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集團再現人事變動。

3月18日下午,中國太保集團在股市收盤後發佈公告,宣佈旗下子公司太保壽險總經理錢仲華因工作變動原因辭職,太保集團常務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潘豔紅將作爲臨時負責人代行太保壽險總經理職權。

另據慧保天下了解,潘豔紅此前不久已經正式接替徐敬惠出任太保壽險黨委書記一職。62歲的徐敬惠目前在太保壽險仍保留有董事長一職,頗有“扶上馬再送一程”的意味。

加上太保壽險換帥,國內四大上市壽險公司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保險皆完成新一輪的人事更迭。

表面看來,這些人事調整是集團人事更迭的延續、高管到齡退休的自然更替,但不能忽視的是,在這些變動背後,宏觀經濟、國家政策、監管導向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生成的壽險市場發展底層邏輯也正迎來全新變局,而這纔是影響、塑造壽險業最根本因素。

在經歷了2018年的行業性低迷之後,2019年,壽險業站上新的發展起點,新環境、新起點、新巨頭險企領軍人,中國壽險業亟待新突破。

1、太保壽險再迎人事變動:50歲潘豔紅出任太保壽險臨時負責人,代行總經理職權

接替錢仲華代行太保壽險總經理職權的潘豔紅,是一名女將,資料顯示,其出生於1969年8月,現年僅50歲,碩士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現任太保集團常務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同時在集團內部還擔任多家公司的董事,包括太保產險、太保壽險、太保資管、太保安聯健康險、長江養老險等。

潘豔紅擁有高級會計師職稱,並擁有中國註冊會計師資格,曾長期在太保集團內部財務條線工作,其1994年3月加入太保公司,曾任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計財部財務處副處長、處長,太平洋安泰人壽(太保集團與荷蘭國際集團組建合資險企,後太保集團出清全部股權,現已更名爲建信人壽)財務部總經理,太保壽險計劃財務部總經理,太保壽險財務副總監、經營委員會執行委員、財務總監、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等。

2013年底,年僅44歲的潘豔紅調任太保集團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2018年10月又升任太保集團常務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

太保壽險在經歷過2012-2016年的轉型1.0時代之後,一躍成爲業界轉型標杆,無論是保費增速、淨利潤等硬指標,還是渠道結構、保費結構、產品久期等衡量轉型的業績指標皆有不俗表現。

銀保業務佔比從2010年的55%下降至2016年的5%,業務規模從482億元下降至73億元,去除低價值業務超過400億元;個險業務佔比從2010年的40%提升至2016年的84%,業務規模從353億元突破至1154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太保年報

低價值銀保業務的去除,高質量大個險格局的形成,帶來保費高速增幅的同時,利潤的表現更爲突出。

2014年、2015年、2016年,太保壽險三年合計淨利潤近300億元,同期太保集團三年淨利潤407億元,佔比近七成。2014年,這一比例高達83%。而在轉型初期的2011年、2012年,太保壽險淨利潤僅有32億元、25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太保年報

由於轉型卓有成效,在此期間擔任太保壽險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徐敬惠,分管個人業務的副總經理錢仲華等組成的太保壽險領導班子在業界也一時備受矚目。

到2017年,1957年出生的徐敬惠年滿60歲,長期分管個人業務的錢仲華走上前臺,於2017年5月獲批出任太保壽險總經理,2018年3月,錢仲華又獲批出任太保壽險董事。

根據太保集團發佈的公告,錢仲華是因爲“工作原因”而辭去太保壽險董事、總經理的職務的,而據慧保天下了解,錢仲華之後將調任太保集團,另有任用。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已經有多則人事變動消息都與中國太保有關:2018年10月,原中國太保集團首席數字官楊曉靈辭職,近期的媒體報道顯示,其已經獲批擔任安邦集團副總經理。

而2019年3月,陽光人壽官宣:原太保壽險分管個險業務的副總經理王潤東正式加盟陽光人壽,擬任總經理一職。

2、壽險大佬新陣容出爐迎接新挑戰:宏觀環境承壓、保費增長失速、價值增長放緩等新老問題待解

錢仲華“因工作原因”辭職,潘豔紅接班代行太保壽險總經理職權,短短兩年時間太保壽險兩度更換總經理。

而環顧整個行業會發現,四大上市險企自2018年以來均已經發生重要人事變動:

中國人壽,2018年10月,原太平保險集團董事長王濱接替楊明生出任中國人壽集團新一任董事長之後,也很快任命了新的壽險公司總裁——原國壽集團副總裁蘇恆軒。

平安人壽,2018年11月,其董事長丁當不再兼任CEO一職,轉而由總經理餘宏兼任。

新華保險,原董事長兼CEO萬峯於2019年去職,加盟新光海航人壽,轉而由執行董事、副總裁黎宗劍代任董事長、法人等職務,副總裁、首席財務官楊徵代行CEO等職務,正式人選尚待確定。

巧合的是,就在這些頭部壽險公司迎來新的領軍人之際,國內壽險業在經歷了2018年的低迷之後,也站上了新的發展起點——自2018年以來,在宏觀經濟下行、134號文下發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壽險行業開啓深度轉型模式,行業保費告別持續數年的高增長,再度陷入低迷。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人身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2.6萬億元,同比增長僅0.9%,具體到四大上市壽險公司,也遭遇了不同的困境。

太保壽險:2018年,中國太保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啓動“轉型2.0”戰略,然而根據其2018年三季報,太保壽險保險業務收入雖然實現了同比14.2%的同比增長,但一些關鍵業務指標卻出現了較爲明顯的下滑。

例如個險渠道,雖然整體保費同比實現17.2%的正增長,但是其中新保業務同比下降幅度達到15.4%,期繳新保業務更是同比下降18.8%,唯有續期業務實現了同比34.3%的正增長,拉動個險渠道整體業務收入實現正增長。

圖片來源:中國太保2018年三季報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2018年前三季度個險渠道新保業務收入負增長並非個別現象,受累於134號文、國內資本市場流動性趨緊等多重因素,上市險企個險渠道新保業務、新保期繳業務大多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中國人壽:2018年全年,其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爲536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123億元增長僅5%。而更重要的是,在發展承壓的同時,其還面臨着隊伍老化、中心城市市場失守、金融科技短板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諸多老大難問題待解。

平安人壽:2018年全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469億元,同比增速高達21.13%,跑贏行業,但相較2017年25.41%的同比增速也有所降低。從其年報來看,其一向看重的新業務價值、內含價值等關鍵指標增速較2017年也都出現明顯下滑。

新華保險,2018年全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223億元,同比增長11.9%,雖然高於行業整體水平,但不容忽視的一個事實是,其市場排名在轉型的數年間不斷下滑……

在行業整體向下的大趨勢下,中國壽險市場的頭部險企們也各有各的煩惱,而對於新的接班人而言,這些都是其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

3、大環境、小行業:金融反腐、防風險、監管變局……壽險業底層邏輯生變

諸多頭部險企密集的人事調整背後,表面看來,大多是集團層麪人事換屆的延續。2018年,四大副部級保險央企悉數換帥,拉開保險企業新一輪的人事更迭潮:

中國人保集團,原國壽集團副總裁繆建民於2017年4月出任人保集團總裁,並於當年年底升任董事長;原中投副總經理、中央匯金總經理白濤於2018年6月出任中國人保集團總裁;近期,其旗下最重要的子公司——人保財險一把手也有新變化,改由集團副總裁謝一羣兼任。

中國人壽集團,在蘇恆軒就任國壽新一任總裁之前,原中國太平保險集團董事長王濱接替楊明生出任中國人壽集團新一任董事長,而這之後,國壽財險也出現了新的總裁人選,國壽海外總裁劉安林擬出任國壽財險總裁。

中國太平,原華潤集團總經理羅熹接替王濱出任中國太平保險集團董事長。

出口信保,原交通銀行監事長宋曙光則接替王毅出任新一任董事長,王毅則到齡退休。

不能否認,對於保險公司而言,集團層麪人事變化往往推動子公司人事變動的直接因素,尤其是在集團過分依賴某一子公司的局面下,通過調整人事來間接平衡公司經營管理也是強化集團管控、更好貫徹落實集團整體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不能否認,一些老革命遇上了新問題,老一輩自然隱退,新的挑戰需要由新人來擔綱。

但更需要關注的是,高層人事變化背後,金融業發展大環境也正在發生變化,而這纔是保險業發展的真正底色,也將在更深程度上左右保險業的發展軌跡。

金融領域反腐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反腐敗鬥爭取得重大突破,項俊波、姚剛、楊家才、張育軍、賴小民、王銀成等一批金融領域腐敗分子受到嚴肅查處,震動行業。這是“嚴監管”的開始。

“金融行業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國家高層領導人對於金融行業的定性、定位,決定了金融行業無小事,尤其是在宏觀經濟發展承壓的大環境下,更加倚重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在金融領域全面強化黨的領導成爲必然。這是“嚴監管”的根源。

同樣是因爲金融業的重要性,宏觀經濟承壓、投資踩雷增多的大環境下,“防風險”成爲金融行業的發展底線,深刻影響着監管邏輯,也成爲保險公司的首要任務。這是“嚴監管”的目標。

此外,銀保監會合並作爲此輪金融監管機構改革最重要的一項變化,更是推動保監繫統全面向銀監繫統靠攏,同時,隨着監管力量的強化,監管力量下沉,對於保險業合規經營提出更高要求。這是“嚴監管”的手段。

“嚴監管”之下,經歷了40年的快速發展之後,壽險業遭遇增長瓶頸,過去在高速發展中隱藏的諸多問題一一暴露,包括公司治理的問題、風險處置的問題,戰略規劃的問題、業務價值增長的問題……新老問題疊加,更考驗掌舵者政治敏感性與市場洞察力,而幾家大公司作爲市場的壓倉石和風向標,既要平穩,也要進取,亟待革故鼎新。

值得注意的是,全新的經營格局之下,2019年中國壽險業頭部險企的競爭格局也在發生着新的變化,這種變化在2019年1-2月的保費數據中已經有所展現:

中國人壽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爲 1892億元,同比增長22.4%;

平安人壽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1561.38億元,同比增長6.23%;

太保壽險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爲668億元,同比增長2.8%;

太平人壽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458.12億元,同比增長1.31%;

新華保險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爲274.3億元,同比增長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