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效率至上的年代,每個人都爲如何提高自己的效率而絞盡腦汁。賴德·卡羅爾曾經也有這樣的煩惱,後來他開發出了一套改變全球千萬人工作、學習與生活習慣的個人管理工具——子彈筆記

清明假期時,未讀特邀賴德首度來華進行公開演講,他帶着他的人生逆襲故事、自我高效管理經驗,與中國讀者進行了近距離的分享與交流。

活動期間,賴德完美地爲我們展示了什麼叫自律與高效,爲了給觀衆們呈現更好的內容,一心工作,多次拒絕我們的火鍋邀請。最終此次公開課演講的內容是其海外TED版的“5倍”,如果你錯過了這次演講也不要太難過,我們爲大家準備了此次演講的文字版,想必也會讓你收穫滿滿。



賴德·卡羅爾




暢銷書《子彈筆記》作者

子彈筆記創始人

TED演講者






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在學校裏面的表現不太好,我意識到我做的一些事情跟班裏其他同學有些不同,最後我被確認患有注意力關注缺乏症(ADHD),有些人可能對這個症狀不是特別熟悉。

舉一個例子,我們站在雨中試圖要把雨滴抓住,而我的注意力就是四處散落的雨滴,我卻想把它們抓住。

在當時我感覺,自己特別沒有規劃和條理,也感覺到壓力很大,經常會覺得自己沒有什麼用處,我觀察了我的同學,發現他們好像可以很輕鬆地去做筆記、通過考試,但是對於我來說,似乎這件事並沒有那麼容易。

那麼,我希望的自己是什麼樣的?

首先,我希望自己有條理、有專注力以及做事效率高,所以,我開始逐漸地利用當時能夠獲取的唯一一個工具——筆記本,幫助我提高注意力、提高效率。

在我之後的職業發展過程當中,花了超過十年的時間在軟件設計領域,但是不管後來怎麼發展,我總是希望從最原始的筆記本當中獲取幫助,今天就跟大家談一下,在這樣一個電子信息時代,記筆記的力量和魅力在哪裏?

據科學研究發現,人們每天要產生5-6萬個想法,如果每個想法都是一個字,那我們的大腦每天都能寫一本書,如同一條“信息流”超高速公路。

但是在這樣一個時代當中,大部分人經常會受到其他事物的幹擾。

人們經常說,這個時代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獲取信息,但是我更習慣於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

我認爲,信息無孔不入地侵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學習當中,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遭受到抑鬱和壓力的困擾,我們會經常被自己很多思想困擾。

處在壓力當中,我們該怎麼處理和應對?

一個很常見的方法是做冥想。

我的一位老師曾經跟我說,做冥想的過程就好像是把自己從飛速的車流當中抽身出來,去觀察車流的變化,冥想可以幫助我們預防被過多的信息和想法所消耗和困擾。

通過這樣的練習我發現,這樣的辦法確實很有效,但是我又有了一個新的疑問:如果我們從車流當中抽身出來,站在旁邊觀察的時候呢?

我們有時候會很難記住一些事情,比如當大腦當中產生一些非常棒的想法或者看到某兩件事情中的某種聯繫,這些想法和聯繫稍縱即逝,無法抓住。

我喜歡把做筆記這樣的過程看作是停車的過程,當我打開筆記本的時候,就會強迫自己處於離線的狀態,不再會接受到手機裏面發來的各種通知和信息,不會再收到電子郵件。

這樣的時刻就是我們跟筆記本獨處以及用來思考的時刻,可以利用這個時間梳理自己的思路,把它記在筆記本上。

記筆記的方式有很多種,在這裏向大家介紹兩種:一種是記筆記,一種是列清單。


筆記的方式:記筆記or列清單 


我非常喜歡一句話——我們通過書寫來學習如何去思考,我自己給這句話又加了思考——記筆記可以幫助我們逐漸養成書寫的習慣。

首先談一下記筆記的優勢

記筆記能夠幫助我們清理思路,一旦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清楚之後,我們就可以直面自己的想法。

一旦思路實現了可視化,就可以發現我們本身和思路之間關係。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身邊充斥着想法,感覺自己壓力很大,回想一下,你上一次非常生氣以及情緒很激動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時候是怎樣的情形?

一些科學研究表明,通過記筆記梳理自己的思路,不僅對思路的整理,也對身心健康很有幫助。

所以目前記筆記是全球非常流行的一種應對挑戰、困難的方式——把思路記在筆記本上。

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提高記憶力、記住自己的想法,更好地去觀察幾件事情之間的聯繫、去觀察我們自己行爲的模式,並且清整自己的思路,對於自我意識的培養非常有幫助,自我意識對於個人成長來說非常關鍵。

但是也不要忘記提一下記筆記的一些劣勢

一是它會比較耗費時間,因爲需要我們去抽時間來記一些東西。

二是很多人的筆記是沒有條理和規劃的,只是單純地把自己的思想進行了清理,或者把想法都寫下來,如果再回頭搜索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過程比較困難。

雖然記筆記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清理思路,但是在記一些感到比較壓抑和消極的事情的時候需要我們注入很多的情感。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子彈筆記限量禮盒

所以,接下來要討論形式就是“列清單”

列清單很快速很有條理,可以讓我們快速集中注意力。

記清單也有一些缺點,即不夠靈活、功能性比較受限,當我們沒有記下來情景和上下文的時候回顧起來會有困難。

如何把這記筆記和列清單更好地結合起來?

記筆記具有靈活性而列清單具有結構性,如何把這兩者進行有機結合?

記子彈筆記(Bullet Journal)!

幾年以來,我一直試圖創造出一種更加高效更加方便的記筆記的方法。

“系統”是子彈筆記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首先這個“系統”應該完全符合用戶自己的需求,當中可能會包括任務清單或者你自己記的筆記、日記、規劃表等。

這個“系統”有三大特點:

1.它是非常靈活的工具箱,完全根據我們自己的需要定製;

2.這個“系統”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更專注、提高自己的效率;

3.它幫助我們把正在做的事情更加條理化、更加清晰,同時也能夠給行動進行指南。

以上三個特點也是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具備的特點。下面給大傢俱體介紹一下在子彈筆記體系當中到底包含什麼。


 子彈筆記是一套“樂高玩具”


我們可以把子彈筆記的結構看成是一套樂高玩具,不同的功能就是不同的樂高玩具塊,每一個玩具塊都有自己的功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組裝。

因爲其中不同的模塊是很零散的形式,所以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建立起不同的集合和系統,從而更好地適應自己的需要,甚至自己去定製或者設計模塊。

上學的時候,我每個科目都有一個筆記本,所以到最後我有了一大堆筆記本。

除此之外我還有日記本、圖畫本,很多東西堆在一起。當時我就在想,能不能把各種各樣的筆記本集合濃縮到一個筆記本當中?

這就是我爲什麼不太喜歡用傳統的日記本或者是日曆本、日程本的原因。

很多的日程本、日曆本都是以線性方式設計的,比如傳統的日曆本要求我每天接連不斷地往上寫東西。

由於其他的原因中間間斷了幾天,再寫的時候發現中間空白了幾頁,我自己會覺得是做了一件錯事,會有負罪感,逐漸地我就不再用這個本子進行記錄了。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子彈筆記》

我想設計一個更貼近生活、與生活實際運行方式相關的筆記本。

於是我在發展創造過程中就把屬於同一個主題、同一個話題下的內容都放在一起,並給它取名爲“集子”,這也是子彈筆記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通過子彈筆記我們可以觀察出生活是一個非線性的過程,我們的生活可能會從一個點開始到某一個點,出現了暫停(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之後我們可能會在後續的時間裏面又重新把這個點啓動。

與此同時,我們還希望自己在回去搜索的時候能夠精準找到我們希望找到的內容,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我要找的內容是在筆記本的哪個部分?

在子彈筆記中,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就是去創造一個索引,這個索引跟傳統意義上的筆記本的索引比較類似,索引當中可以非常清晰地記錄下生活的軌跡,它能夠讓我們在保證條理清晰的前提下仍然確保按照這種非線性的方式記錄生活。

通過這種索引,我們能夠去正面迎接或者去擁抱生活當中這些本來就比較混亂的現實。

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速度

需要有一種方式,能夠儘可能記錄下我自己的想法,當翻到筆記本里面集子部分的時候,我又會開始糾結,用什麼樣的形式把我的想法記錄下來?是要寫一個段落還是怎樣?

其實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用清單的方式把我們的想法記錄下來。

列清單的過程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非常短小精煉,只需要把想法當中最重要最關鍵的部分記錄下來就可以。

在我們日積月累的練習當中,可以通過觀察之前記錄的清單瞭解自己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一點在我們校園生活當中尤爲重要——我之前曾經試圖把老師講過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注意力全花費在記筆記上,而記子彈筆記會讓我們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聆聽老師所講的內容上。

現在我面臨的問題是,這些清單記錄下來之後卻沒有情景介紹和上下文,比如我有了一個想法,但是沒有記錄這個想法是在什麼樣的背景或者情況下發生的。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通過創造分類,通過多年記筆記的經驗我們得出,一般我們記錄下來的事情大概劃分爲三類:

1.必須要做的事情。

2.備忘錄。

3.經歷過的事情。

爲了讓這個過程更加簡練,我把這三類各自做了一個符號,同時給每個都分類取了名稱,分別爲:任務、筆記和事件。

這種方式可以非常簡單、快捷而迅速、靈活地把事情記錄下來,同時又不需要去想這件事情記下來的前因後果是什麼,從而起到了更加高效的作用,在子彈筆記當中,我把這個過程稱之爲“快速記錄法”

再回到我遇到的問題——我發現,雖然我變得有條理了,但還是沒辦法讓注意力更加集中,怎麼創造出又高效又簡潔又有情景聯繫的清單?

可能這個問題的根源和所有的清單一樣,可以一直記下去且沒有盡頭,雖然記起來非常簡單、明確,但是卻很長,會很大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我發現,我們在記筆記的過程當中會有各種類型的反思,這樣的流程被我稱之爲“反思的過濾器”,如何去操作這樣的流程?

首先,我們要把自己所有沒有完成的任務都列出來,去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1.這個問題是否是至關重要的?這些問題可能不是你自己發自肺腑真正想做的,但是你又不得不做,比如需要進行納稅、交房租等這些事情,如果說你的回答爲“是”,那就請把這個任務保留下來,如果你的回答爲“否”接下來就問自己下一個問題。

2.這個問題重要嗎?這個問題對於我自己、我身邊的人來說是不是有一些作用,它是不是重要?如果說你的回答爲“是”,就請把這個任務保留下來,如果你覺得不重要,就把這個任務直接劃掉。

“反思”在子彈筆記的體系當中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爲任務清單進行瘦身,這樣做是讓我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更少的事情上,從而讓自己更加專注。

在我實現了更加有條理、更加專注的目標之後,似乎我就應該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更加有效率了,我已經完成了之前所有說的目標——既有條理又有效率,那最終會得到什麼?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個體驗。


高效做事=成功?


我當時的目標是要自己創立一家公司。

當時我有一份全職工作,這份工作很好並且我表現得也非常出色,但是我發現自己想要的更多,所以就和合夥人一起創辦了一家公司,取名叫“PAINTAPIC”。

我們兩個當時都沒有辭掉自己的全職工作,而是兼職創辦這家公司,籌辦這個公司的過程佔用了我們倆大部分的夜晚、週末和假期,爲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我們投入了幾千個小時,也投入了幾萬的資金,就是爲了實現我們創辦公司的心願。

經過兩年半的努力,我們終於實現了自己創立公司的目標,這種體驗是我之前從來沒有經歷過的。

我當時有兩個全職工作,幾乎沒有任何假期。在產品正式上線的第一天,我坐在電腦前面,打開了自己親自設計的網站,並且下訂單購買了一套我自己的產品。

一週之後,我收到了到了包裹,在我收到包裹之後看到裏面的產品的LOGO是我自己設計的,顏色是我親自挑選的,包裝也全部是我自己設計的……

這種體驗對於我們這種生活在電子信息時代的人來說很神奇,因爲我當時有機會能夠把自己的成功放在手裏去感受、去掂量,這個包裹對於我來說意味着什麼?這個患有多動症小孩以前什麼事都做不好,卻可以做到今天的成功,這個包裹意味着我也可以很高效地做事情,這是否就意味着我實現了一定意義上的成功?

但實際上以上提到的這些感受當時都沒有,而是有種非常奇怪的感受,我突然感覺這一切都沒有什麼意義,我非常困惑,我爲這個公司這個項目付出了這麼多的時間和心血,到頭來卻發現自己似乎並不是很關心這一切。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並不是隻有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感覺,我的合作伙伴也有這樣的感受。作爲一個抽象的概念,這個“目標”意味着什麼?

這些目標都是一些常見的目標,大家的目標可能也會是其中之一,比如買房子、變得很富有、買車、自己創辦公司等,大家聽着覺得熟悉嗎?這些目標來自於哪裏?

我們大部分的目標是來自於社交媒體的影響、父母的要求以及同輩人發展給我們的壓力或者是文化本身,但是有很重要的一部分遺失了,就是我們自己本身,我們的自己和目標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就永遠無法實現這個目標。

如果說你的目標來自於他人的期許或者他人幫你設立目標,當你實現的時候,發現你自己並不激動,這並不意外。

所以我們要問一下,我們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我想實現什麼樣的目標?

當我感覺到壓力的時候我經常會這樣問自己。

所有這些表面的目標的背後,最終最真實的目標是什麼?可能大部分人的目標都是感到幸福、快樂。

我們有沒有在人生當中曾經實現過一個小目標?

有沒有實現一個很大的目標?

當我們實現這個目標的時候,心裏的感受是不是跟預期的一樣?

如果實現這個目標兩年之後當我們再回想起來的時候,心裏的感覺是不是還和當時心裏的感受是一樣的?

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當我還是一名設計師的時候,我希望自己是藝術總監,當我是藝術總監的時候我就在想,爲什麼不自己去創立一個公司?

哪些目標是能夠讓我覺得很開心和滿足的?

後來我又問自己,這些不斷的努力、目標的意義又是什麼?

如果我們在辭典當中查“幸福”這個詞條時會發現有很多種解釋,但是卻沒有一個解釋能告訴我們如何去獲得幸福。

我們對於自己將要奮鬥或者努力去實現的目標又瞭解多少?

幸福是真實存在的,我們都知道這一點。

我們身邊都充斥着幸福,幸福其實是一種情緒或者一種情感,並且短暫、會消失。

在這個社會當中,我們似乎總是覺得身邊人比我們更聰明、更有能力,可能大部分人對幸福的定義就是一個人超過另外一個人,通過比較獲得幸福感。

在追尋幸福的過程當中,我們會感到迷惑,如果以往追尋幸福的方式已經對我沒有作用了,發現幸福並不是那麼容易獲得,也不能購買幸福,在瞭解這樣的事實之後,我們纔能夠更好地理解幸福的定義。

我們之前曾經說過,不是實現目標就會獲取幸福,但是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之後,我們會去質疑,我曾經爲了獲得幸福犧牲了時間、精力、金錢,去獲取長期和遠大的幸福,所以這樣的模式是爲了虛無縹渺的幸福而不斷地努力。

大家都意識到幸福很重要,但是它不應該成爲我們的目標,所以我們的目標應該是什麼?在這裏面所缺少的部分又是什麼?

這也是我們在子彈筆記當中想要去解決的問題——實踐。


我爲什麼選擇站在雨中?


實踐的第一步就是關注在注意力上,它會幫助我們確定爲什麼要做眼下正在做的這件事,並且會通過我們日常記筆記以及日常反思的過程去逐漸自我學習、自我瞭解,讓我們更堅定找到內心的信念。

我們通常設定的目標似乎和“沒有意義”這個概念聯繫在一起。

我們的目標可以讓自己更開心,除此之外,這個目標還應該是有意義的。

我們總想把目標設得有意義一些,儘管那些有意義的事情並不總是讓我們覺得很開心,但有意義這件事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有使命感、有任務感,會讓我們對自己正在做的這件事更堅定,也會幫助我們理解爲什麼我們要設立這樣的目標。

我非常喜歡的一句名言——那些知道自己爲什麼能活的人,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都能繼續活下去。


在明白和理解以上這些信息之後,當我們再次站到雨中,就不再像之前那樣,一味地把雨滴抓住,而是更加了解,我爲什麼選擇站在雨中?

在這樣的結構當中,我們會逐漸瞭解到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可能只佔一個很小的比例,更重要的是爲什麼我們要這樣做。

並且在日常生活當中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會放在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高效、讓自己忙碌起來、讓自己能幹更多的事情。

爲什麼要這樣做?我的答案是,我們需要培養自己的好奇心。

好奇心在我們的社會當中的價值是被遠遠低估的。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解釋爲什麼我們會被某樣事物吸引,比如爲什麼會喜歡音樂、爲什麼會喜歡科學科技、爲什麼會喜歡做這樣的事情。

我認爲,好奇心是我們發自內心的非常強大的一種力量,它可以驅使着我們做吸引着我們的事情,好奇心是一種很真實的情感,你永遠不能假裝或者僞造自己對某件事很感興趣。

好奇心還和有意義緊密聯繫,假如我們對某件事很感興趣,那這樣的過程就對我們自己很有意義。

我們並沒有必要深究爲什麼這樣,有些人很幸運,他們一生對很多事情保持很強烈的好奇心。

熱情和好奇心是緊密相關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好奇心,有些人的好奇心可能會比較微妙,不那麼容易被發現,所以我們必須要好好地關照自己的好奇心,如何去照顧好或者注意到我們的好奇心?

第一步是要把自己的經歷記錄下來,把那些腦海中飛過的思路也寫下來,並且記下來需要做什麼事情,這恰好是子彈筆記當中最常使用的三個部分:事件、筆記和任務。


在記下自己的經歷之後,需要時常進行檢查和回顧。

記錄只是第一步,如何去利用筆記纔是最關鍵的部分,回顧的過程中,可能會問自己一些小問題,比如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它給我們帶來了一種怎樣的感受以及我們要怎樣應對這件事,這就是子彈筆記當中提到的“反思”

一開始,我只是把這樣的流程專門用在工作上,後來就把它應用到了自我學習的過程當中。

所以對於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任務我會重複的問自己這幾個問題,我們可以把自己這樣待辦事項或清單當作一個時間機器,任何一件沒有做的事情都是給我們自己的一次機會,每一個任務、每一個選擇都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未來或者提前預知未來怎樣發展。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有了新一層的意義,這些事情是不是至關重要?對我來說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子彈筆記當中一個非常核心的思想就是幫我們排除掉身邊的幹擾以及幹擾的事務,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那些真正對我們有意義的事情上,當然,這只是反思的一個方面。

每天我們記筆記和事件,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與好奇心相關的語言和詞彙,比如說有動力的、有能力的、有啓發的,這些都是好奇心所需要的重要成分。

下一個步驟是發現那些讓我們能夠做事情的動機,有什麼樣的事情或者怎樣的經歷,會讓我有這樣的情感體驗?

比如通過幫助他人而獲得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看起來並不是很稀奇的事,但是如果有目的的做這件事,就會有額外的收穫,下一步就是列出來幫助更多人的方法,把這個列爲自己要做任務的清單。


 設立目標,拆解目標 


在我們尋找到自己的好奇心並且參與到其中之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給自己設立目標,比如成爲一名更好的廚師、一個能夠幫助到其他人的人,或者想跟別人建立更多的聯繫。

可能日常當中很多目標都是那種特別大、特別空不知道如何入手的,這些目標首先就會讓我們覺得壓力很大,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大的目標分解成小的,一個個去衝刺的目標。

這種衝刺目標更具體、更容易實現,夠讓我們更加提高注意力,同時降低了風險,每一個目標的風險都是同樣的,也就是如何去實踐,讓它更加具體。

但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些大的目標都分解成小的、容易實現的衝刺目標,就可以把之前那些浪費在焦慮或者是慌張的時間轉到實現小的衝刺目標上。

通過設立衝刺目標這樣一個行爲,培養自己的好奇心,並且在這個過程當中發現哪些事情能夠真正讓你自己感興趣或者感到好奇。

一旦設立起這個衝刺目標之後,下面要做的就是把衝刺目標分解成一個很小、很具體的小的任務點。

剛剛經歷的過程就是把特別大、特別空的目標落實到很具體可操作的任務子彈,整個子彈筆記當中都是在不斷地拉近我們所要實現的目標或者夢想。

所以,我們通過這一個個小的衝刺目標和一個個更爲具體的任務子彈,就會逐漸地向大的目標接近。

完成這一切的第一步就是把這些東西記下來,子彈筆記最重要的一個點就是幫我們去集中注意力完成目標。

追求快樂的過程中,我們常常忽視了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在追求有意義的過程當中又常常忽略了幸福的重要性,但在這個過程當中,往往幸福最容易出現、最容易發生,這也是整個子彈筆記中最濃縮的概括:

把“你在做什麼”以及“你爲什麼這麼做”結合起來,希望通過這個方式讓大家過上更有目的性、更有意向性的生活。

所以我的初衷是能夠讓大家把自己的行動和思想結合起來,讓這兩者共同幫助我們過上一種更爲高效率、更有意義的生活。



《子彈筆記》

[美] 賴德 · 卡羅爾 | 著

陳鑫媛  | 譯

2018年12月 未讀 · 生活家 出品


 互動留言 

子彈筆記帶給你哪些改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