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社交達人應遵循的這5大原則

 

在生活中,會說話是一項重要的技能。會說話的人,不管是在職場上,還是在朋友之間,甚至在家裡都有莫大的好處。說出來的話,能溫暖人心讓人如沐春風,處事將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說話要“三思而後語”

 

生活中,人們常常因為說話不當或者聽話不明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有些心直口快的人,未經思考話語便如機關槍般射向他人,對人造成了傷害。而有些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說話行事則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引起別人的不悅。因此,說話不能不經過大腦,最好能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想說什麼、該說什麼。

 

人都要為自己所說過的話負責,說錯了話,是要付出代價的。

著名主持人畢福劍,因為一段長1分18秒的視頻,被央視停播了所有節目。視頻中,畢福劍唱了經過自己改編的《智取威虎山》等著名京劇片段,戲謔性質十足,還稱毛澤東“把我們害苦了”等等不雅言論,不符合公眾人物的形像。這不雅言論,既給畢福劍的職業生涯帶來了影響,也影響了央視的公眾形像,由此帶來的惡果只能由他自己承擔。

 

找對說話的時機

 

孔子曾說:陪君子說話容易有三種失誤,還沒輪到自己說話卻搶先說了,這叫急躁;輪到自己說了卻不說,這叫陰隱;不察顏觀色而說話,這叫瞎子。可見,說話把握好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當你要表達意見之前,要確定別人是否準備好聽你說話。只有把握好了說話的時機,把話說到點子上,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

比如,中國第一位現代舞拓荒者裕容齡,年輕時隨外交官父母遷居巴黎。由於受舊禮俗約束,一直不敢說明學舞的想法。有一次,一位公使夫人來做客,順便問其母:“你家小姐怎不學跳舞呢?我們國家的女孩都要學的。”裕容齡趁機進言:“好母親,我今後就學舞跳給你看,好嗎?”母親不便拒絕,只好認可。

裕容齡之所以成功,就在於她抓住了進言的時機,在適當的時候說了適當的話。

 

聆聽他人並給予反饋

 

一個人和別人交談,要懂得聆聽,並給予別人積極的反饋。只有仔細聆聽別人表達,才能確認對方是否瞭解你的觀點,纔不會出現輕率的評論或者批評。同時,也可以看出別人所關心、願意討論的重點在哪裡,你才能給出積極的、正確的反饋。

 

美國著名主持人林克萊特,在一期節目上訪問了一位小朋友,問他:“你長大了想當什麼呀?”小朋友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說:“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時,飛機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做?”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訴飛機上所有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係上降落傘,先跳下去。”小朋友說完,現場的觀眾都笑翻了,而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孩子。沒想到,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於是林克萊特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的回答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還要回來!”

正是林克萊特的耐心傾聽和親切的反饋,才讓孩子有機會把話說完,孩子美好的心靈才能為人所知。

 

瞭解別人的想法或感覺

 

遇到事情,要嘗試著瞭解別人真實的想法或感覺,以巧妙的方式說出一些難以啟齒的話,纔不會造成誤會或者傷害。比如,天氣變冷了,父母擔心你不會照顧自己,於是打電話過來叮囑,要多穿衣服,多喝水的。你應該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而不是一句,“知道了,不要羅裡吧嗦,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如此,既忽略了父母的感覺,還間接的傷了父母的心。

如果類似的事情放在別人身上,說不定還會引發衝突。

 

失言時勇於認錯致歉

 

人再怎麼謹慎,還是會有說錯話的時候。無意說錯了話,就應該勇於承認錯誤並立即道歉。丟點面子好過一錯再錯,無意的說錯話,一般情況下也能得到別人的原諒。切忌不可,編一大堆藉口,以免越描越黑。有些錯誤能及時改口的,可以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化解錯誤帶來的尷尬。

正如,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口誤,後來及時改口,以詼諧的語言化解了尷尬。一次,布什在歡迎英國女王時發生口誤,他說:“美國人民自豪地歡迎女王陛下訪問美國,這個您熟悉的國度。您曾經和10位美國總統共進過晚餐,您還參加了美國獨立200週年紀念儀式,那是在17……嗯,是1976年。”布什的口誤,惹來觀眾的大笑。於是,布什立即回頭衝英國女王眨了下眼睛。女王只是冷淡地回看了一眼布什並未有任何的表示。於是,布什說:“她剛纔看我的眼神,就像一個母親在看自己犯錯的孩子一樣。”話一說完,觀眾笑得更嗨了,女王也露出了笑容。

 

社交能力社交能力1  

 

 

改變在於當下,只要我們願意改變,困難就不在是困難,我有信心能與你一起成功

 

      

 

 

LINE:peter.lee0773

 

  

 

歡迎你跟我聯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