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這個行業自古以來都是一個神祕的行業,隨着古代墓葬文化的逐漸完善,出現了盜墓賊,他們對墓內的文物洗劫一空,使得考古專家對歷史的瞭解難度進一步加深,發現古墓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比如暴雨沖刷出古墓,施工隊偶然施工挖掘出古墓,而在曲阜杏壇學校學校的建設過程中,卻意外發現了古墓,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學家立即展開考古挖掘。

他們本着只要有一絲一毫的發現,就是有收穫,2018年7月15日這天取得了豐碩的果實。

學校一般會建在人羣稠密,交通發達的位置上,而曲阜杏壇學校發現的墓地位於曲阜市區東南部,據魯國故城東南角約500米,此次發掘墓葬羣267座,時代大概是春秋中晚期至戰國中期,裏面出土文物100餘件,裏面大概以陶器爲主,其他器型多樣,還發現了紅彩陶,還有銅器,舟,劍等,還有少量的瑪瑙環,玉器還有骨珠等。

東周時期的殉葬多爲一棺一槨和單棺,少量同穴雙室墓,陪葬的物器多在棺槨之間,少量覆蓋在棺內或者棺上,個別墓葬還有腰坑。

其中一部分殉葬方式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注意,部分墓葬裏面發現了腰坑,殉狗等現象,這是商族人的風俗特點,腰坑現象始於新石器時代,而在晚商和西周時期極爲盛行,同時出土的物器中有白色彩繪陶器,彩繪成分檢驗與殷墟出土的成分一致都是以錫爲主。

通過陪葬品的推測,杏壇學校這批墓葬的主人應該與殷商遺民有密切的關係,有可能是商族人的後裔,有一種可能是曲阜地區是古時燕國的屬地而燕國是早期商朝的屬地,商朝第18代君主南宮城牆都在此,因此這些人可能是商奄人的後裔。另一種可能是殷商滅國之後移民流向這一帶。

從整個墓室以及陪葬品的情況來看墓主人的身份顯然是非常高的,雖然輝煌的商朝已經過去,在墓中還出土了不少與墓主人身份相關的青銅兵器。

總體來說曲阜杏壇學校目、墓地是曲阜地區目前發掘的規模最大的,揭露較完整的大型東周墓地,墓主大多屬於下層市集貴族和平民,這次的挖掘讓我們加深了對魯文化的整體瞭解,對魯國的禮制以及社會問題進行了全面的瞭解,古文化將逐步滲入到其他省份。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