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7月6日,德國答覆奧匈:無論在何種條件下,德國都將與奧匈並肩作戰。

德國軍方同時強烈建議奧匈:若決定打,則應立即開戰,不應延宕;如果不能造成迅雷不及掩耳之局面,則很可能釀致一場勝負難料的全面歐戰;

7月7日-14日,奧匈召開了厄長、曠日持久的會議,商討是否對塞動武,作戰目的是滅亡塞國,還是僅令其割地賠款;

7月19日,德奧兩國軍方都認為作戰最佳時機已經錯過;(德國史認為奧匈外交大臣馮·貝克託德和奧軍參謀總長康拉德是造成奧國猶豫不決、貽誤戰機的罪魁禍首。)

7月23日18:00,奧匈致塞爾維亞最後通牒,限期7月25日18:00之前答覆;附件為奧匈對25名被捕兇犯的審訊記錄,大量內容指向主謀為塞國政府;

7月24日,俄國回復塞爾維亞:奧匈若向塞爾維亞宣戰=向俄國宣戰。

奧匈的最後通牒共10條內容,9條是廢話,只有第6條戳中了塞國的要害:奧匈帝國

刑警、司法人員有權參與在塞國對涉案人員之偵查及審訊。

7月25日15:00,塞國宣佈總動員;

18:02,塞國總理帕希奇將塞國回復遞交奧匈駐塞國大使馮·吉斯林根,除第6條以外,其它9條塞國全部同意;

當晚,馮·吉斯林根下旗返國;

7月27日,奧匈宣佈與塞爾維亞斷交;同日,法國通知俄國,戰爭若爆發,法國定將參戰;

7月28日11:00,奧匈對塞國宣戰;同日,荷蘭宣佈中立;

同日,英國駐義大利大使詹姆斯·羅德男爵通知義大利政府:如果義大利選擇與德奧並肩作戰,英法兩國海軍將封鎖亞平寧半島。

(註:英國是虛言恫嚇義大利;英法在地中海的海軍實力不及義大利及德奧,英國內閣實際內定,如果義大利選擇加入德奧,則英國地中海艦隊堅決避戰;法國海軍的首要任務是掩護駐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法軍登陸法國本土;因此,雙方在地中海實力差距更大;唯一逆轉地中海實力對比的可能,就是義大利倒戈。)

7月29日,德國要求比利時允許德軍使用其鐵路、公路;

7月30日16:00,俄國宣佈總動員;(註:依據俄法同盟條約內容,兩國若對德開戰,無需宣戰,以發起總動員作為信號。)

7月31日19:00、24:00,德國先後致法國、俄國最後通牒,限期12小時內答覆;

當日12:23,奧匈帝國宣佈總動員;

19:00,比利時宣佈總動員;

8月1日16:00,法國宣佈總動員;

17:00,德國宣佈總動員;

19:00,德軍進入盧森堡;

19:00,德國對俄宣戰;

8月2日2:20,英國宣佈禁止德國海軍通行北海及英吉利海峽;

19:00,德國致比利時最後通牒,限期12小時答覆;

同日,瑞典、丹麥、挪威宣佈中立;

8月3日上午,在德奧不能滿足義大利對特倫蒂諾、的裏雅斯特、阿爾巴尼亞的領土要求後,義大利宣佈中立;與此同時,比利時向英法請求軍事援助;

8月3日18:15,德國對法宣戰;同日,瑞士宣佈中立;

8月4日晨,德軍進入比利時;

18:00,英國致德國最後通牒,限令德軍必須於5小時內撤出比利時;

23:05,英國對德國宣戰;德國駐英大使馮·利希諾夫斯基王子告知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沒有德英兩國的並肩作戰,就沒有滑鐵盧戰役的偉大勝利,整個歐洲今日都將被法國蹂躪;很可惜,有人拋棄了德英的傳統友誼。」

同日,美國宣佈中立;

8月6日,奧匈對俄國宣戰;

同日,黑山對奧匈宣戰;塞爾維亞對德國宣戰;

同日,奧斯曼帝國宣佈關閉黑海海峽;

同日,袁世凱政權宣佈中立,並要求英德日三國不應在中國領土、領海作戰;美國對此表示支持;

8月7日,西班牙宣佈中立;

8月8日,黑山對德國宣戰;

同日,威廉二世授予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一世德意志帝國元帥勳章;(威廉二世的妹婿)

8月11日,法國對奧匈宣戰;

8月12日,英國對奧匈宣戰;

8月13日,英國、日本告知袁世凱政權:山東省全境為交戰區域;

8月15日,日本致德國最後通牒,要求德國撤出膠東半島;

8月16日,德國告知中國:願將膠濟鐵路與青島直接歸還中國;德國同時告知日本:只要日本撤出臺灣,德國一定撤出山東;

同日,英國宣佈:即使德國將膠東半島、膠濟鐵路直接歸還中國,英日同盟也將在山東登陸,全殲遠東德軍;中國的所謂領土、領海全面中立,英國絕不能接受;

8月19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要求英日同盟將戰區侷限於膠東半島;

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

8月25日,日本對奧匈宣戰;

8月28日,袁世凱政權宣佈中國駐軍從膠東半島全部撤出。

此時,所有的參戰國都認為這場戰爭最遲一年內必將結束。

此時的中國,袁世凱的頭等大事是在忙著修憲、廢除原議會、建立新議會、祭天祀孔;

(註:修憲後的大總統任期10年,可無限期連選連任;繼任總統人選由前任總統指定。)

流亡日本的孫中山,此時一邊忙著建立中華革命黨,一邊和未滿22歲的宋慶齡享受愛情之歡悅;(註:孫文的兒子孫科當時23歲。)

由於孫文要求黨員必須絕對忠誠於其個人,黃興就此與孫文分道揚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