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堤淹田後馬寧遠與胡宗憲告別,主要是告訴胡宗憲他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替部堂分憂,再者是為了求部堂保全家人。胡宗憲同一個將死之人說了心聲,改稻為桑就是嚴世蕃

、鄭、何、楊等為了自己的利益撈錢的一個名目,沒有多少錢真正進了國庫。


為什麼要讓馬寧遠去內堂聽一聽鄭、何怎麼說呢?

先來看一下劇情發展在討論原因:

胡宗憲閉著眼不看他們,他們本來想著聽胡宗憲怎麼說,一看胡沉默,就想引出話題。

何茂才說: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胡依然沒有說話。

鄭必昌接著給壓力,我去了義倉看了不足三萬石糧(說明沒糧,給壓力)受災的百姓60多萬(再給壓力)當務之急是買糧,但是藩庫沒錢(還給壓力),提出解決方案:立刻上報朝廷撥糧賑災。(定調子這是天災)。

胡宗憲立刻問:撥什麼糧,賑什麼災?

何茂才回答說:自然是天災。

胡繼續緊逼:是天災麼?鄭、何二人回答是天災。

胡就說:你們按你們說的自己寫奏章上報朝廷吧。

鄭何一看不行啊,得拉上胡,就說屬下可以草擬,但需要大人領銜上奏(意思你得認可啊)。

胡說同樣的江,同樣的雨,你們花了兩倍的錢,人家那裡沒事,你們怎麼把慌扯圓了(這是說要追查起來你們能瞞得過去麼)。

何茂才說:小閣老給我寫的信。。。(撇清自己的責任,往上推)

胡抓住突破口問,你的意思是小閣老讓你淹的麼,那你們一起寫進奏摺裡面去。


鄭、何一看糊弄不過去了,就把責任推給了河道衙門,是不是收受賄賂了,胡宗憲有王命旗牌可以先斬後奏(不用上報朝廷批准在殺人)。胡馬上說都是哪些人?說了官職沒說人名,胡說那就是馬寧遠,常伯熙,張知良,同時又說還有河道監管問不問罪?如果不問罪還是無法上報朝廷啊?不等回答就把馬寧遠當著他倆的面帶了出來,就地看管治罪。馬寧遠出來看向鄭何二人,他倆都躲避馬寧遠的目光。


鄭何二人一看只治罪我們的人,不管宮裡的人,說不過去,就去找楊要人了。

分析完了仔細想一下,胡宗憲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我分析胡宗憲是想借這個事情壓下改稻為桑的政策,緩幾年執行,但知道他們不會同意,只有想辦法拿住他們的把柄,這裡的關鍵就是馬寧遠,胡宗憲這麼做是為了分化馬寧遠和鄭、何的關係,同時殺了河道監管,讓鄭、何二人得罪楊金水和宮裡,也讓楊金水知道這事的嚴重性。

楊金水怎麼安排李玄送死呢?滿足他當前最大的慾望。


下面就是胡宗憲如何與鄭、何、楊利益集團正面交鋒了。

胡宗憲看了上報朝廷的奏摺,說:延緩改稻為桑的事情為什麼沒寫?

鄭必昌說:我們反覆討論,這是國策,不是我們該說的,需要皇帝自己決定。(這麼大的利益,不想放棄)

最後胡宗憲拿出了殺招:毀堤淹田也是我的事情麼?

你們能上報朝廷,我也可以單獨面聖,叫馬寧遠出來(上文講了分化馬寧遠與鄭、何二人關係)。

馬寧遠出來以後說了怎麼毀堤,怎麼淹田,都有哪些人合謀,我都寫了,常伯熙、張知良也簽了名。(說明胡宗憲在此期間做了很多事情)

然後胡宗憲又說,我不希望這份供述再讓第二個人看到,浙江反了,我胡宗憲要送出人頭,還要留下罵名,我沒有退路,你們也別指望有其他退路。

最後楊、鄭、何敗下陣來,同意上奏摺。

奏摺寫好後,胡宗憲才同意殺人。

嚴嵩集團收到奏摺後,嚴世蕃是瞞著嚴嵩乾的,嚴嵩明白因為嚴世蕃他們的貪婪無度,導致國庫虧空,已經是騎虎難下的時候了,強制改會有叛亂是死,不改國庫虧空也是死。見了皇上說了方法,召見胡宗憲,皇上召見了楊金水,譚綸何胡宗憲一起。說明對嚴嵩已經起了疑心。


皇帝召見了楊金水,楊金水把事情都告訴了皇上,也分析出了胡宗憲這麼做的目的。

胡宗憲進京去見嚴嵩,卻讓嚴世蕃給攔住了,也說明嚴府的控制都在嚴世蕃手裡嚴嵩已經老了。

嚴世蕃為了推行這個政策,準備讓胡宗憲辭官。

2B鉛筆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