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各位讀者談談如何精讀一本書。

首先我們簡單談談精讀的重要性。

隨便翻看葛傳槼、陸谷孫、許國璋等英語大家的學習經歷,我們發現一個共性,那就是在英語資料缺乏的那個年代,他們都善於把有限的英語資料反覆精讀,並且對於語言的細節極其「糾結」。正是在這些對於細節的「糾結」中,大師們的英語才日臻完善。我教過的一些優秀學生也都是如此。但絕大部分孩子,面對泛濫的英語讀本和教材,卻習慣於浮光掠影、淺嘗輒止。他們常常相互攀比一個暑假閱讀多少本英語書,而不求到底從中吸收多少,思考的深度有多少。這樣不但難以學好英語,也不利於養成「學霸」氣質。

那麼,怎麼樣才算是「精讀」了一本英語原版書?

一、精讀首先是精確理解文字(Precise literal understanding)

文學作品,尤其是大師的作品,往往用詞精妙,含義曲折。許多詞句的微妙之處,必須細細品味才可得。我們以「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書的開篇為例。

敘述人(Nick Carraway)在講述了自己因為「口風甚嚴,傾向於保留對他人的評價」而飽受他人傾訴之騷擾後,話鋒一轉寫了下面一段話:

I am still a little afraid of missing something if I forget that, as my father snobbishly suggested, and I snobbishly repeat a sense of the fundamental decencies is parceled out unequally at birth.

要準確理解這句話,首先需要理解snobbish這個詞。這個詞按照有道詞典的中文解釋是「勢利」。而勢利一詞很容易讓我們想到「目光短淺的、功利的、現實的」這樣一些概念。但在絕大部分英語中(包括本文),snobbish表示的是一種「有優越感的,在智力和道德感覺高人一等」之意。作者通過這個句子在此暗示:之所以有那麼多人來找他傾訴,不僅僅是因為他「口風嚴,不評價他人」,而更在於他生而優越。關於這一點,他父親以及他都曾經非常驕傲地(snobbishly)談及過。基於此理解,我們再來品味「a little afraid of missing something」之妙處:這分明是敘述者想要強調的東西,而他卻在此 「輕描淡寫」,更符合和敘述者一樣的那些人(snobs)的行為習慣:用「漫不經心」的態度,折射出內心根深蒂固的優越感。

事實上,這樣的優越感是貫穿文書的。Nick一直是以一種優越的(snobbish)、超脫(detached)的態度來審視著他周圍的一切(例如Tom這種有錢沒品的紈絝子弟)。正是因為他內心優越,才處處表現出「緘默」的姿態。因為正如蕭伯納所說,沉默是表示輕蔑的最佳方式。如果對上文中的snobbish理解不準確,則無法準確地把握本書中許多微妙的情感。

這樣的精讀,對於SAT中的閱讀理解也非常重要。很多學生在一些題目上選錯答案,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一些字詞句理解存有偏差。

二、精讀還需要深入了解文章中的時代背景和重要的文化主題

偉大的文學經典往往是時代的縮影。例如悲慘世界通過冉阿讓展示19世紀初期法國革命期間的社會現實,紅樓夢通過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折射出中國清代社會的現實生態。了不起的蓋茨比也不例外。從表明上看,了不起的蓋茨比以喧囂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為背景,深入探討了美國夢的本質。但實際上,此書覆蓋的文化話題遠不止於此:種族、女性解放、同性戀等話題在本書中都有談及。

例如,在Nick去Daisy家第一次訪問時,Daisy的丈夫Tom說了這麼一句話:

Civilization』s going to pieces, I』ve gotten to be a terrible pessimist about things. Have you read 『The Rise of the Coloured Empires』 by this man Goddard?

這裡作者把Tom描寫為一個典型的白人至上主義者。而這本書,其實指的是:The Rising Tide of Color The Threat Against White

World-Supremacy,作者Lothrop Stoddard是一位倡導人種優生學的種族主義者。種族主義思想在西方一直有深刻的社會和文化基礎。而20世紀初葉日俄戰爭中日本的勝出以及一戰中日本作為戰勝國和西方列強一樣參與了戰爭勝利成果的分享,這些都讓西方的白人至上主義者產生了不安。The Rising一書出版於1920年,正好在巴黎和會後的一年,這並非偶然。

作為「亞洲楷模」的日本,事實上在巴黎和會上也強烈感受到了西方列強的「白人至上主義」。這一切也成了後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打出驅趕白人殖民主義者,「構建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只是最後以失敗告終罷了。

深入了解一本小說背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我們會發現我們的收穫出奇的多,融會貫通也就這麼自然地發生了。

三、精讀還需要品味反思作者所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和觀點

任何一部偉大的作品都會有一個核心的訴求或觀點。對很多作者而言,小說中的主人公很可能就是他們自己的化身,或者代表了他們所欣賞的一些核心的特質。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書其實就是如此。菲茨傑拉德通過蓋茨比這個人物,把他自己崇尚的「浪漫的理想主義」充分地展現了出來。在全書的結尾處的一段話: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更是把那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奮不顧身的理想主義刻畫地淋漓盡致。這句話也深得比爾蓋茨之喜愛而被其選作座右銘刻在其別墅里。

這是全書的的精華所在,他啟示我們思考一個問題: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鴻溝。蓋茨比的故事雖然是一個悲劇,但這個悲劇折射出的悲壯的浪漫主義,似乎在透露著作者的個人觀點:與其象那些看客那樣渾渾噩噩地活,還不如象蓋茨比那樣死去。具體證據可見:

「They』re a rotten crowd,」 I shouted across the lawn. 「You』re worth the whole damn bunch put together.」 I』ve always been glad I said that.

那麼親愛的讀者,你對這個問題的個人觀點又是如何呢?我認為,在閱讀完蓋茨比一書後不寫一點文字不深挖一下自己靈魂的深處,那麼這個閱讀過程將是不完整的。

四、我們如何精讀一本書?具體步驟如何?

如何進行精讀?為了便於讀者閱讀和理解,我將用要點的方式進行闡述。另外,我建議使用紙質書,做筆記複習都方便。同時準備一本韋氏英漢詞典和韋氏英英詞典。個人強烈推薦韋氏,釋義準確完整,完勝其他所有詞典。

1、初讀

初次閱讀時,以10-15分鐘為長度的單位,在這個單位時間裡,學生進行仔細的逐字逐句的閱讀。遇見生詞或難句首先進行合理猜測和解析,並使用鉛筆記錄疑問處。

2、細讀

在10-15分鐘的時間單位結束後,查閱字典,搞清詞義,弄通句子。這個過程可能需要老師或專業人員的幫助。重複上述的過程4次以上,直至完成60分鐘的精讀量。

3、複習、消化

對學習成果進行筆記整理和內化。注意,不僅要記憶辭彙的中文釋義,還要學習消化辭彙的用法以及獨特的英語句子結構並對其熟讀成誦。

4、重讀

在完成複習消化的任務後,再完整流暢地重新閱讀首次精讀過的篇章。並開始摘錄其中含有文化或歷史背景的詞句。

5、研究

對第五步中摘錄的文化和歷史背景進行獨立的研究。可以藉助維基百科(wikipedia.com)和sparknotes (sparknotes.com)進行。

6、反思和寫作

對於這一步,我建議家長可以參與到和孩子的討論中來。如果家長不會英語,可以通過百度百科了解書的大致內容後和孩子進行啟發式討論。

有讀者可能困惑於一些技術性問題,如,我孩子怎麼知道哪些詞句有文化和歷史背景?當然,這樣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容易輕鬆解決的。家長有一定的文學功底對孩子的學習當然有幫助,至於那些愛莫能助的家長,善恩教育的在線視頻課件將會給到學生們一些幫助。請大家耐心等待我們逐步推出文學經典講讀課程。

最後,我給讀者推薦一些適合於初中階段的學生原版書目。

我個人在推薦書時並不太多考慮其經典性和流行度。而主要考察其內容是否能吸引學生,其語言是否具有高的學習價值(例如the Catcher in the Rye的語言就過於口語化而不作推薦),其次我才考慮其思想和內容層面的因素。下述書籍都是這些方面的佼佼者:

Animal Farm

The Hunger Games Series

The Lord of the Rings

Angels and Demons

The Da Vinci Code

The story of Mankind

Sherlock Holmes Series

A Global History: 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

The history of everything

Harry Potter Series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