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爲什麼和省會老大哥杭州越來越遠?某種程度杭州實力太強了,因而顯得寧波弱,有五個計劃單列市的省會,除了廣州沒有哪個能和杭州比,杭州自古以來就是人文薈萃之地,一直都是浙江政治和經濟的中心,發展的潛力非常大,寧波雖然也不差,但和杭州比還是有一些差距。

杭州

杭州是省會,寧波雖是計劃單列市,但資源並不比杭州豐富,計劃單列城市與普通城市相比,它的優勢是財政直接跟中央掛鉤,是地方和中央兩分,不用經過省裏,不歸省裏管,還有就是自己可以制定一些法律法規。五個計劃單列市寧波可以排前三,第一深圳,第二青島,第三就是寧波了。兩個城市各有特色,寧波港口天下聞名,杭州的信息經濟電子商務也是赫赫有名,且還在飛速發展中。

不必對寧波太過苛責,90年代發展好是由於趕上了沿海開放港口城市的黃金年代,現在的寧波很難再依靠自身的力量發展到和杭州,南京比肩的地步,對比其它省內的老二,寧波的發展依然佔據領先優勢,而且寧波的發展不是依靠大公司而是依靠鄉鎮企業和大批民營企業,但吸引人才方面做得確實不夠好,除了高校研究所少外,主要還是本地文化太濃厚,很難吸引到浙江省外的人才,省內人才基本都被杭州上海挖走了。

寧波高端企業少,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寧波老闆多製造業出身,民營資本家魄力和資產有限,既轉型不了高端製造,也轉型不了品牌運營,但只有這兩個纔是高附加值和吸引高端人才的,樓市也是靠這些人推動的,低端製造業利潤很低且只需求低端人才。在頒佈長三角城市規劃中,明確將杭州、蘇州、合肥、南京作爲一個層次,而無情地將寧波劃到下一個層次。 蘇州一個地級市,實力上位,寧波和杭寧肥都是副省級,卻被甩一條街,確實要反思。

寧波遜於杭州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人才吸引力不夠,本地人還是願意留在寧波的,但是寧波在省外的名聲都不如溫州,只有一所寧波大學,不像杭州那樣吸引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寧波最引以爲傲的港口因爲上海洋山港的建成,貨物吞吐量被分流,現在只能和舟山捆綁在一起纔有競爭力。而且這十年裏,沒想到杭州還出了一個馬雲,寧波只能在沒有包玉剛的時代,愈發的低調了。

寧波

杭州城市規劃也較寧波出色,寧波是螺螄殼裏做道場,看看杭州東南西北的城市大格局,地鐵建設與規劃寧波和杭州已完全不具備比較價值,寧波一開始就把自己圈定在一個相對小的格局上,而杭州的市區內快速路高架,全地鐵網絡系統在亞運週期內已領先寧波,寧波市區人口較少,地鐵基本等於運椅子,或許老百姓覺得挺好,但其實是城市繁榮度在不足的表現。

當然,寧波不是沒落,而是寧波發展太慢杭州發展太快了,看現在的趨勢,短時間內看不到寧波超過杭州或者和杭州平起平坐的理由。計劃單列市再怎麼折騰也比不過省會城市,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或者將來,寧波超越杭州的可能很小,這是有幾個因素決定的:

第一,行政因素。以中國的國情,省會無疑佔據了行政主導權,政策傾斜的影響非常大;第二,歷史原因。杭州雖然只做過偏安一隅的南宋首都,但是爲杭州帶來了人口和財富紅利,這在農業社會時期是一個巨大優勢,由於明朝後期開始的禁海政策導致海上貿易衰落,這對寧波來說又是一個打擊。

第三,教育優勢。雖然寧波無論在明清兩朝進士數量,還是民國解放後的科學院院士數量,都超過了杭州(數據來源於當地日報),但是現代高校卻遠遠不及杭州,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來說,差了一大截。也就是說,寧波出高素質人才,卻留不住高素質人才,這在如今產業轉型升級中是比較吃虧的。

第四,從80年代開始寧波因爲是對外開放城市,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一直持續到90年代末,曾經是人均收入的全國城市前5名。但是後來種種原因,導致主導者機遇意識薄弱,發展速度明顯變慢,城市建設也被杭州拉下一大截。

寧波要起來,唯有整合傳統產業升級,揚長避短,發展海洋經濟和臨港產業,加快21世紀新興產業佈局,全力迎合消費升級提升新實體經濟,整合新舊製造業,利用互聯網讓用戶買中國造而不是海外淘,這是寧波最大的機會,而這需要勇氣整合整個浙江的產業優勢,敢爲天下之先。

寧波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