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奕訢和醇親王奕譞,首先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生母是靜妃(博爾濟錦氏),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生母是貴人烏雅氏。雖然一個第六、一個第七,但是兩人的年齡實際上差了七歲之多。

(擔任議政王時代的恭親王奕訢)

可能是因為年齡上的差距較大,沒有證據顯示奕訢和奕譞在早年有什麼特別的友情。而且兩個人的性格脾氣截然不同,奕訢鋒芒畢露,奕譞則有點老實巴交。

二人之所以在晚清的歷史舞臺上叱吒一時,都源於哥哥鹹豐皇帝死了之後,兩人都捲入了和慈安、慈禧太后聯合發動祺祥政變的活動。

祺祥政變成功後,奕訢擔任議政王,領班軍機,又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權傾一時,可以說對當時清王朝的內政外交發揮了很大的影響。

而奕譞一度比較低調,負責統領神機營。但是自同治皇帝死後,奕譞的兒子成了光緒皇帝,奕譞在皇族中的身份就變得不一般,再加上奕譞的福晉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更使得其政治背景特殊。

(擔任海軍衙門大臣時代的醇親王奕譞)

到了中法戰爭時,慈禧太后對長期關係齟牾的恭親王進行反攻,將恭親王徹底踢出了權力中心。而與自己認為非常忠心的奕譞結盟,可以說是為奕譞量身打造了「第二總理衙門」(總理海軍事務衙門),從此,奕譞掌握了大量以往由奕訢掌控的國家大權。

不過,奕訢、奕譞兄弟掌握國家大權是真,但是從二人的見識和作為來看,似乎還談不上去決定晚清未來的走向。


(圖片前三張為奕忻 後三張為奕譞)

恭親王奕忻:道光皇帝之子,鹹豐皇帝的六弟,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終年67歲,鹹豐皇帝時期曾打敗太平天國將領李開芳,林鳳祥率領的北伐軍,後與兩宮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幫助慈禧掌權,是洋務運動中央的主要代表,全力支持李鴻章,張之洞,等地方大員以強兵、富國為口號,學習西方先進科學的強國之舉 。

醇親王奕譞(xuan):道光帝第七子,鹹豐帝異母弟,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終年51歲,是光緒皇帝的生父,也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爺爺,辛酉政變中全力支持慈禧太后,後得重用,被授予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管理神機營等職務,負責建設海軍時,為了讓太后有個玩的地方,便將很大一部分海軍經費挪出來修建了頤和園。

兄弟兩人都是屬於晚晴風雲人物,參與了許多大的歷史事件,總的來說奕譞比奕忻風光多了,自己沒當了皇帝,但兒子,孫子都在慈禧的安排下過了一把皇帝癮,要說決定歷史走向,當然是辛酉政變了,畢竟沒有他兩的支持,慈溪很難奪權,至於其他重要事件,他兩大多都是朝廷的代表人物,具體事情都有負責人,所以也沒有什麼特別光輝的地方,生為愛新覺羅子孫,原本可以成就一番偉業,奈何當家的是慈禧老佛爺,大廈將傾之時也只能抱憾終身了。


奕?和奕譞是道光帝為數不多的兩個兒子,他們相差七歲左右,雖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由於滿清時期的制度,他們兩個見面機會很少,因此關係淡如水。不過他們卻通過一個女人,聯繫在了一起,成為晚清最重要的風雲人物之一。

奕?和奕譞的翻身

恭親王奕?在鹹豐帝在位的時候處處受到打擊和貶低,究其原因是:道光帝早年想要立奕?為帝,因為奕?的體格和才能都在奕詝之上,只可惜後來奕詝在他的老師幫助下成功登上帝位。這兩位昔日情同手足也分道揚鑣,鹹豐帝(奕詝)嫉妒奕?的才能,沒有重用他,直到英法聯軍入侵,鹹豐帝攜家帶口的跑到熱河,獨留下恭親王奕?議和,有了登上歷史舞臺的機會。

醇親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光緒帝的父親、宣統帝溥儀的爺爺,不過他為人膽小怕事,本來只是一個郡王卻娶了慈禧的姊妹為妻子,因此和慈禧結下了不解之緣,也正因為這層關係使得平庸的他有機會成為縱橫晚清政局的風雲人物。

鹹豐帝因為常年縱慾加上體質本來就差,剛一逃到熱河就身染重病,臥牀不起。一時間熱河兩大勢力——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和慈禧為首的後宮派緊張了起來。最後慈禧通過親家奕譞在熱河牽扯肅順,同時又派人聯繫京城中有暫時實權的奕?。內外夾擊最後剿滅了肅順等人,為慈禧太后成為晚清第一人打下基礎,這兩位親王的地位也一躍而上。

奕?和奕譞的權力巔峯

說起奕?大家都很清楚,為了洋務事業,興辦新式學校,派出留學生,促進了近代教育事業發展。奕訢奏請兩宮皇太后重用曾國藩,與列強極力維持和局,借師助剿,終於鎮壓了太平天國,贏得了同治中興,奕訢獲得「賢王」美稱。如果沒有恭親王奕?,就沒有後面慈禧,更別說再讓滿清苟延殘喘幾十年。

至於奕譞,是晚清海軍軍機大臣主要負責人,但他做的卻不是人事,為了討好慈禧,擅自挪用海軍軍費為慈禧修建頤和園,導致在遠方的海軍次次打仗都失敗,滿清也因此簽訂了一條條喪國辱權的條約。除此之外他的兒子成為後來的光緒帝,孫子溥儀成為中國最後一位皇帝,不得不說他對晚清未來的走向影響頗深。

結語:這兩位王爺,都因為一個女人慈禧走上了政治巔峯,同時他們一個為滿清苟延殘喘做出了巨大貢獻,一個卻加速了滿清的覆滅。因此,好好壞壞自有後人評價!

作者:安夏丨歷史君。原創不易,關注不迷路喲!

兩人都是道光皇帝的兒子,同父異母兄弟,恭親王老六,醇親王老七。恭親王主攻涉外,籤條約背黑鍋。醇親王忙著撈錢搞腐敗。都對清末的官場風氣做出了「極大貢獻」,使得一方面開始向外學習,一方面貪污橫行,吏治腐敗,讓大清一步步滑向深淵。


恭親王奕?是道光帝的第六子,醇親王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所以說他們是兄弟關係。他們能夠決定晚清未來走向,肯定和權利有關,他們先後被慈禧信任,又因為他們和慈禧又是親戚關係,所以他們先後出任軍機處首席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朝的決策機構,他們能夠任職于軍機處相當於國家二把手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晚清未來的走向。

恭親王奕?

慈禧太后能夠垂簾聽政,是因為奕譞堅定的支持慈禧,當時奕譞還在熱河,就通過自己的福晉給慈禧傳密信,又和在北京的恭親王奕?聯繫,成功發動了北京政變,奕譞還親手捉拿了顧命八大臣的核心人物肅順,當時他送鹹豐帝梓宮還京途中。

後來因為政變有功,慈禧封給了一堆頭銜給他,比如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管理神機營事務……

奕?因為能力出眾,早已出任軍機處大臣,他在同治、光緒二朝掌權久,政績卓著。同治十二年(1873),載淳親政後,在慈禧太后授意下,以「奉養兩宮」為藉口,下令修治圓明園。恭親王奕?等大臣反對修園,理由是百業蕭條,民生凋敝……,慈禧修園的願望沒有達成,遂對奕?懷恨在心。

醇親王奕譞

光緒十年(1884)恭親王奕?被黜退後,奕譞接掌大權。奕譞和奕?性格千差萬別,奕譞為了自保,選擇了事事迎合慈禧太后,沒有一點主見,或者說不敢有自己的想法。為了滿足慈禧喜好,他主持海軍衙門後利用權利便利,前後挪用海軍經費兩千多萬兩。

自光緒十四年(1888)以後,海軍就沒有再增添一艦。日本卻在此時投入巨資,大力購買和建造兵艦。至甲午戰爭前夜,已有兵艦70餘艘。實力超過中國海軍。

北洋海軍不是用來強國的,本來不多的經費被奕譞用來修園了,雖說是慈禧的意思,但是他作為國家二把手,位極人臣,居然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用國家的血汗錢討好慈禧,這一點比奕?差多了,奕?敢反對慈禧,而奕譞只會明哲保身。

奕譞的行為加速了國家滅亡,真是慈禧的好奴才。

光緒十五年(1889)二月初三日,慈禧太后終於撤簾歸政。醇親王奕譞、禮親王世鐸等人已命軍機處起草了一個有關歸政事宜的奏摺,規定在皇帝親政後,凡有內外摺奏,經皇帝硃批或諭旨後,需「恭呈皇太后慈覽」;簡放大員及各項要差,需先由軍機大臣請旨裁定,再由皇帝奏明皇太后,然後再頒諭旨。

你看,這個醇親王奕譞利用手中的權利,把光緒帝給架空了,但凡有內外摺奏,經皇帝硃批或諭旨後,需「恭呈皇太后慈覽」。這是歸政於帝嗎,國家一切大小事都要慈禧點頭纔行,這不是助紂為虐嗎?

如此可知,奕?在挽救晚清,而奕譞在加速晚清的滅亡。在不同的時期,他們都在決定者清朝的未來。


奕譞決定晚清命運?他只不過是西太后養的一隻金絲鳥兒。恭親王奕訢纔是功在千秋。另外還有個常愛給慈禧難堪的五王爺奕誴,與京城人民打成一片,經常請素不相識的勞動人民喫火鍋。可惜這哥仨並沒有阻止住慈禧的昏庸決策,也沒能挽救晚清頹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