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其實就是中國的漢族!

緬甸果敢地區的居民主要是中國明朝潰敗之後逃到當地的居民後裔。行走在果敢東山地區或者其它地區,在許多家庭的正庭可以看到他們祖先的牌位,上書「江寧府」(今天的南京)等字樣;果敢地區許多墳地,墓碑上詳細記述了他們祖先從中國江南到果敢地區幾代相承的事實,而且所有墳頭都面朝北方,以示對祖先來的舊地的懷念……因為這段歷史,果敢地區幾乎所有的人都說帶有如今南京口音的普通話,花的是人民幣,使用的是中國移動和中國電訊,中小學課本用的也是內地的教材……

果敢在清朝之前也一直是中國屬地,當地的土司也只認北京的政權,向北京朝貢。儘管清朝倒台時,英國殖民者將果敢劃入緬甸,但緬甸在獨立之前與之後相當長時間內對果敢並沒有事實的統治。二戰期間,果敢民眾與中國政府聯合抗日,而果敢的土司還是國民黨軍隊的少將,並且聯手中國遠征軍打死打傷日軍多人,迄今在果敢仍有抗日紀念碑,而這也是緬甸境內僅存的抗日紀念碑(因為其它的一切抗日紀念碑都被緬甸政府和民眾摧毀,包括遠征軍的墓地,畢竟緬甸上下視日本軍人是「解放者」,說法是他們趕走了英國殖民者)。

事實上,果敢與中國堪稱「山同脈,水同源,文同源,人同種」!所以,不是有些人說中文,而是幾乎所有人說中文。


緬甸地區的果敢人不止是有些人會說中文,而是大部分的人都會說中文。因為果敢人原本就是漢人。果敢成為緬甸的一部分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1885年第三次英緬戰爭以後,緬甸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清政府和英國簽署了《中英會議緬甸條約》,後來更是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從此,果敢成為了當時英國緬甸殖民地的一部分。

第二、1948年1月緬甸獨立後,果敢當地的土司為了自己的利益,表示願意加入緬甸。在緬甸首屆國會上,楊振材提出「果敢系緬甸領土,果敢人民應當享受緬甸的合法公民權益」的議案。1962年,兩國邊界劃界,處於對現實的考慮,果敢地區成為了緬甸的領土。

果敢族是英國人對果敢地區漢族的稱呼。緬甸獨立後,果敢地區的漢族人也就接受了。1983年,果敢族正是成為了緬甸的第135個民族。大部分的果敢族人就是漢族人,他們說的也是中文,不過不是普通話,而是雲南方言。

由於果敢地區和雲南省接壤,加上果敢受緬甸的影響還沒有那麼深,因此90%億上的果敢人都保持著漢族文化傳統。加上很多果敢人沒有取得緬甸的公民身份證,因此對緬甸沒有法律身份,也沒有文化認同。不過,緬甸軍政府一直想法設法加強對果敢的影響。


你這個問題問的不怎麼準確。什麼叫有些人回縮漢語?那裡絕大部分人都會說,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華夏苗裔。果敢族實際就是漢族。


果敢沒劃分前屬於中國


這就是為什麼東南亞國家喜歡日本而畏懼中國,儒家是個及其注重正面宣傳的政治學派。看看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力濱的十大首富,你要是本國人能不拉攏區域外勢力平衡中國?。


因為那是遠征軍在那邊定居了,果敢那個地方,基本都是漢族人,所以他媽從古至今都說我們中國話


這都啥樣了,你還咯吱我。


他們本就是華人後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