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衆泰汽車官方消息,大衆前設計師Martin Kropp加盟衆泰汽車,其曾經主導過大衆CC、朗逸、桑塔納、寶來、捷達、凌渡、蔚領等20多款家喻戶曉車型。

  這樣一則新聞如果在更早發佈可能並不會讓人引起深思,甚至會認爲這樣做是爲其之前的抄襲行爲改過自新。可偏偏在陸風敗訴後不久向外界透露此消息,就不免會讓人覺得有些掩耳盜鈴。

  俗話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欠下的賬早晚是要還的”。這不,對陸風遲到的審判結果終於出來了。3月23日,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做出裁定,陸風X7外觀設計共有5處抄襲了路虎極光,必須停產停售,並賠償路虎。

  其實,早在2016年6月的時候,路虎品牌就拿起了法律的武器,起訴陸風品牌侵犯路虎品牌車型的外觀設計專利權和設計圖的著作權。但陸風否認侵權,聲稱擁有自主的外觀設計。最終只是各打五十大板,兩家的專利都被判無效。而兩家車企“纏纏綿綿”三年後,終於以路虎的勝訴爲國產品牌敲響了警鐘。

  可以說,這一次中國法院作出的宣判決定,將意味着未來抄襲行爲不再被縱容和保護。

  畢竟抄襲一時爽、銷量下滑早。抄襲也被稱爲逆向研發,主要集中在起步階段的車企。我卻更願稱它爲泡沫增長,這樣做能爲車企帶來爆發式的增長,價格不高又能帶來豪華車外觀的享受,當然能夠讓消費者服服帖帖的交錢開走。此外,抄襲還能給車企打出一波免費的廣告,何樂而不爲?

  但俗話說“丟了西瓜揀芝麻”,當銷量迎來爆發式增長過後,過不了多久就會被市場打回原形。

  比如陸風品牌在2018年的總銷量僅18800輛,下跌達58.81%。說到陸風,就肯定繞不過陸風X7,銷售頂峯達到過一個月賣出了2萬多臺的銷量,不過陸風X7現在的月銷量基本只有三位數,陸風X7的銷量遇冷也正是消費者不再選擇抄襲產品的表現。

  此外,世間萬物都有其發展規律,陸風也可以視爲急功近利的表現,所以也不能完全把抄襲罪名的帽子扣在車企頭上。獨立設計可能也讓車企感覺到費力不討好,自主設計團隊設計上的不成熟會讓消費者更加厭惡。

  在中國汽車市場,外觀與核心技術並沒有同等地位,好的外觀設計要比研究出優異的技術受關注,想必這也是國內市場的畸形表現。不過一味的讓惡性循環吞下抄襲的惡果,我倒是覺得某些品牌高薪聘請國外設計師爲本品牌的做法值得一試,既能免去了設計功底不足的煩惱和抄襲帶來的風險,還能培養出年輕的自主設計團隊。

  大衆前設計師加入後,將成爲衆泰的護身符!

  衆泰的皮尺部已被大家所津津樂道,比如旗下車型,芝麻(效仿smart),Z700(效仿奧迪A6),SR7(效仿奧迪Q3),SR9(效仿保時捷macan)。我依稀記得曾經在上海車展,保時捷的一位高管來到衆泰SR9面前,那一抹凝重的表情,道出了“他”的心聲。雖然抄襲是成長路上的必經之路,但更多的車企早已擁有了獨立的設計風格。

  比亞迪曾經也是靠抄襲出身,但目前已經依靠奧迪設計師艾格設計出的“龍顏”造型使旗下汽車產品一躍成爲爆款車型。看似車企花重金挖來的設計師很昂貴,但如果和後期喫官司的罰單相比,此舉相當划算。我更願意將抄襲比喻成“雞蛋”,一個優秀的設計師更像是“母雞”,“母雞”能夠源源不斷的產出雞蛋,而“雞蛋”喫一次就沒了。

  此外,衆泰不惜成本將大衆前設計師挖來:

  一是想要爲其車型設計出更加完善的家族體系;二來則是爲了改頭換面、重新做人,避免抄襲可能留下的隱患。

  2015年國務院曾下發了綱領性文件《中國製造2025》,當中“2025中國製造”的關鍵是推動 “中國智造”,並且在各行業已經初露鋒芒,比如華爲手機和5G技術、“中國牌”地鐵、盾構機、挖泥船……這些無一例外的說明自主品牌正向着技術方面轉型,有了技術纔有核心競爭能力。

  也正是國務院指導了發展新方向,才讓不少企業煥發生機,能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如果過度的保護只會讓自主品牌失去創新和競爭的能力。

  而在未來,知識權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保護和尊重,法律的完善會倒逼車企走上正軌,隨着消費者素質的提升,車企也要提升素質,有尊嚴的掙錢。

  最後,抄襲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迎來的將是愈加健全的法律法規,同時跟不上時代發展的企業如果掉隊將再也無法跟上隊伍。

  陸風的敗訴也徹底將國內汽車設計上的“羞恥布”揭下,警鐘的敲響讓衆泰現在做出改變爲時未晚。既然衆泰擁有了“昂貴”的護身符,選擇做出了改變,那麼我還會對其未來發展拭目以待,希望衆泰能給我們帶來的是“驚喜”,而不是“惶恐”。

  否則,“執迷不悟”只會讓你加速出局,汽車圈沒有“好死不如賴活着”這個道理,消費者會告訴你“死期”在哪裏。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