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歌手、演員、歌唱導師、主持人到作家,藝人蕭敬騰每次出現,都彷佛在挑戰世人對他的既定印象。在他眼中,所謂的“不一樣”,並非黑與白的高度反差,而是“儘管再接近的顏色,還是有些微的不同”;能夠不一樣,世界才精彩。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爲更好的自己。

  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相較於剛出道時的“省話一哥”模樣,現在的蕭敬騰,不僅散發成熟男人的魅力,眼神中也多了份自信與堅定。照片:曾千倚

  翻開新書,蕭敬騰一邊摸着扉頁上由他親手設計的“樣”字,這也是由“不一樣”三個字組合而成的“圖”,只見他嘴裏邊惋惜的叨唸着:“我原本想用三個非常相近的顏色來表現這幾個字,沒想到印刷出來,看起來都一樣。”說着說着,隨手拿起三種不同紅色的彩色筆,巧手一揮,原版的“不一樣”躍然紙上。

  蕭敬騰在受訪現場,隨手拿起三種不同紅色的彩色筆,巧手一揮,原版的“不一樣”躍然紙上。曾千倚攝

  蕭敬騰新書的“樣”字,是由他親手設計的。曾千倚攝

  向來“慢熟”的老蕭,突然以此開場,着實讓現場的工作人員嚇了一跳,也反映出他有話藏不住的真性情及細膩心思。在他心中,所謂的不一樣,並非黑與白的極度反差,而是“儘管再接近的顏色,還是有些微的不同,反而彌足珍貴。”

  無論是從《超級星光大道》中寡言的“黑蜘蛛”歌手,到金曲獎談吐幽默的主持人,或是電視劇《命中註定我愛你》講話結巴的獸醫師,再到《魂囚西門》裏深沉細膩的心理師,蕭敬騰的每一次出現,都彷佛在挑戰世人對他的既定印象。對比他2013年、2016年接受《親子天下》專訪時的影片,如今的他,明顯少了剛出道的青澀與靦腆,眼神中更多了份自信與篤定。

  “在我心中,只要肯做,沒有做不到的事情。”直到現在,蕭敬騰回憶起那段“應該不會再有下次”的金曲獎主持,仍難掩內心激動。儘管知道,沒人期待他展現完美口條,但也不希望被視作跳樑小醜,堅持用自己的方式,把所有“不可能”拋在腦後。尤其,在向特別貢獻獎得主蘇芮致敬的倒畫橋段,沒有老師願意教,甚至到金曲獎的前一天,沒人看好他能辦到。

  “第一次練成功時,我在家是掉眼淚的”,只見他一臉認真,讓在場的人全揪了心;”整整一個禮拜,我沒有一天睡覺超過半小時,那幅畫至少畫了一千幅以上……”“但最後我還是獨自完成了,請掌聲鼓勵吧!”最後笑着補上了這句,頓時換來一片喝采聲,展現他獨有的“蕭式幽默”。

  這就是粉絲們認識的老蕭,每件事都有自己的邏輯和堅持,也如同“蕭幫-蕭敬騰國際歌友會”粉絲頁上,歌迷們爲“幫主”下的腳註:“什麼樣的內心世界,讓老蕭勇敢堅持,明明承受着山大壓力,仍帶着三歲的天真笑容,保有最真摯的心。”

  這幾年,在舞臺上收放自如、不時冒出“綜藝梗”的蕭敬騰也常讓外界驚呼:“老蕭變了!”看在出道就一路追隨的資深歌迷眼裏:“演藝圈會唱歌的人很多,但能走進我們心裏,讓人願意長久支持的原因,還是他不變的特質--臺上臺下始終真誠、溫暖與謙虛。”

  看待蛻變,老蕭自認,不過是熟悉環境,也更認識了自己。“真正認識自己比什麼都重要!”他經常問與自己對話,知道自己在哪裏、適合什麼、具備怎麼樣的能力。也因此,他不會浪費時間在練習制式的官方應答,而是將全神貫注在每一次的表演上,“沒有人可以逼你做任何事情,只要自覺的朝適合自己的方向努力,就不會迷惘。”

  13歲聽見邦喬飛的《It’s My Life》 那個愛上搖滾的男孩,20歲那年用歌聲一戰成名,讓全臺灣認識了他,32歲生日前出版的新書《不一樣 蕭敬騰》,紀錄他如何把先天的缺陷、過去的挫折化爲滋養,努力跨越各種坑坑巴巴的挑戰,彷佛正用人生演繹《It’s My Life》中的歌詞。

  拍照結束前,他特別轉身向店家及圍觀的羣衆說聲:“對不起,打擾大家了”,有些話不用多,卻能超越字句上的溫度。一如他所言,蕭敬騰始終沒有改變,他依然是那個熱烈細膩、體貼旁人,且用盡全力也要呈上精采傑作的瀟灑青年。

  以下是他自我剖析金曲獎主持表現,及持續進化的動力:

  Q:這些年來,在口條上有特別的練習嗎?如何看待大家認爲你的改變?

  A:要說練習,當然有,但不是那種刻意練習講話的課程,我不會花時間在這些上面,那會失去靈魂。譬如說,有些公司會希望藝人有一些制式回答,或是官方說法,但那些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他們還是儘量讓我講自己想說的話。

  我本來就是很慢熱的人,無論是現在也會。譬如說,去人家婚禮,很多人都不認識,我也不會主動跟其他人說什麼,或是我覺得不對的場合,硬要我做一些事情,那也會很尷尬,這些到現在都一樣的,事實上我也很害羞。

  在說話部分,我以前都講臺語、很臺,講話很容易口出三字經,所以很壓抑,因爲怕講錯話。現在因爲工作的關係已經很習慣了,講話就是慢慢講,該捲舌就卷,不捲舌就不要卷,不小心沒卷也無所謂,我會要求自己注意,但不刻意,就是自然的狀況去完成就好。

  Q:這樣的個性,到後來還去主持、演戲,你是如何發現自己有這麼多的可能性?

  A:關於主持這件事,到現在都不是我自願的。講實話,甚至你再問我一次,我也不會想做,但是我已經做完它了,可以回頭來分析這件事情。到現在,我都不認爲它是一個主持,畢竟,我講得再順,臺詞記得再多,我也贏不了任何一個主持人,因爲這個不是我的本業,但是我把它當成人生的一個作品去完成。

  當初找我主持,他們並沒有在我身上放什麼期望,他們是想要拋開以往那些很流利的主持,希望我是坑坑疤疤的一個狀態,有充滿瑕疵的對談,還有一些很尷尬的冷場,雖然我平常講話可能會坑坑疤疤,但我不希望呈現那樣的狀態給大家看。在金曲獎的前十天,我們都還在開會討論要不要做,不要做,現在趕快找人,糾結點就在於主辦單位你要不要聽我的做法,要我做就只有一個方式,就是聽我的,所有事情照我的想法去做,不然我不做。

  蕭敬騰在金曲獎上倒畫的表演。 圖取自King提供之影片

  Q:你是如何克服那樣的高度壓力?

  A:我就是把該做的事情準備好。事實上準備的時間很緊湊,其實只有七天,我希望在特別貢獻獎的部分用倒畫呈現,但重點是時間的限制,要在一分鐘之內完成,其實去問任何一個畫家,他都會說不可能。這不是我說的,我們特別在網絡上看到一位畫家的作品,想拜師學習,但我被老師拒絕了。第一,他對我沒信心,因爲不知道我的程度在哪裏;第二,只有七天;第三,在只有七天的情況下,他認爲十分鐘完成一部倒畫是極限。可是我獨立完成了,對我來講,他還是我的老師,請掌聲鼓勵一下(全場熱烈鼓掌配合)。

  Q:這段被老師認爲不可能、做不到的過程,是否你想起回想起求學時經歷?

  A:沒有,在我心中,我覺得只要肯做,沒有做不到的事情。爲什麼會這麼想?我就是知道一定可以實現它才這麼想的。如果我是一個從小就不會畫畫的人,我想都不想,我不是一個給自己挖洞跳的人,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當然知道我也有一定的毅力跟堅持、固執,還有一點點能力,我才覺得可以做,甚至在金曲獎的前一天,沒有人覺得我可以完成這件事情。

  當一個人在家成功的那一刻,我是掉眼淚的。因爲我畫了這幅畫,至少一千幅以上,整整一個禮拜,我沒有一天睡覺超過半個小時,完全不誇張,因爲真的只有一個禮拜做這件事情。現在想到那段,心裏還是很激動,確實壓力很大,我對自己的標準也很高。

  Q:你覺得最後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可否分享你持續創新的祕訣?

  A:我一直強調就是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比追求夢想更重要的事。一件事情,無論有沒有嘗試過,先問自己到底能不能夠實現它?再問自己,到底要不要去做?或是做它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譬如說,我以前懼高,如果現在有一個任務叫我去開飛機,我會問:我不喜歡這件事情,爲什麼要做?很多時候就是一直問自己問題,你問我祕訣,我覺得是這個,我經常問自己問題。

  不是說每個人擁有學習的動力,就一定能把東西學好,還必須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瞭解自己的能力跟界線。必須知道自己適合的位置,知道自己實踐的程度在哪裏,沒有人可以逼你做任何事情,所有的決定都在於你。就像金曲獎,如果我照着他們的想法做,就是串場、背稿,相信最後會是一個非常糟糕的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