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受關注的日本新年號已經官宣,稱爲“令和”。

  據說,“令和”年號是日本年號史上首次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而之前的日本年號,都是從咱們國家的《尚書》、《周易》。當然,日本年號無論怎麼換花樣,其根基來自咱們國家,這是毫無疑問的。就是《萬葉集》,也是滿滿的華夏風。

  當咱們國家最後一個(合法)年號宣統,早成歷史雲煙已過百年,日本年號卻依然存在,直至今日。雖然,日本天皇已不再具有至無高上的權力,僅具有禮儀性。

  日本第一個年號是“大化(645年至650年)”,孝德天皇全面學習唐朝的先進制度,這意味着日本的發展走向“正規軍”時代。如同一千二百年後的日本天皇睦仁所定的年號明治,象徵着日本全面接受西方相對更先進的新制。

  日本是個典型的“拿來主義”的國家,跟着先進國家後面亦步亦趨。比如日本有很多年號是與咱們國家古代的年號相同,明顯不是巧合。比如建武(東漢光武帝劉秀)、永和(漢順帝劉保、晉穆帝司馬聃)、神龜(北魏孝明帝元詡)、大同(梁武帝蕭衍)、天保(北齊文宣帝高洋)、天平(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寶曆(唐敬宗李湛)、天福(五代晉高祖石敬瑭)、正德(明武宗朱厚燳),等等。其中有三個,是咱們國家歷史上有爲明君的年號。如果咱們國家年號的時間順序,分別是建武、貞觀、弘治。

  劉秀以西漢宗室旁支,推翻新朝王莽,建立東漢帝國。東漢第一個年號就是建武,從公元25年開始,用到公元56年。劉秀被稱爲最完美的皇帝之一,日本就盯上了建武年號。日本的後醍醐天皇,在1334年也使用了建武,一直用到1338年。當然,咱們國家古代有很多建武年號,但都沒有劉秀的建武更有名,也更有歷史成就感。

  貞觀不用說了,唐太宗李世民在歷史上留下來的最爲深刻的印記之一,貞觀之治震古爍今。日本也用了貞觀年號,有意思的是,使用時,唐朝還沒有滅亡。更有意思的是,日本用貞觀年號的公元859年,恰好是唐朝號稱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駕崩。日本的貞觀年號使用時間較長,一直用到877年。

  明孝宗朱祐樘在明朝十六帝中算是比較“正常”的。孝宗開創了弘治中興。十八年間,(相對來說)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明孝宗朱祐樘駕崩於1505年,死後兒子正德帝即位。五十年後,1555年,日本也定年號爲弘治,使用者是後奈良天皇。日本用弘治年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給深陷倭患的嘉靖帝難堪。嘉靖帝以旁支入繼,不願意稱明孝宗爲皇考,還氣死了孝宗的張皇后。日本此舉,可能就是爲了噁心嘉靖帝。

  日本的年號,離不開咱們國家的文化給予。太遙遠的就不說了,咱們國家的人最熟悉的日本年號之一,就是明治。明治這個年號也是從咱們國家的古籍中提煉出來的。《周易-說卦傳》雲:“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

  咱們國家永遠不會忘記的還有日本另一個年號——昭和。昭和二字,語出《尚書》開篇《堯典》的開篇,其雲:“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但歷史已證明,年號的美好寓意,往往都是出於政治的精心打扮。

  二戰結束後,日本差點被就廢除了君主制,改用共和制。美國出於對抗蘇聯的考慮,沒有清算日本天皇的戰爭責任,保留了天皇制(名義上)。日本當時確實打算廢除年號,和西方全面接軌。1950年,日本就有人提出這個建議,理由是年號的字面寓意和現實沒有任何關聯,純粹是自我陶醉。1977年,日本有人再次提議要廢除年號,被日本朝廷否定,年號得以保留。有人說:天皇早被架空,就是個政治神像,再廢除年號,天皇還剩下什麼?

  在日本,年號與天皇名號的使用,也有特點。比如明治是年號,但人們都習慣稱使用明治年號的天皇睦仁爲明治天皇。明治天皇的孫子,年號是昭和,卻很少有人叫他昭和天皇,而是裕仁天皇。昭和,更多的還是用作紀年,比如昭和十二年(1937年)。

  這有點類似明清皇帝,明朝皇帝也基本一人一年號,大家還是習慣稱明英宗(正統帝、天順帝)、明武宗(正德帝)、明世宗(嘉靖帝)。崇禎帝是特例,因爲崇禎帝亡國後廟號亂七八糟,不如直接稱崇禎帝。清朝皇帝則相反,人們更習慣稱他們爲康熙帝(清聖祖)、乾隆帝(清高宗)、光緒帝(清德宗)。

  日本年號,作爲日本“特色”之一,應該還會傳承下去。只不過,更多的是社會意義,而不是政治意義。

  更多日本歷史地理文章,請訂閱微信公號,地圖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