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說法是正確的,也相當於自己回答了這個問題。我覺得你用現代人的思維去看古人,就是你這個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

正義和邪惡,好與壞,善與惡,主要是看你站在誰的立場上。羅貫中很明顯是擁劉反曹派,也就是宣傳正統,獨尊漢室,這和他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係,人心思漢。所以羅貫中很自然就認為,反對漢朝的都不是正統,黃巾軍是反賊,曹操是曹賊,所以劉備在三國演義裏地位一直很高,還標榜為正義之師。

跳出小說,我們縱觀歷史。在秦朝眼裡,陳勝吳廣起義是造反!雖然農民起義有歷史原因在,可對官方來說就是不對的。劉邦項羽更是大大的敵人,你要是秦朝宗室,你也一口一個反賊,逆賊,那夥人衝過來你就要死的啊。在隋朝眼裡,反隋的李淵一干人等,全特麼是反賊。因為當時隋朝是正統啊!再比如徐敬業討武則天,那才叫師出有名,「試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可對武則天來說,徐敬業就是反賊,擾亂國家安定,社會和諧,全特麼該死。

一言以蔽之,立場不同。

我經常說一句話,以好壞來評論人是滑天下之大稽。人性是複雜的,好人和壞人主要是看你站在誰的立場上。你若是隋煬帝,你還覺得自己是壞人嗎?你會覺得你要學秦皇漢武,建千秋萬世之功業,誰阻撓你誰就是壞人,誰想殺你誰就是壞人,對不對?

其實我是個好人。每個人都這麼想。人性是複雜的,善惡並存,一念起成佛,一念滅成魔,不斷的轉化,自我矛盾,怎麼可以用簡單的一兩個詞語說清楚?

歷史人物都是存在爭議的,功過是非都是後人評價的,每一個人說的話都是很主觀的東西,只能代表自己的觀點。陳寶國飾演的《漢武大帝》裏,有一句說的很好。白髮蒼蒼的漢武帝冷眼覷著司馬遷,字字擲地有聲:「有些事,你不知道,別人不知道,朕也不知道。只有天知道!」

歷史上有太多農民起義,也許是為了推翻暴虐,也許是為了個人私慾。你開了上帝視角,便以為可以瞭解到任何一枚棋子的思想麼?你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揣測他們罷了。

桓溫說:「人生不流芳百世,必當遺臭萬年」。我喜歡這句話,畢竟青史留名的人太少,多幾個逆臣賊子又有何不可?

----------------丸----------------

文:祁門小謝


謝邀,問到這個問題,就體現了所謂歷史觀的兩個不同角度。一種角度叫現在歷史當時的意識形態下看當時的歷史。這是一般搞學術研究的人基本態度。就像陳寅恪堅決不寫當代史。因為他覺得摻雜了自己的情感就無法客觀去理解分析當時的歷史事實。還有一種叫「歷史為綱,現實往裡裝」,說的歷史的故事,站的都是當今的視角。比如資治通鑒。

但事實上,任何一段歷史都難以有其真相。因為從司馬遷開始寫史記的時候,就開始帶著自己的強烈的主觀意願。儒家文化一直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對於農民起義的稱呼只一個字「賊」。然而跟緒的朝代為了表面自己的合法性,都必然大書特書前朝末帝的荒淫無道,官逼民反。自己以繼統的面目存在。

然而站在現在更高文明的社會制度之下重新來看那段歷史,可以相對客觀一點。我們既承認了農民起義的正義性,又批判了農民起義的侷限性。

張角的農民起義區別於陳勝吳廣和黃巢的農民起義,在於他第一次通過創立宗教的方式來領導起義。張角創立的宗教叫「太平道」,顯然有了宗教的加入,他的基礎性就更為廣泛,影響也就更為深遠。但問題也出於宗教的加入。很顯然」太平道」在今天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邪教」組織。他追求的終極目標並不能世俗化,只是作為動員工具。這也是他失敗的必然。最關鍵的面對漢朝400多年(當時300多年)的儒家教育灌輸,劉姓天下還是深入人心的。它難以撼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時的豪強地主正在往門閥士族轉變,還是有著非常強大的生命力。王莽改制的失敗,就在200年前見證了這一點。

歷史上農民起義不過是改朝換代的工具而已。張角的終極目標事實上個曹操,劉備沒有區別。


  張角(生年不詳,卒於184年),鉅鹿(今河北平鄉)人。東漢黃巾軍起義的領袖。是太平道的開創者。道教始於東漢的張角所創的太平道,之後張道陵、張魯開創了五斗米道教。

  張角最初以《太平經》為講義,以符水、畫符驅鬼等今天看來封建迷信的手段,為貧苦大眾治病。在看病的同時,廣收弟子,由於順應了社會潮流,得到低層民眾的擁護,一時間門徒遍及半個中國。

  由於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張角慢慢灌輸民眾建立黃天太平社會,以便取代東漢政權。在機會來臨時,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準備發動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因起義軍頭戴黃巾為標幟,史稱黃巾起義。

  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張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馬元義被車裂,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誅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起義。

  雖然起義剛開始十分順利,但在官府的大力打擊下,起義最終失敗。

  歷史上稱這次起義為黃巾起義或黃巾之亂。

  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震撼了東漢王朝的根基,直接導致了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進而演變為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時,它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宗教領導的農民起義,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以上就是張角一生領導的黃巾軍起義的過程,說到他是英雄還是流賊這個問題,我認為是農民英雄。在講究正統時代,在東漢可能認為他是反賊 ,當時的劉備還帶兵圍剿他呢。

  

  

  

  

 


黃巾起義並不是一場簡單的農民起義。瞭解到東漢末年那時候,想做官,得怎麼辦?得刷聲望,曹操還得刷聲望呢,曹操靠自己的家世不可能做官的,想混官場,他曹操得切掉小jj!他只能靠著袁紹,刷聲望,不惜欺師滅祖抗擊宦官來刷聲望。當時不少仕途無望的士子、貴人不少都投入黃巾起義了。黃巾起義也是對東漢選拔官吏制度的反抗。劉備雖然生活不富裕,得賣草鞋,但是他靠山可以的,師從盧植,這一點就可以使得他在劉關張中穩穩做大哥了!盧植可不是個簡單的人,劉備初期打黃巾,還不是投靠的自己老師盧植。


任何一個政府都要宣揚忠,所以民族英雄都是大忠,比如嶽飛。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政治目的。人人平等是永遠不可能的,但是可以相對平衡。演義裡面老羅本身就站在後漢一邊,歷史也是成王敗寇,所以張角輸了是賊,很正常,歷任失敗的政府,都是被人指責的,但是從歷史角度看,他們不輸社會就不進步。所以黑鍋還是要背。


古話說的好,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如果黃巾起義成功,那就是對的,失敗了就是反賊。至於英雄是不是?那肯定不是,大漢幾百年,豈能被一個妖言惑眾的人洗腦成功,然後推翻政府。我相信當時入黃巾軍的人都是被生活所迫而加入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