略及供應鏈、配送人力等方面進行適配調度。瑞幸咖啡一直強調用技術來簡化替代一切效率低下的流程,數據可以直接幫助咖啡店安排第二日的原材料配備的科學數量等。同時瑞幸不用專業咖啡師,而是使用全球頂級全自動咖啡機,還建立了A IoT的智能物聯網品控系統。據官方說法,每一臺設備都可以通過傳感器,實時瞭解它們萃取時間、溫度、倉壓、設備健康度等運行參數,如有問題可及時調試設備,還能遠程操控,保證每一杯咖啡的品質穩定。

從這些方面來說,瑞幸咖啡有自己先進的地方,有媒體稱瑞幸咖啡"讓傳統咖啡界看不懂,也讓互聯網小玩家進不來"。

然而瘋狂擴張的背後是慘痛的代價。 雖然2018年瑞幸賣出去了近9000萬杯咖啡,但有媒體算了一筆賬,過半是贈飲。數據顯示,瑞幸咖啡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3.75億,成本8.08億,期間費用4.24億,虧損8.57億。

瑞幸公司對投資回報的態度與互聯網公司並無二致:留存、復購與裂變等是它最看重的。這也導致了其瘋狂的補貼行爲。一個咖啡連鎖店如此燒錢簡直可以算的上是徹頭徹尾的互聯網企業了。

眼下,瑞幸將咖啡機租賃出去,又不承認是沒錢(其官方稱賬上還有20多億資金),難道是要探索和實踐互聯網發展的另一種模式——共享咖啡?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