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沒爆的奶瓶問題,以及你因此可能喂錯的奶量!


“你是自己唯一的小孩”——今日份心靈雞湯。

開篇先問四個問題:

  • 你有寶寶嗎?
  • 你的寶寶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
  • 你親手衝過配方奶嗎?
  • 你每次都給寶寶喂光奶瓶裏的奶嗎?
  • 你知道寶寶每次的奶量是多少嗎?

母乳餵養的家長,顯然無需考慮後面三個問題,當然,我還是牆裂建議你把本文讀完,因爲今天的內容都:驚心動魄!

1

絕大多數家長喂錯了奶量

對!你沒有聽錯!

對於非母乳餵養的家庭,相信絕大多數家長都知道如何衝調配方奶,今天不作爲重點講解。但是,絕大多數會衝配方奶的家長,都不知道怎麼計算和統計寶寶的奶量!

舉個簡單的例子,請大家做一道計算題:

315沒爆的奶瓶問題,以及你因此可能喂錯的奶量!

一個案例:小明 4個月

小明喝的奶,衝調標準是1平勺兌60毫升水。小明的媽媽用180毫升水,放入3平勺奶粉,給小明衝好了一瓶奶,請問:小明這一頓的奶量是多少毫升?

A. 180毫升

B. 200毫升

C. 不知道

正確答案是:B

有圖有真相(感謝爲此鼎力實拍的小助手):

315沒爆的奶瓶問題,以及你因此可能喂錯的奶量!

從1到4,按照配方奶衝調要求,先放水再放奶粉,搖勻至靜置後的最終奶量——200~210毫升之間!

這道題考的其實是大家的化學知識:溶質+溶劑 =?溶液體積

180毫升水裏加入了3勺奶粉,最終形成的奶液的總量,一定不止180毫升。而我們計算寶寶喝進肚子的奶量,是要以衝調溶解好的奶液的最終量來計算的,而不是衝奶用的水量。

“奶粉完全溶解後,瓶子中最終的奶量一定會多於最初加的水量。一般來說, 90 毫升水 + 奶粉,最終會得到大約 100 毫升衝調均勻的成奶。同理,120 毫升水會衝出多 於 130 毫升成奶,150 毫升水會衝出 170 毫升左右成奶,180 毫升水會衝出 200~210 毫升成奶。

所以,請注意寶寶每次實際喝進去的奶量,如果把一瓶奶喝得乾乾淨淨一點 兒不剩,那麼,這一頓的奶量就不能按90毫升、120毫升、150毫升、180毫升來算, 而是按 100 毫升、130+ 毫升、170 毫升、200+ 毫升來算。

同理,如果寶寶只能喝 90 毫升,而且已經表現出扭頭、不裹奶嘴、心不在焉等, 就不要強迫他把奶瓶裏剩下的 10 毫升奶喝完了,過量餵養會給寶寶的健康帶來隱患。”

——節選自遂謙新書

《寶寶餵養七堂課 告別焦慮從食育開始》

清楚記得奶娃過程中的遂謙的小助手在應遂謙要求拍下這組照片後,曾驚歎過以下的話:

“給寶寶衝奶時候一般都會喝不完(因爲一般會稍微多衝些),比如:衝200毫升,孩子往往是喝到180毫升就喝飽了不喝了,剩餘十多二十毫升是常態。但是,家長往往覺得剩下那點兒也能喂進去……孩子不知不覺就”被“過量餵養了;另一種情況是,如果孩子一口氣把200毫升喝乾淨了,家長可能會有一些疑慮:寶寶是不是飯量已經增長到超過200毫升了?很有可能會再衝一些,看寶寶是否繼續喝……孩子再次”被“過量餵養。”

事實上,世界各國的學者們,早就通過大量研究證實,並向餵養者提出警告:奶瓶餵養的寶寶,特別容易“被”過量餵養,進而增加超重和肥胖的風險,而這種風險不止是嬰兒期,還包括了後續的幼兒及兒童期、甚至是寶寶長大成人的成年期!

導致奶瓶餵養寶寶超重/肥胖發生率增加的原因,常見於四個方面:

  • 奶嘴無需費力吸吮(比吸母乳省力)
  • 奶液流出順暢、吞嚥省力
  • 餵養者習慣於“喂空奶瓶”,導致餵養過量
  • 按時餵養,而非按需餵養,寶寶常常沒有很餓就又喂一大瓶


因此,如果可以母乳餵養,請一定要加油!


315沒爆的奶瓶問題,以及你因此可能喂錯的奶量!

接下來,是第二段驚心動魄的內容!

2 很多奶瓶的毫升數標記可能存在嚴重誤差

如果說餵過了量尚有據可查,尚能亡羊補牢,那麼,買錯了奶瓶,可就真的於事無補了!

2017年,發表在《母嬰營養》期刊上的 一篇研究,對2013年12月到2014年2月間,澳大利亞境內銷售的28個品牌共91個嬰兒奶瓶進行了對比分析,發現:

  • 88個奶瓶的材質爲硬麪,容積(液量)以”毫升“和”盎司“同時標記;
  • 36個奶瓶(佔42%)聲稱符合歐盟標準EN14350;
  • 5個奶瓶(佔6%)聲稱自己符合澳洲標準(其實並沒有這麼個標準);
  • 47個奶瓶(佔54%)沒有對標準做任何聲明;
  • 19個奶瓶(佔22%)的37處刻度標記超出EN14350的公差範圍,其中21處實際液量超出刻度標記值、16處低於刻度標記值;
  • 39個奶瓶(佔44%)至少存在一處刻度標記缺失;
  • 總共有50個奶瓶(佔57%)要麼存在液量刻度標記不準確、要麼存在刻度標記缺失;
  • 聲明自己符合歐盟標準EN14350的奶瓶,容量標記並不比沒有聲明的產品更準確;
  • 有3個瓶子使用了一次性襯裏系統,因此存在較大的容量誤差(與奶瓶外壁標記的容量之間的誤差高達43%);
  • 一部分奶瓶的液量刻度“不是水平的”,無法準確讀取水量。


這一發現,相當驚人!誰會想到:200毫升處的刻度線,真正量出的水量並非200毫升!?

也就是說,如果一不小心用了刻度標記不準確的奶瓶:家長以爲自己給孩子衝奶用了180毫升的水,其實極有可能多於180毫升或者少於180毫升,導致奶液被稀釋或濃縮!萬一用的是一次性襯裏的奶瓶,就更糟糕了,本以爲是180毫升水,結果可能是200毫升或160毫升……畢竟,家長們向來只會按照奶粉衝調說明上的要求用奶瓶直接加入需要的水量,幾乎不會有家長懷疑這些刻度標明的毫升數本身的準確度!——被稀釋或濃縮的奶液,會讓家長錯誤判斷寶寶的奶量,導致餵養不足或餵養過量的發生,同時有可能造成寶寶的不適!

315沒爆的奶瓶問題,以及你因此可能喂錯的奶量!

關於嬰兒奶瓶上的容量刻度標記,全世界目前只有歐盟標準EN14350,具體規定如下:

  • 100毫升以內的容量刻度,誤差值不能超出5毫升;
  • 100毫升以上(含100毫升)的容量刻度,誤差值不能超出5%。

雖然歐盟標準只在歐共體內執行,但該標準被一致用於全球範圍內銷售的嬰兒奶瓶的質量索賠。

看到這裏,身爲家長的你,一定很想知道這些奶瓶的產地及經銷商:

  • 容量刻度標記有誤差的奶瓶,其品牌及經銷商來自:澳大利亞、中國、美國、英國、新西蘭(排名不分先後),而生產地則遍佈保加利亞、中國、德國、新西蘭、泰國、英國。
  • 容量刻度標記有缺失的奶瓶,品牌及經銷商來自:澳大利亞、中國、馬來西亞、英國、新加坡、英國、美國。它們的產地是:澳大利亞、奧地利、中國、匈牙利、德國、泰國、英國、美國(排名依舊不分先後)。

此刻,你的心中是不是一萬點傷害?心疼你一秒鐘,不過,也不用太焦慮,畢竟3.15晚會並沒有曝光奶瓶質量問題……屋主是想借這篇研究提醒各位家長朋友們:奶瓶事關重要,不要掉以輕心!同時,我們期待有相關質檢或調研機構可以對這一問題做詳盡市場調查、讓我們都能“明察秋毫”、知道選購奶瓶時該“何去何從”!(如果有人認識這樣的機構,煩請把本文發給他們,替大家感謝您)

關鍵點總結

  • 聲稱自己容量刻度標識符合歐盟標準EN14350的嬰兒奶瓶,刻度依然可能不準確。
  • 使用一次性襯裏的奶瓶,容量刻度往往是最不準確的,不要用它們來稱量衝奶水量。
  • 如果奶瓶容量刻度不準確,會導致奶量誤差,進而影響嬰兒的營養攝入、生長髮育及長期健康。
  • 選購奶瓶時,至少要仔細檢查刻度是否有缺失、是不是“歪”的。
  • 爲嬰兒衝調配方奶時,用“瘦”奶瓶量水量,比用“胖”奶瓶,更不容易出現較大水量誤差——做過化學實驗的人都知道:讀取刻度的時候,要平視液麪最凹處,而“粗胖”瓶子的內徑更大,讀取誤差會比“細瘦”瓶子更大。

無獨有偶,2016年,美國《兒科學》雜誌也發了一篇多中心研究,告誡家長們:如果選擇型號較大的奶瓶來餵養小嬰兒,“過量餵養”的發生機率會大大提高——嬰兒期過量餵養,直接導致超重肥胖的發生,並直接影響人生後期的健康及生命質量!

奶瓶餵養導致的過量餵養和嬰幼兒超重肥胖問題,已經成爲全世界兒科學界、各大健康團體、世界衛生組織無比擔憂焦慮的現狀和趨勢……在屋主的一篇舊文(喝涼水都長肉?那就更要加倍重視這件事!)中,已經非常嚴肅地跟大家分析過這件事兒,請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

3遂謙的新書馬上開始線上預售啦

官 宣

沒錯!這是今天第3個驚心動魄的消息!

這不止是一本關於餵養的書,更是關於生命早期1000天飲食教育的紅寶書。未來兩週,將開始噹噹線上預售,撒花!真不容易,磨嘰了好久,終於把這個“孩子”生下來了。

你們知道嗎?在最後一次審閱終稿的時候,我竟然被自己的《序》和《尾聲》給感動得熱淚盈眶,所以,有機會的話,請一定要給我的序言捧捧場,寫得那麼動情而真切,感覺用盡了洪荒之力……

好了,肉麻的話不能再說了。一切過往,皆爲序章。官宣新書出版,也藉此給自己前段時間的努力畫上一個分號,又完成了人生的一個小目標,舒暢!

在此感謝爲本書傾情幫助我的所有人,願你們都能:終有未來可期,終有夢想可圓!


315沒爆的奶瓶問題,以及你因此可能喂錯的奶量!


至於書裏說了些什麼,暫時先不劇透。你只需要瞭解:營養,絕對不是多喫口蔬菜少喫口鹽這麼簡單,之於2歲以內的寶寶,營養和餵養對於他們的意義,是整個人生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共同的基石,也就是中國家長最關心的三個字:起跑線!我保證,讀完我這本書,你家娃想不贏在起跑線都難!讀者終生受益!

所以,敬請期待噹噹預售鏈接吧……

還有,我終於開了抖音(在小夥伴的威逼下),號還挺不錯:2018188014,想看屋主真人的朋友們,可以去拍磚(點贊)啦 ~

想要了解更多母嬰、健康、減肥等前沿知識,可以關注微信公衆號:遂謙的營養小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