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時會用到核心肌肉群,而且是主動去用,那麼歌唱時核心肌肉群是怎樣運作是正確的呢?


(下面會從容易理解層面闡述 如何運用核心呼吸肌肉固定喉位 打開喉嚨 發好音 )

1 明確高音不是大力的喊 而是維持住 下部平衡對抗 然後去被動得到高位置共鳴 加到整體聲音里(喉嚨內部打開通暢)

2 懂的先找胸口發聲位置 發聲位置再向下找丹田氣息支撐,然後讓這個胸口發聲位置向下的力與腰腹的氣息相結合,讓發聲點與氣息搭上(吸氣是深吸氣,不多吸,一口就夠,目的下降橫膈膜,但胸部不動不憋。)你可以理解為先吸氣,下降橫膈膜保持那口氣,下放喉位(非大力壓喉),找到胸口發聲位置,發聲位置向下找氣息支持,根據不同音高支持不同(根據不同音高氣息支持力度與多少不同)

3 喉位的變化中 常見的 1 強壓喉(位置很低) 2 氣息過大直接到聲帶 喉位高 主動上擠 意識跟音高上跑 (大部分人都會處於兩種情況上 打破了平衡 幾年解決不了 因為沒有整體 沒有理解原理 錯誤觀念) 但是根據生活經驗,無論是 扶手電筒梯 (上行電梯,你往下走兩個速度相等 別人看你就會相對靜止) 還是 懸浮的直升機 (重力 與升力 相等 位置就固定)

4 高音容易出問題就是打破了對抗的平衡,高音物理原理是什麼?有一點合適壓強(對抗得到 有對抗就要有兩個力)合適的氣息通過聲帶,聲帶閉合剛好(閉合剛好的結果 聲音集中結實基音良好)高頻振動,聲音在腔體內共鳴豐富音色聲音立體(聲音在合適的空間內,特定頻率的聲音在特定的空間內引起共振效果 這是被動效果 口腔內部打開空間合適(不是打開最大 合適即可)並保持通暢即可)。所以呢 一般人問題,a 大部分由於被強調氣息,氣息過大過多用力過猛 b 閉合用力過大,或者不懂閉合,或者意識上跑擠壓喉頭或者氣息過大衝擊喉頭讓聲帶不好閉合 等等 c 共鳴空間不夠 不通暢 用蠻力增大音量(消耗氣息或者消耗聲帶不懂母音轉換 用容易漏氣的音唱高音) 不懂共鳴 不懂用共振 不會用反射效果 混響效應 去放大和著色聲音 所以唱的很累 還沒到高音 聲帶就已經充血受傷無法穩定閉合震動了 充血之後邊緣不齊 漏氣 穩定的震動就失去了,所以·······明白了這些去找原因就好了。高音一定能練好!差的是熟練度,如果真的什麼也不想,會一直犯錯,也許會誤打誤撞練好吧。

5 共鳴是共振,是特定頻率的音在特定的空間 引起的共振效果。在唱歌里 只要你打開喉嚨 控制好口腔內部空間 就會自然得到,你哼鳴時候 有像你唱高音一樣 是意識向上擠壓出的良好共鳴么?肯定不是。你會發現你有越合適且輕柔氣息與胸口位置越合適的搭配,口腔內部越通暢空間越合理,眉心的共振和高位置共鳴感就越強烈,集中感 位置感就越好。所以共鳴是被動得到的效果,是主要靠打開通暢,讓聲音傳到那裡。聲帶要閉合剛好產生優良的基音,再讓唇齒舌牙加工咬字,讓共鳴空間去著色放大。氣息剛好就oK 別死磕氣息了,練對 練靈活 會用氣更重要。

同樣的道理

A 肯定要有下行的力去穩喉頭 只是你要把這個支點,放在胸口。就像你為了保持哈欠呼氣的時候,口腔空間很大往外哈氣,你會感受到是以胸口為支點在哈氣,這時候喉位很低。這裡強調的只是以胸口為支點,而不是張這麼大嘴讓肌肉僵硬失去靈活。也就是說你以胸口為支點用力合適可以給喉頭和舌根一個不僵硬的下行的力。

B 當你找到胸口支點,然後想像讓這個胸口支點主動向下擋氣,(主動先給氣力度過大可能會讓聲帶無法閉合你不容易找到胸口支點會讓發聲點偏高聲帶閉合不良)而先找到這個有支點的閉合感覺(起聲柔和就可以讓聲帶不碰撞在一起而是柔和閉合,起聲用力太猛,容易碰撞聲帶讓聲帶充血)想像向下沉胸口發聲位置被動找氣接氣甚至中低音不用有氣息支撐感(實際上是喉頭內聲帶閉合向下去搭氣息,但實際做我的感受是胸口支點向下搭氣息)

這樣你有了兩個力 1 有支點的下行喉頭的力 2 被動搭腰腹氣息(深吸氣 正確的腹式吸氣 不要吸多了僵硬了呼吸肌)上行的力 如何固定喉頭呢??? 去平衡兩個力 氣息力量上來胸口支點先擋住 不讓氣息直接衝擊聲帶 胸口支點守住 讓下行力與上行氣息匹配力量 兩個力一開始都要柔和(不要忘記氣息的通過感覺和通暢感 ) 聲音是通透集中有芯的(口腔內部是打開的 口腔打開不是外嘴張老大 那是咬人 而是哈欠前期 喉嚨內部的擴張感)用嘆氣體會 先找發聲點,再向下搭配氣息

最後強調一點氣息被胸口擋住 發聲時(是發聲時、是發聲時) 腰腹就是膨脹的 。物理原理就是氣球下部力量推動內部氣息上行,結果出口被限制(且有個下行力量),氣球會往周圍擴張。且有歐洲的一些美聲大佬說過,發聲時我腰間可以推開任何東西。反正說不服大家我個人就認這個死理。很多人沒發聲就吸氣吸到肚子鼓肌肉僵硬,或者不發生故意鼓肚子,這樣失去了靈活,聲音就僵硬,無力。

注意 整體協調和自如 不強制用力

我覺得任何問題都可以講清楚,不講新名詞,不講玄學,就根據物理和生理以及生活現象分析,肯定可以講清楚,講不清楚是老師解惑不到位,你沒聽懂就是老師的問題。

羅嗦了很多,希望有幫助吧。我也曾困惑,曾也有高手說你想那麼多幹嘛,啥都不要想唱就好了,可我啥都不想唱有時候很好,有時候很差狀態很不穩定,我就是想知道唱好了為什麼,唱不好了為什麼?我就是想自由的歌唱,僅此而已。致敬每一個為藝術為愛好付出的人,不放棄的人,你們都是好樣的!!!!

我想總有一天我都懂了練熟悉了,才能到什麼都不想,到大師們「無招」的境界。

其實我覺得好多老師講不清楚,其實都是有高手指導著聲音效果過來的,所以他們講不出來只會唱,這樣去教學生,只能靠老師的好耳朵和正確的方向了。

說這麼多都是純為了交流,如有冒犯到誰,還請海涵!

(轉載需私信聯繫本人)

謝邀。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聲音是如何產生形成的,人類說話也好,唱歌也好,都是由我們的肺部產生氣流,再從氣管緩緩而上,到達兩片聲帶下方,繼而吹動兩片聲帶,形成振動。剩餘的氣流再從兩片聲帶的縫隙之中擦過,徑直流向口腔與鼻腔。聲帶的共振與腔體的共鳴相互配合,最終產生了聲音。

而越到高音區,聲帶振動面積則必須越來越少,所以,我們通過拉緊聲帶的方式,以讓聲帶縮短變薄,從而減少振動面積,以讓聲音越來越集中,發聲點變小。

此外,小腹動作也是關鍵,因為唱歌所需要的氣息量遠遠高於說話,我們必須保證我們在唱歌的時候,讓小腹內收並提起,作為一個發動器的作用,以讓更多氣息更有效率地抵達我們的兩片聲門下方。

以上便是我們唱歌時身體核心肌肉的基本運作,希望能夠幫助到問主您。


聲帶喉肌、咽肌壓力張力。橫膈膜肌肉對抗力,丹田肌肉群,後腰擴張力。
好問題,估計很難有很好的回答...

聽說過用丹田唱歌的路子,你可以仔細找找看。


這讓我想起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靠神經控制

(因為老師上課時為了讓我們方便理解會舉很多例子,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最後說的這這一切都是靠神經控制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