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年鞋廠指出「0-10歲的孩子,足弓還沒有形成,走路時最好的選擇是光腳,鞋子只是保暖和避免孩子的腳受傷害時用的」。

光腳好處多

?有利於腳部發育。

嬰幼兒處在生長發育的高峯期,鞋襪對寶寶們迅速生長的腳是一種束縛,即便是大人的腳受到鞋子的束縛都會產生變形,不合適的鞋襪容易導致寶寶的腳發育不良,因為鞋襪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但是寶寶即便不舒服也很難正確表達,光腳能讓寶寶的腳更自然地發育。

?有助於學步。

寶寶赤腳走路時,他會彎曲腳趾抓住地面,從而走得更穩,他的皮膚也會把有關身體姿勢的信息發送給大腦,幫助大腦建立更準確的協調反應,無論是室內還是安全的室外,都應該讓寶寶盡量打赤腳。

?刺激感官。

寶寶的腳跟他的手一樣,擁有豐富的末梢神經,都是探索世界的工具,接觸不同的刺激才能更有效地刺激感官和大腦建立聯繫,完成各種精細動作,增強身體協調性。給孩子的腳套上鞋襪就像給大人的手套上手套一樣,影響觸覺體驗。美國醫生建議要時不時讓孩子光腳在草地、地毯、木地板等不同材質的地面上走路,讓寶寶接受更多感官刺激。

?調節體溫。

腳掌是人體汗腺最密集的部位,汗腺出汗能夠幫助調節體溫,炎熱的夏天還能幫助散熱,也有助於寶寶對溫度的感知提升。

?增強體質。

在日本,不難看到成羣的孩子在老師帶領下光著腳繞操場或沿著走廊慢跑,他們的「赤腳」已成為一門正式的課程,登上了國立學校的大雅之堂。日本專家認為光腳能夠促進腳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慾、增強耐寒能力和免疫力。

什麼時候穿鞋襪

?考慮環境。

鞋襪的主要目的是保暖和避免受傷,所以讓寶寶冷、燙、硌著或者受傷的環境下是不應該光腳的。

長輩不喜歡孩子光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孩子冷,他們自有一套「寒從腳起」的理論,但是我們知道寶寶的循環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他們身體遠端的手腳容易發涼,但是新陳代謝旺盛的他們往往比我們更怕熱,真正判斷他們冷熱的方法是摸他們的後頸背

?考慮身體。

早產、體溫調節能力差或者正在生病的寶寶容易受涼,還是建議穿雙薄襪子。

?尊重習慣。

寶寶的個人習慣、喜好都有不同,是否要赤腳要尊重孩子的意願。長期穿鞋襪的寶寶突然讓他們光腳不但是他們心理上可能有抵觸,他們的生理也不會馬上適應,引導光腳習慣,需要循序漸進。

其他建議

結合環境和孩子的身體狀況,如果能赤腳就不穿襪子,如果能穿襪子就不穿鞋,穿鞋則選擇模擬赤腳狀態的鞋子,大人覺得鞋子有支撐足弓的墊子會比較舒服,但是對腳部還在發育的孩子,足弓如果被頂住,反而更容易形成扁平足,寶寶2歲前因為腳底脂肪堆積,骨頭和關節很有彈性,所以都有類似扁平足的現象,長大後足弓才會逐漸明顯。特別注意,學步要順應寶寶發育進程,過早練習走路使足弓負載過重容易導致扁平足

寶寶赤腳要先做好環境清障工作,保證寶寶的腳步安全,還要注意防滑,有水的地方容易打滑,如果穿了襪子最好選擇有防滑顆粒的襪子。

旺妞有話說:旺寶現在除了冷天出門一般不穿襪子,他還不會走路,但是我習慣讓他的腳丫子跟各種各樣的安全的東西接觸,不限於一些平面物體,對於還是「趴行動物」的他,手和腳在感官刺激上又有什麼分別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