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下全文,写的很好。

简单总结下,谈了三个问题,房价永远涨的预期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危害,该怎么办?

第一:预期是怎么形成的?

1.政策摇摆不定导致的

98年至今,政策在调控和放松之间切换了至少三次。03年非典导致经济有压力,马上放松房地产调控,导致房价大涨。08年金融危机故技重演。2015年,再一次上演。

事不过三,这么多次后,傻子也明白,调控坚持不了多久,以后还是会放开啊。这就是预期形成的政策原因。

20年来,房价真正下跌的年份只有08年,剩下的年份全部上涨,这样的表现,很难让人怀疑房价会跌。

2.投资需求挤压刚需

尤其是一线城市,投资问题很严重,刚需只能成为接盘侠,为高房价买单。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国家没有对买房的投资收益征收重税的结果。这方面,得学习下德国。

3.大v等媒体的推波助澜

比如任志强这样的死多头,一直看多,关键是没错过。而且现在还在坚持看多,影响还是很大的。

以上就是房价永远涨形成的原因。影响如何呢?

1.导致实体受损

房价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人力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破产增多,消费不振……可以说,房价泡沫化上涨的副作用是越来越明显了,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增,房地产难脱干系。

2.导致巨大波动风险

香港楼市历史上也上演过暴跌,很多人因此不能翻身。任何泡沫都会破裂,只是时间问题,真来的那一天,谁能逃过?

危害很大,怎么办?

1.坚持长期调控不动摇

学习德国经验,对投资投机收益征收重税,增加公共福利房建设。

2.建立长效机制

需要改革目前的土地财政制度,推出房产税等等。

总之,其实方法挺多的,改变也不难,难的是既得利益是否愿意改变。

随著pmi连降5个月,考验决策层的时候又到了,放松调控继续走泡沫道路还是坚持调控?或许很快就能见分晓了。

但是我们很清楚,继续刺激,就是万劫不复。


非常感谢邀请,真是用心良苦啊,我是天风证券投顾,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记得多多点赞哦。

「扭转房价只涨不跌预期正当其时」,如何看待央行参事盛松成的最新观点? 我觉得扭转房价只涨不跌预期,这个非常重要,在很多人心里,一直觉得买房子,就不会跌,不会亏,把买房炒房,当做一项不会亏本的买卖。这么多年以来,早已经在很多人心里形成一个观念:炒股不如炒房,炒房不会亏,相当于保本的买卖,觉得房子是固定资产,最起码不会亏,现在要改变这种预期和观念。

炒房其实就是一种投机行为,房价的涨跌,还得看国家的宏观调整政策,从2016年以来,国家开始对房地产价格进行调控,各种限购和限贷的政策,包括最近传闻的「房产税」等消息,对房价还是有一定影响。

「扭转房价只涨不跌预期正当其时」,如何看待央行参事盛松成的最新观点?我觉得抑制房价上涨是目前主要的一个方向,因为房价涉及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成本,所以必须要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但是如果房价下降过快,房地产降速太快,刹车太快,对经济伤害比较大,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平衡关系!

这个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必须扭转过来,必须要改变,这样才能减少这种投机行为,我是这么看的!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关于央行参事盛松成的观点,笔者是表示认同的。

首先就房价预期来说,我国房价的看涨预期是处在转变的临界点上,这不仅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政策调控有关,也与房地产市场自身周期和国家整个经济周期相关。

棚改货币化的改革是事实上也就意味著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本轮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滚动发展过程的完结,当然本轮的刺激的主要动力是以城镇化为主导的人口的低于结构的变化,新一轮的发展需要寻求一个新的增长点。当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态离不开整个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调整的发展的下行阶段,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房地产的发展,而价格是市场的晴雨表,所以房价相比于之前较长的房价上涨周期,在目前短暂的阶段是面临这一个转变的节点的。

而面对整体经济的下滑,我们确实需要在扭转预期的同时稳定房价,避免房价出现大幅下降,从而导致房地产市场价值的大幅下跌。扭转房价预期有利于民生并且符合房住不炒的定位,但是房价在短时间内的大幅下跌不仅会影响整个市场的情绪,市场价值的大幅波动也会导致其他相关市场的价值的波动,不利于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金融风险,而房地产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房价大幅下降不管是从何方面来讲都是不可能大幅下降的,国家等相关部门会避免重大风险,死守金融底线的。


中国在遭遇经济下滑的现如今,已不可能再想08年的时候,将经济增长依赖于和房子相关的产业发展,因为中国房价的上涨已脱离基本面,在全球十二大高房价城市中,中国占四席,而且居民的大部分收入被用来消费在房产上,绝大多数的居民房产使用银行杠杆购买,开发商买地同样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经济脱离实体,有发生大规模的金融泡沫风险,所以政府才在今年,通过一系列举措试图让房产经济平稳回落。

将打破楼市十年只升不降的神话,可以说,也是无奈之举。

在国际局势严峻,经济下滑的今天,唯有将市场注意力转到实体经济的改造中,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可以说,政府为预防泡沫风险,不会再将经济发展重任依托于房地产,而是减税减负,还富于民,发展实体经济,才能度过危机,长远发展。

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的头条号,我是何方,从事房地产行业的运营研究,谢谢~


你可以如此认为:「央行将顺势而为。」

以下仅就货币政策层面谈房地产,不涉及财政政策层面。

房价并非没有机会下跌,在08年,或者10年,本来通过经济的自然收缩是可以达到房地产下跌的,可是我们看到了4万亿和之后一些宽松政策的出台,在房价并没有著陆之时,央行是出手帮过房地产行业的。

不要单纯的否定央行在那个时间段推出的低利率政策,因为除了房地产这个内因,实际上也有国际上的外因,为了应对08金融危机,美国欧洲纷纷利率下降到几乎是零,并且加码印钞机。这个时候新兴经济体利率降低是符合道理的,否则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息差。会让国际间投机资本进入中国,导致输入性通胀。

不过在贷款扩张上面,也许是因为没有限制机制,也许是因为宏观面全盘控制困难,低利率导致了大量的借贷和杠杆,银行风控流于形式,而为了转嫁风险还大量开展表外业务,从而使得最终实体经济中流动性出现了泛滥,进而推高了楼市。

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在抵押品上面也有些偏向于地产,这其实是支撑房地产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抵押物,如今股票质押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其他的权属,或者机器,或者生产资料其实都不太符合银行的胃口,银行从房地产起来的第一天就十分偏好房地产抵押。我们在《大空头》里面听到一句话:「谁会不付房贷呢?」其实当楼市繁荣的时候,大家一般都是如此认为。

银行业实际上对房地产业有分歧,如上描述,一方面由于抵押物大多数是房地产,出于一种维持稳定的看法,有人主张放水继续维持,可问题是如今宽松的效用越来越差,而国际上总体趋势是紧缩,这个时候宽松会击垮汇市。另一方面可能更加趋向于著陆和出清,房地产摔一下,改变预期,同时出清债务,让房价见底,之后作为一种资产,总有投资人会把价格再捞起来。想法似乎有些道理,但是这并不一定是个短周期,房地产跌下去之后上来也许并不是短短几年。

最后回到问题,一句话并没有实质意义,央行依然在降准,也依然在扩大抵押物担保范围,各种输血的方式在之前导致了一轮长租房泡沫,资金借各种形式还是往房地产跑。所以,关键不在说,而在怎么做,该下决心的也不是老百姓,而是更高层级的决策者。


扭转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并非不可能实现。正如十多年前,以2003年之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当时看跌声音不少,开发商大量聘请销售人员、组织房地产参观团等策略,来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对于当时的人们,看房凑热闹的不少,但真正买房的并不多。时隔十多年的时间,这一现象却恰恰相反,归根到底,一方面在于人们的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则在于房地产赚钱效应的持续升温,并形成了只涨不跌的运行趋势。因此,对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似乎投资买房的现象高烧不退。但是,一旦陷入拐点,或形成看跌的热潮,恐怕房价下跌较大的幅度,人们都不愿意买房,终究赚钱效应以及投资心态还是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


其实鸟儿都会搭窝更何况人乎?人虽然是一种高级动物,但是有些人特别贪婪……


改革开放获得的民间财富再分配的差不多了,并且财富分配体制基本形成,下一步就是要弱化这种体制的存在,并推出另一种体制。


有本事放开限购试试?一切忽悠和强迫,恰恰说明其心虚和胆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