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彙報一直是設計師的難題,這項考察演講與口才,勇氣與技巧的工作確實不易,能做好設計的人並不一定講的好,而能講的人不一定是設計高手,因而兩者兼得的人才確實不多,有人說七分設計,三分彙報,可見彙報有時候是影響成敗的關鍵。

每位設計師心目中總有幾位大師,正如下面的各位,他們沒有一個是不會演講的。而那些經典的作品從設計到思想都出自大師們的演說或書籍,不難發現他們就是那種既能說也能做的好手,正所謂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優秀的設計需要良好的表達才能淋漓盡致,而這種能力正是設計師門應當經常關注和提升的。

優秀的設計作品往往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前後推導嚴絲合縫,彙報者需要有嚴謹明瞭的思路才能實現準確表達,而聽眾需要有一定專業背景和認真傾聽才能充分理解,確切地說這是一個高耗能,窄通道的信息傳輸過程。

而現實中,除了部分專家以外的大部分聽眾都不具備以上條件,他們通常聽得半懂不懂時就下決定,而且負面評價偏多,導致設計成果的真正價值不能被認知。因此,我們應該對彙報內容進行有效調整,以實現寬通道,高效率信息傳播為目的,是提升彙報效果的關鍵。

下面提供幾種彙報期間可以控制和應用的方法:

第一,時間與內容控制,一次好的彙報演說,應該是前期充分準備後的結果,準備工作包括自身彙報內容篇幅、順序考量、時間控制等方面,有科學研究顯示,成年人的高度集中注意力時間只有十五分鐘左右,超過這個時間大多數人的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開小差,走神等注意力分散的情況。

基於這一點,彙報進程的控制最好在這個時間內將最精彩的,最核心的內容講完,在聽眾腦海里建立起設計成果的基本框架。因此,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描述,就顯得非常重要,能用圖說明的盡量少用字,遣詞造句盡可簡潔精闢,能用一個字或一組詞概括的,就盡量不用句子,這樣既簡單又易記,效率更高。

第二,彙報對象,前期對彙報對象進行評估和預判需要充分準備,諸如行業專家、部門領導或學者等,其彙報的思路和角度都大不相同,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同一成果需要針對性地進行調整,當然你一生都不會遇到像「國王的演講」中的情景,但是彙報方案時,必要情況下可以把甲方當做你的臣子或庶民,你大可像國王一樣去演講,這樣會有底氣,容易給對方建立信心。初到職場的年輕朋友,一張稚嫩的面孔已經輸了幾分了,彙報上如果能夠超出常態的發揮,可以給甲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這些彙報對象中掌握決策權的人,他們能否聽懂是關鍵。現行公務員體制下,管理者大多非專業出身,掌控大格局,把握方向,是他們最擅長的方面,同樣,對設計他不需要完全聽懂,但要理解大趨勢,以便於下決策。此外,管理者對設計認知大多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偏愛以自身體驗為基礎,如媒體信息、旅遊見聞等經驗來對設計進行判別。

第三,情景化描述,反觀景觀項目,尤其是大型景觀規劃項目,涉及面廣,跨專業程度高,構建的系統尤為複雜,對一個看似簡單的設計背後的邏輯推理和影響因素都很複雜,這就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如何用簡潔明瞭,通俗易懂地表達讓管理者聽得懂,看得明,除了圖表示意和言簡意賅的字詞外,還需「情景化描述」

景觀設計的目標通常是自然或人文環境的提升與改造,是創造美得過程,完全可以用一些畫面感強的辭藻結合表現圖,將人進入美好環境下的感受體驗先勾勒出來,如同煙花三月下揚州等詩詞的渲染一般,把人帶入到情景中,使場景感受栩栩如生。

讓聽眾體會到其中的美,之後,再慢慢談論設計理論和思路,這樣的描述容易與聽眾建立感性認知的共鳴,腦中畫面的出現是美好想像的開始,體驗描述在先,理性解讀在後,這樣引導非專業人士理解,有感情有理論,信息的傳達效果更佳,正所謂「入情方能入理」情景化描述能有效地在設計師與聽眾之間建立起橋樑,是實現高效溝通的便捷方法。

一場精彩的彙報演說如同一個優秀的設計作品,起承轉合,層層推進,講故事,講理論缺一不可。因此,景觀設計師除了錘鍊自己的設計水平以外,還需要更多地學習表達技巧與方法,兼備感性與理性,情景與理論的能力是景觀設計師提升自我修養的新挑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