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彗星来的那一夜》美国 

 彗星来的那一夜.jpg  

在不同的选择下,就创造了不同的世界,再巧妙的让平行世界交错,产生火花。非常悬疑奇幻,利用简单的场景与八位演员(听说成本才5万美金),就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剧情,剧本很赞,气氛很好,是颇满足的观影经验。最后诡异又贯穿主旨的结尾,传递出人生中各阶段的不同选择,都会让人生有大不同的走向,如同本片一样变化难测。

 

 

2.《我想念我自己》美国 

 我想念我自己.jpg  

茱莉安摩尔的演出真是太动人了,很容易随著角色情绪而心情起伏。从一开始形塑这个角色,得病,到最后失智,茱莉安摩尔是让这部片如此有说服力的最大因素。在这当中的情绪,最令我纠结的是爱丽丝对孩子们的歉意。由于没有从父亲那方得知自己有遗传性基因,毫无防备下生下了三个孩子,那种父母对孩子们的愧疚,有时可能比得知自己罹病还要难熬。检验结果出来后,不断地提出要陪伴大女儿,我想当时她也需要女儿的陪伴吧,很令人心疼的时刻。

 

除了主角面对病痛,家人如何面对患者也是这类故事的动人处,于是本片除了爱丽丝本人经历,主题也围绕著她与小女儿莉蒂亚的互动。克莉丝汀史都华演出的小女儿莉蒂亚是个非常迷人的角色。不读大学、闯荡追梦,莉蒂亚是一个突破父母期望、世俗价值,勇于面对与承担自己选择的人。三位孩子中,莉蒂亚是唯一不看检验结果的,在于无论如何都要面对,她也勇于面对。家中唯一问起母亲发病时的感受,在于她能够谈起母亲病况而不陷入悲伤或将会面对的恐惧。「谢谢妳问起。」绝症病患的家属,有时会拒绝与病患谈起死亡,但其实这样的交流是病患需要的,他需要有人与他一起分担,就像平常的事物一样聊著。家属要够坚强才做得到,而莉蒂亚就是那位在家中「看似」最无成就,却是最坚强的那一位。于是莉蒂亚选择回家照顾母亲「妳是我们家最坚强的。」始终不展露情绪的父亲,终于在莉蒂亚面前感到脆弱。那一刻令人心碎,也令人深爱莉蒂亚(跟克莉丝汀史都华)。

 

电影的最后也结束在莉蒂亚与艾丽丝的互动,莉蒂亚念著剧本(《天使在美国》),也不知道母亲有无听进去。于是莉蒂亚问著,「关于爱。」母亲回答。也许我们没有勇气面对自己或家人罹患重病,但支撑我们必须走下去的,就像忘却了一切仍然记得的,就是爱。

 

 

3.《爱不散》美国

 爱不散.jpg  

有关于爱当中包容的故事。从一开始相恋近40年的伴侣,到了老年才得以结婚,以及婚后,任职教会学校的乔治被解雇,就揭开了过去制度与现在的社会包容度不够。班搬到姪子家中,也因为姪子妻子、孩子的包容度不足,在相处过程中偶有摩擦。因为班想找人聊天,姪子妻子的工作不断被打断,晚上她与老公抱怨,并称开口请班闭嘴是很难的。但事实上班并不是不好相处的人,与他说明他一定可以理解(他也不喜欢在有人的地方工作呢)。而姪子妻子却不敢与班沟通,某种程度也代表了她并未敞开心胸的包容班,进入可以明讲的不必见外的关系。

 

包容不够的状况也发生在姪子与他的儿子身上,姪子总认为儿子的朋友怪怪的,应减少来往。但说到这个朋友,非常令人喜爱的角色,他一来就与姪子家的外籍劳工聊起来,后来也答应做班绘画的模特儿。相较姪子一家,他很友善,与人相处自然。如果心中对人的包容度够高,则就较容易敞开心胸与人来往。即使姪子儿子曾对班破口大骂,睡前班仍乐意与他聊天,说著他应敞开心胸对喜欢的人表示。片末在楼梯间的哭泣,传达因班的包容而关系亲近,又有自身包容来得太晚的感伤。收起心情,与女孩一起启程,也喜悦地暗示男孩的成长。

 

电影里最喜欢的,必定是班与乔治那个夜晚的对话。「我只忠诚你一人。」「我虽然没做到,但起码永远对你诚实。」之后两人开著过去班外遇对象的玩笑,爱的路上已走到此,过去的波折都是可以包容的一切。「会让你失望吗?」「一点也不。」乔治认为班可以成为成功的画家,但即使没有他也不感到失望。在爱情里,我们觉得对方是独特的,即使其他人不觉得,不论成功或失败,都不影响我们心中的评价,很美的爱。两位相守四十年并已结婚的伴侣,约完会却只能送对方去坐车。是的,同性婚姻在纽约州合法了,但缺乏包容的社会,在这么美的爱情旁应自惭形秽。



 

4.《魔法黑森林》美国

 魔法黑森林.jpg  

看过原作音乐剧的DVD,非常的精采,一个舞台上各种场景交织,歌声交错,非常过瘾。要完整的改编成电影,呈现出那种精采度是困难的,我想这也是电影评价并不高的关系。但我个人很喜爱,看著音乐剧的歌曲一一改编呈现,津津有味,尤其两个王子相遇那边效果比音乐剧好呀。演员的演出都超令人喜爱,梅莉史翠普的表演、安娜坎卓克的歌声、跟音乐剧一样跩的小红帽,最重要的,是看《命运规划局》就觉得很可爱的爱蜜莉布朗,在《魔法黑森林》真的是可爱度爆表呀!娱乐效果很高!

 

 

5.《金牌特务》美国

 金牌特务.jpg  

各种嘲讽,娱乐效果满点。最喜欢的是:「我的第一个任务是保护柴契尔夫人不被刺杀。」「这可不是每个人都会感谢你。」快笑死我了,把无名英雄跟靠杯柴契尔做双关,很喜欢这突然一戳。第二喜欢,当属教堂里柯林佛斯起身要走之前对身边老妇人讲:「我是个天主教的婊子。最近正和我一同享受在婚外性行为的对象是我的黑人犹太教男友,他在军方的堕胎诊所工作。所以,撒旦万岁!祝你有个愉快的午后时光啊!太太。」,战力满点!还有,山谬杰克森看到血会吐也很棒,Let’s party个头呀!不过为了让男主角身世坎坷,设定后来柯林佛斯就没有金援他们家,这方面我很不满意。颇像为了让杨过身世坎坷,就设定郭靖黄容没有照顾好他,变成故事里一段黑历史啊。

 

 

6.《亲爱妈咪》加拿大 

 亲爱妈咪.jpg  

被禁锢的心灵。无法控制的情绪、经济困顿又要带过动的孩子、传统家庭的框架与神秘的创伤。但有那么一段时间,三个人相处达到完美平衡,拥有自由奔放的美好日子。被禁锢的1比1萤幕,也精采地被史提夫的手拉开了。然而当官司与赔偿找上门,萤幕又渐渐缩小。爱无法拯救一切,在于爱无法让我们成为完人,也无法让我们突破现实的困境。「你们这群鲁蛇自己想办法吧!」这段让我想起马克思的话「我们的自由,是在达成基本生存后才有的奢侈。」萤幕第二次拉开,是黛安娜幻想著儿子长大后的美好人生。每个母亲都会有的盼望,在现实环境下,显得如此奢侈。被禁锢的心灵。

 

 

7.《骄傲大联盟》英国 

http://xuanwindmars76.pixnet.net/blog/post/195048978

 

 

8.《革命进行式》台湾 

 革命进行式.jpg  

史明的一生真的可以拍成一部精采的剧情片,为革命出生入死,却关关难过关关过,只是96岁的他也感慨「台湾独立以我这年岁是看不到了。」逃过许多生死观,革命志业却还是无法完成。与前女友那一段真浪漫,两人从日本到中国打仗,逃到台湾生活一阵子,又逃回日本,生死相伴的情谊,最后竟没有一起走完人生,在两人的访谈神情中也感受到遗憾呢,谁叫革命家总是过于情感丰富呢。

 

史明是非常有雄厚知识基础的台独革命家,这也是为什么他总是对年轻人告诫多读书。他在日本求学时接触马克思,成为社会主义者,后来跑到中国加入共产党抗日战争,也因他读透社会主义,看到中国共产党的行径,随即了解这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左翼动荡的年代没有被中国共产党骗去。逃到日本后,史明开始撰写《台湾人四百年史》,是首部以台湾被殖民者角度所撰写的台湾史,也是台湾左独思想的启蒙。因为他有著这样丰富的革命经验与知识,才成为台湾独立(台湾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完美结合的思想家。这是他所推动的台独最令人感动的部份,台湾独立若不建立在劳苦大众的角度,那就成了廉价的国族主义。

 

即使要走十多分钟,仍然坚持自己走「跌到了你就把我拉起来就好呀。」96岁仍然是革命进行式,史明的精神与思想透过本片扩散,很是感动。但纪录片本身并不是非常突出,不及《牵阮的手》呀。

 

 

9.《模仿游戏》英国 

 模仿游戏.jpg  

很高兴知道真实的图灵其实人缘很好,善于交际,也没遭遇太多压迫,同时琼也没有遇到父母刁难。《模仿游戏》确实跟史实差距不小,却仍然是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因为编剧的改编,所突显的观点,更能打动人心。

 

 

片中的图灵不善言语,相较世人的怪,来自于个性,也暗示著图灵的性倾向不被当时社会所接受,被主流定义为怪。图灵与琼的情谊,愿意结婚掩护,更代表了在同志与女性同被压抑的年代,弱势者互相结盟扶持。「你不能让别人知道,这不合法。」能想像吗?同性性行为不合法的年代(英格兰与威尔斯地区到1967年才合法)。克里斯多夫是那一位解救图灵心灵的人,教他勇于面对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并不引以为耻。片中将图灵对克里斯多夫的爱升华了,机器以此命名,成为一生的牵挂,这象征著当时代同志的无法爱。他爱不到克里斯多夫,害怕国家把克里斯多夫(机器)夺走,其实是害怕国家将同志爱的权利夺走。刑警的调查,发现图灵的二战纪录毫无记载,巧妙地利用他们对战争贡献被视为机密的事实,去突显同志声音的不为人知。「有时候,正是那些被世人遗弃了的人,才能成就想像不到的大事。」于是回到这句克里斯多夫解救图灵,图灵解救琼,琼再回头解救图灵的一句话。在主流价值压迫下,接受自己,认同自己,为自己感到骄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