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這種農作物,地方不同,叫法也有所不同,有叫的甘薯的,有叫紅薯的,有叫地瓜的。。。中國南北都可種植,對絕大部分人來說不陌生,也都喫過,可生喫,可熟喫,可烤熟了喫,可做成粥做成餅,可磨漿製成粉條,花樣繁多。

番薯是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

番薯

番薯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種植,全球番薯產量的80%出自中國,但番薯並非原產於中國。番薯的原產地位於美洲中部的墨西哥和哥倫比亞一帶,16世紀開始,這些地方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人將番薯引入了其在亞洲的殖民地--呂宋,也就是今天的菲律賓。

番薯是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

紅薯

呂宋離中國南方很近,當時中國處於明朝,有不少商人到呂宋經商。其中有一個叫陳振龍的福建長樂商人,在呂宋經商多年,見到當地一種叫做“甘薯”的塊莖作物,其塊根“大如拳,皮色硃紅,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廣種耐瘠”,有“六益八利,功同五穀”。而想到自己的家鄉福建多山少田,土地貧瘠,常鬧饑荒,鄉民食不果腹,決心將此作物引入家鄉。當時,也就是1593年,中國明朝萬曆年間,呂宋處於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之下,西班牙人將甘薯視爲奇貨,禁止出口。陳振龍不顧禁令,經過精心策劃,將薯藤絞入吸水繩中,避過海關檢查,渡海帶回福州。此段經歷在明朝著名科學家徐光啓所著《農政全書》有論及。

番薯是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

1593年陳振龍將甘薯帶回福州,即在家宅附近的邊角地試種。當年,福建大旱,糧食欠收,陳振龍的兒子陳經綸上書福建巡撫金學曾,說呂宋甘薯可救災。金學曾允許試種,待收成後驗收,沒想到當年就試種成功,巡撫大人聞訊大喜,下令第二年廣泛種植,以解決民間缺糧問題。因爲甘薯來自海外番邦,所以福建人稱之爲番薯。

番薯是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

徐光啓

後來江南水患,爲解決饑荒問題,閒住在上海老家的徐光啓將番薯由福建引入上海,多次親手試種,獲得成功,並隨之向江蘇傳播。徐光啓還根據試種經歷,寫成了《甘薯疏》,詳細記述了番薯的種植、貯藏、加工法、講到番薯育苗越冬、剪莖分種、扦插、窖藏幹藏等技術。

據史料記載,康熙初年時,陳振龍的後代陳川桂、陳世元等又將番薯引入浙江、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由於番薯容易種植,對土壤水分要求低,即使很貧瘠的土地也能種植,而且產量大,能有效的解決饑荒問題,得到了官府的青睞,全國朝野上下積極推廣,到乾隆年間,番薯已經在全國各地廣泛種植。

番薯是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

番薯的廣泛種植,而且產量大,成爲僅次於水稻、麥子和玉米的中國第四大糧食作物,爲清朝以來人口的快速增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即使在今天,番薯除了直接食用外,也作爲食品加工、澱粉和酒精製造工業的重要原料,其莖葉可作爲牲畜的飼料,也可直接食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