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那頭的克魯蘇:來自電信詐騙重鎮|非虛構大賽作品展示

本文系“澎湃·鏡相”非虛構寫作大賽參賽作品

大賽由澎湃新聞主辦,復旦大學、今日頭條聯合主辦

投稿請點擊 https://www.toutiao.com/i6657356868454711822/

*克魯蘇:美國小說家霍華德·洛夫克拉夫特創造的克蘇魯神話中的一個邪惡存在,形象爲章魚頭的巨人,下巴上很多觸手。

作者 | 王若虛 陳也是

2019年春節前夕,飛崽回到廣東的麻崗鎮老家。鎮子上的氣氛和普通小鎮截然不同:馬路上隨處可見關於打擊電信詐騙活動的佈告口號和標語,以及12月1日剛張貼出來的對112名電信詐騙犯罪在逃人員的懸賞通告,舉報懸賞金額是一萬元。

在某戶人家的住宅大門上,比春聯還高的地方貼着五個紅色大字:“電詐逃犯戶”。左下側春聯的橫批是“恭喜發財”。

飛崽家也是電詐逃犯戶,父親和哥哥被通緝,他自己則半年前剛出獄。

微信朋友圈裏有人爲這種貼字的行爲忿忿不平,爲什麼經濟受賄犯、殺人犯、毒販家的門口沒有這種待遇。飛崽對此的反應卻比較平靜:“我們這裏的電信詐騙太有名了。”

麻崗鎮歸電白縣管轄,隸屬茂名市,地處粵西,西側是湛江,東面是陽江。鎮上人口八萬左右,有21個村委會,其中一半村子都圍繞着鎮中心,緊鄰325國道。麻崗最有名的特產是芥菜和狗肉,香精製作曾是電白地區最火熱的生意,電白首富就是做香精的。

隨着香精行業日趨飽和,生意越來越難做。上世紀九十年代(一說本世紀初),有個在福建做香精生意的麻崗商人在當地學到了電信詐騙的手法,將其帶回家鄉。一傳十,十傳百,詐騙的產業鏈在家鄉生根發芽。

起步之初,詐騙的“談話劇本”是經典的“猜猜我是誰”:打電話給受害者,讓對方猜自己身份,受害者猜到是誰就是誰。第二天再打電話給對方,以出車禍、嫖娼犯事等藉口找對方借錢。

當大衆對這種電話有所警惕之後,詐騙團夥相繼開發出了“孩子出車禍”(冒充孩子老師)、“明早來我辦公室”(冒充公司領導)、“涉嫌洗錢/快遞違禁品”(冒充公檢法)、“信用卡盜刷”(冒充銀行工作人員)等,合稱“五大劇本”。

詐騙的分工則有四塊:買卡(買資料和手機卡)、辦銀行卡、打電話、取錢。


電話那頭的克魯蘇:來自電信詐騙重鎮|非虛構大賽作品展示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電白電信詐騙行業的發展初期,多是兄弟、家人、親友等幾人組成的小作坊式運作,提前商定分贓比例,崗位輪換。隨着手機的普及,電信詐騙跟着規模擴張,逐漸演變成十幾人甚至幾十人的集團。此時,集團骨幹無需親自上陣,而是招聘外人入夥,各司其職,骨幹只管錢和後勤,老闆們更是神出鬼沒。

其中,打電話是整個犯罪過程的關鍵,即能否讓受害者上鉤,是一項風險最小、技術難度最大的環節。詐騙集團偏愛僱用十幾歲到三十歲以下的人來打電話,因爲在當地,年紀大的人普通話說不太好,腦子反應也不如年輕人。

打電話的人是當時的緊缺資源,青壯年都在外打工,老人不堪用,詐騙集團遂將目光對準了本地唯一的中學:麻崗中學。

電話那頭的克魯蘇:來自電信詐騙重鎮|非虛構大賽作品展示

麻崗中學

集團的人會開車到學校附近,見有學生路過,便上去問:“想不想發財。”回答想的人,會被帶到他們的據點,瞭解一下這份“工作”,然後再給學生一點小錢。白送的錢往往有毒,受不住金錢誘惑的學生就會加入這些團夥。

飛崽就是其中之一。

飛崽父母一共生了四個小孩,兩男兩女(計劃生育在當地基本沒用)。父親在外地打工,母親在鎮上打工,加起來工資六千多,要養活一棟簡陋平房裏的四個孩子和家中老人,勉強維持開銷。一旦有人生病,或者要供哪個孩子上大學,就會承擔不起。至於造房子,想都不敢想。

詐騙集團提供給這些初中生手機、電話卡、劇本、受害人信息資料,很多人逃了學來打電話。但初中生畢竟年紀小,聲音嫩,在電話裏的可信度很低,有些人一個月都沒能成功一次。飛崽卻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嗓音變聲早(電白人講普通話口音重,20歲聽起來也像30歲),腦子活絡,很能討取對方信任。

根據行規,打電話的人可以分成50%-60%。只要騙的錢到賬,後面不管是被凍結,還是追回,老闆都要把說好的分成給打電話的人。

沒多久,飛崽就戴着金項鍊出現在學校裏,週末出入酒吧、KTV等娛樂場所,還學會了抽菸和賭球。有些羨慕的同學跟他打聽發財致富的渠道,也加入了進來。

2008年,麻崗中學每個年級13-15個班,每班50-60人。後來的統計數據表明,在電信詐騙的高峯期,麻崗的初中輟學率最高達到3.8%,而全縣初中生輟學率才0.67%。這就意味着那幾年裏,麻崗鎮比其他小鎮多出80到90個輟學初中生。

也是2007到2008年,電白的電信詐騙進入巔峯期。

和飛崽不同,阿東出生在電白縣另一個鎮子——電城鎮上。見到我們的時候,他穿着黑皮鞋、黑褲、黑皮外套、白襯衫,戴金項鍊,手上兩個金戒指。朋友調侃他,在工廠拿幾千塊的工資,看起來幾千萬身家。

09年初中畢業後,阿東先在工廠打工,嫌累,跑去理髮店做洗髮小弟,還學會了吸K粉。2011年到12年他辭職在家,遊手好閒之餘問親戚朋友借錢買K粉,直到衆人避之不及。

此時仍是電信詐騙的巔峯期,各大小集團急需新鮮血液加入。某天一個在樹仔鎮的朋友跟他說起了搞電信詐騙的生意,不累,還來錢快,阿東欣然應允。

樹仔鎮毗鄰麻崗,同樣緊靠325國道,雖然樹仔鎮的人從事電信詐騙晚於前者,卻是後起之秀,幾宗特大金額的詐騙案都是樹仔鎮的集團做的。

電話那頭的克魯蘇:來自電信詐騙重鎮|非虛構大賽作品展示

樹仔鎮

阿東最開始是負責打電話,內部話叫“生佬”。

早期“生佬”們是在老闆租下的民居、廠房裏工作,隨着集團警惕性的加強,漸漸都轉移到山嶺或者魚塘附近。粵西這一帶山嶺遍佈,有很多果園,樹林茂密,人煙稀少,環境安靜,既不怕被偷聽,萬一警察來了也方便撤離。

阿東就是在樹仔鎮一個山裏開始了電信詐騙生涯。

打電話的地方很簡陋,用木頭搭幾個棚子以遮風擋雨。棚子裏專門拉來了電線,給“生佬”提供照明和手機充電。

早上或中午,他們就來這裏打電話,到了飯點會有人送外賣過來,或者一起到外面喫(距離鎮子只有五公里)。晚上大家就回家睡覺,似乎跟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沒什麼區別,只是工作比較隨意,想賺錢,就要多打電話。

這樣的據點在周圍山嶺裏面有很多個,當地居民上山幹活,或去自家的果園,總是能在路上聽到有人在打電話。

阿東他們打電話的手機、電話卡,對話劇本,均由集團提供。但受害者資料要自己掏錢跟中介買,且分類很細:五毛錢一份的,只有姓名、手機號碼;一到兩塊錢的資料,就有詳細的家庭住址、職業;十塊以上的資料,包括姓名、手機、職業、住址、身份證信息、親屬關係以及他們的姓名。

這些資料一般是幾百人的名單。新資料比較貴,重複賣得多了,價格就會降下來。阿東聽中介說,資料大多是從電信運營商、銀行、公司入職表格這些較官方的地方流出來的。

新人都買五毛錢的資料來練手,熟練後再去買一兩塊或者十塊以上的。

也有人專用方言騙當地人,買那種資料非常全的,比如冒充受害者的外甥(在酒吧被警察抓起來需要幾千元保釋金),可以準確說出受害者的妹妹的名字和歲數。

阿東剛開始打電話時很緊張,話也說不利索,有時候聊着聊着,自己主動把電話掛了。打了十幾通電話之後,失敗的情緒積累在一起,也不管那麼多了,一旦對方揭穿他,他就用髒話罵回去。

他第一次成功的詐騙,對象是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他冒充孩子的老師,說孩子發生車禍,在醫院急需錢做手術。受害者聽到孩子出車禍,整個人慌了,完全沒想到要驗證阿東的身份,所有對話都由他來主導。

整個過程只有三通電話,時間加起來不到30分鐘,阿東就騙到兩萬塊。一開始他說要一萬多的手術費,但聽到對方完全信任他,又改口說還要一些亂七八糟的費用,讓對方轉兩萬給他。

這一單,阿東分成60%。

第二次詐騙,對象是五十多歲的婦女,也是出車禍的劇本,只不過這次是她的丈夫“出車禍”,他的身份是同事。他說手術費要兩萬塊,對方說卡里暫時七八千塊,要問別人借。他讓對方先把卡里的錢都打過來,預支手術費,剩下的後面再借。之所以這麼說,是怕人家去借錢的時候說起出車禍,一傳開來,容易被揭穿。果然,收到第一筆款不久,這位婦女打電話過來追問阿東的信息。阿東知道她是緩過來了,立刻掛掉了電話。

阿東初次上崗打電話,一共打了二十天左右,成功三次,都是出車禍的劇本,詐騙總金額三萬多點,他分成將近兩萬。

每次詐騙得手,他們都會把手機卡銷燬掉。一般是積攢了很多之後,和石頭一起放進麻袋、沉到附近的湖裏。幾年後,這個湖泊污染嚴重,政府派人清理,打撈上來好幾袋電話卡。

2009年春節前,飛崽的父親從廣州回到麻崗老家,驚訝地發現兒子出手如此闊綽,一問方知,都是電信詐騙搞來的錢。一番長談和沉思良久之後,父親做出決定,飛崽輟學,和哥哥、父親,再拉上幾個親戚,一起做這一行。

這絕不是什麼個別現象。

電白人有一個性格特點,即別人可以做,我爲什麼做不得。這種性格成了一柄雙刃劍,敢打敢拼敢幹的同時,也容易將法律意識踐踏在腳下。事實上,早在電信詐騙興起之前,電白的假魚粉便是該地區歷史上的一個污點。

魚粉,即養魚戶投餵的魚飼料。

麻崗鎮早在九十年代以前就因製造假魚粉被整頓過,當時造假是往魚粉中摻泥巴。2000年廣東省有關部門組織200多名執法人員,在粵西湛江和茂名地區聯合打假,查獲了大量摻有“皮革粉”的“魚粉”。在麻崗鎮,沿公路兩側共有39家“魚粉”生產企業,在抽查的8個廠家中,全部發現堆滿了可用來製做魚粉“摻假”原料的“皮革粉”:將廢置的皮革製品經過硫酸浸泡、蒸煮後製成粉狀。

皮革粉富含不可降解、不可吸收的高蛋白,不容易檢查出來,危害性更強。由於皮革製品經過化學加工,富含“鎘”等可引起慢性中毒、致癌的重金屬,購買了假冒魚粉的魚蝦養殖戶,所養魚蝦會慢性中毒,往往在收成之前不明不白死去。就算沒死,賣到消費者手中又形成第二次毒源。

2000年的那次行動中,查封和沒收了發現的20噸假魚粉原材料和14件生產設備。

現在,電信詐騙替代了魚粉,成爲了新的發財致富的超車彎道。

當地詐騙集團有很多都是類似飛崽這樣的“家族式企業”,兄弟帶兄弟,父親帶兒子,甚至兒子帶父親,輔之以平時的遠親、好友。集團有大有小,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但超過一百人的就沒有了,目標太大。這些大大小小的集團,猶如植根於山嶺間的巨型怪物,通過電話信號將無數觸角伸向全國各地。

電話那頭的克魯蘇:來自電信詐騙重鎮|非虛構大賽作品展示

飛崽家這樣的小集團,只負責打電話——辦卡、買卡、取錢,需要依靠較大規模的集團來操作,儼然一條成熟的產業鏈。後來因爲電白關注度太高,有一些小團隊沒有待在電白打電話,而是跑到其他城市,主要是珠三角地區。當然更多人還是留在電白,不單是麻崗鎮和樹仔鎮,其他小鎮也有,特別是電城鎮,也就是阿東的老家。

除了親人,飛崽還邀請了幾個以前的初中同學加入。在麻崗,參與電信詐騙的初中生(麻崗沒有高中)非但不會遭到家裏人的阻止,還會受到鼓勵,允許輟學專門幹這一行。飛崽回憶說,這些“出來混”的小男孩,特別早熟,也喜歡講義氣——在當地,男人之間感情好,被叫做“喝血”關係,意思類似歃血爲盟。

飛崽帶着這幫“喝血”兄弟打電話,每人平均一天要打100通電話。他們休息的時候,閒極無聊,會比賽猜猜看受害者的手機和座機號碼歸屬地在哪個省市。那些電話打多了的老手,看一眼號碼(區號)就能說出是哪個地方的。

在2009年前,大部分人會接通“生佬”的電話,也願意跟他們聊下去,相信他們身份的人也不少。但是第二次通話說出目的後,大部分人會有警惕心,去驗證身份。而相信他們、願意轉賬的人非常少,能成功轉賬的更少,整體成功率往往不到1%。2009年往後,成功率更小。

可是隻要成功一次,就是至少四位數的收入。如果賺到三四十萬,就會停工休息很長一段時間——一是看看外界什麼動靜,還有就是賺這麼多錢,必須要犒勞下自己。

詐騙集團內部都流傳着一個故事,某個“生佬”本想騙對方幾百萬,誰知對方匯過來幾千萬(也有說一個億),集團的人前思後想,最後都不敢去動那筆錢。

賺到錢的人一般會有兩種消費習慣:單身的會把錢花在金項鍊、金戒指、汽車和各種花天酒地的娛樂場所裏,不少人還沾染了毒品。縣城水東鎮和電城鎮是最繁華的兩個鎮,鎮上的酒樓飯店、KTV、酒吧、會所,一度依靠這些詐騙集團的人作爲大客戶。

樹仔鎮某個大排檔的老闆後來感嘆,這幫搞詐騙的人都是壞到骨子裏的,害死人。不過以前有這羣人,不是什麼節假日,大排檔每天晚上都爆棚,現在只有春節大家回家過年纔有這種現象。

那些結了婚的人同樣也會以上花銷,但主要是用錢來蓋樓。

早期麻崗和樹仔不流行買房,都是自己改建住宅樓。飛崽一家在2011年住上了新造的三層小樓,家中兩臺車,還經常請親戚朋友來家裏辦宴會,令人羨慕。不少鄰居和遠親紛紛上門打聽,是什麼樣的發財渠道,讓他們幾乎一夜爆富。

更受刺激的是那些之前在外打工的人。

2009年飛崽一家開始入行時,當地的服務員和普通工人每月工資是1000到1500元,建築工、技術熟練工每月3000元,散工每天是50到80元工資,普通五口之家每天買菜花費大約三十多元。那時造一棟三層小樓,精裝修的要70到80萬,普通裝修的要花費40到50萬——在詐騙集團裏屬於業務尖子的“生佬”,一年就能賺到這些錢。

在外辛辛苦苦打工的人回到老家,不但發現自己攢下的積蓄並不能給臉上增光添彩,反而春節期間當地的物價水平飛漲(甚至會超過廣州),心中的不平衡是不言而喻的。當知道有這樣一條不甚光彩的致富路時,不少人索性辭了職,留在老家跟着從事電信詐騙。

曾經時刻高懸在飛崽父母頭上的“生病怎麼辦”已經不是問題了,至於孩子上大學的學費難題,也已經解決——根本無需再上大學了。

網上至今流傳着一段電話錄音,騙子採用“猜猜我是誰”的劇本,打給一個剛睡醒的廣東男子,交流了幾句之後,對方反應過來,問:“做你們這行挺累的吧?要打那麼多電話。”

騙子默默掛了電話。

三次詐騙得手後,阿東覺得打電話的難度太大,成功率低,再加上每天要打幾十到一百多通電話,的確挺累,就跟老闆申請,要去辦銀行卡。

辦卡是整個流程的第二環節,風險中等,是用買來的身份證(中介跟無業遊民或急缺錢的人買的)去銀行辦理賬戶,詐騙時讓受害者將錢匯入該賬戶。

阿東拿到一萬多的贓款後,請朋友出入各種娛樂場所,一起喫K粉。有個叫黑仔的朋友看到他突然富裕起來,也跟着他去辦卡。

辦卡,要事先跟中介買別人的身份證,這些身份證的價格幾塊錢到一百都有。年紀在18歲到30歲的是最值錢的,跟辦卡人年紀相差不大,方便冒充。其次,名字越簡單越值錢,例如張三李四,兩個字的,好記。因爲轉帳要覈對賬戶姓名,受害者如果年紀偏大,騙子用的卡號名字就要越簡單,就越不會橫生枝節。

搞到身份證,就是去銀行,要辦完一整套卡纔有錢拿。一套就是“五大”銀行的卡:工商、農業、建設、郵政、農商。有時候也要辦“八大”銀行:工商、農業、建設、郵政、農商、招商、交通、中國。

辦一套“五大”的提成是1800到2000元,“八大”的是2500元左右。這個價格是老闆給阿東的提成,阿東分給黑仔,“五大”就是1500元,“八大”是2000元。

阿東跟黑仔剛開始是在電白縣內辦卡。電白縣是詐騙重災區,拿着別人的身份證去辦卡有點困難。那些櫃員看到身份證頭像跟他們有不少差距,會直接拒絕。有次在縣城,銀行櫃員直接讓阿東趕緊拿身份證走人,“不然報警抓你。”

剛開始去辦卡,他們會取好幾個排隊的號,然後在銀行外面抽菸解壓,爲的是給自己一個緩衝。什麼時候放鬆下來,再進去辦。

他們花了一個多星期,才每人辦好四張卡,都還差一張農行的。後來實在沒辦法,他們回到電城鎮的老家辦。阿東先進去,雖然身份證不是當地人,但軟磨硬泡之下櫃員終於給他辦了。

過了一會兒,黑仔拿着同一張身份證進同一家銀行。雖然找的櫃員不同,但對方發現黑仔跟身份證不符,不給辦。黑仔生氣地大喊大叫,威脅櫃員:“不給辦卡,我就辦你。”

櫃員被嚇到了,只好給他辦掉。

他們都不知道,一張身份證,是不能在同一家銀行辦兩張卡的。櫃員後來交接工作的時候才發現這個問題,就撥打阿東留存的電話,阿東不接。櫃員不知道通過什麼辦法,查到這個號碼的通話記錄,發現阿東用這個號碼給他媽打過電話,於是聯繫上阿東媽媽,阿東媽媽又聯繫上阿東,讓阿兒子趕緊把黑仔那張銀行卡還回去。

可此時阿東已經把這兩套卡都寄到廣州了(取錢的人在那裏)。他深知問題嚴重性,只好讓廣州那邊的人通過回電白的大巴客車,花了四個小時把卡送回來。卡一到手,阿東就送回給櫃員。通過這事,他纔開始警惕,辦卡用的手機號碼絕不再給認識的人打電話。

同時他也發現,雖然在電白可以通過恐嚇讓櫃員辦卡,但效果還是太慢。最終在2013年春季,兩人決定去珠三角地區當“車手”,也就是做取錢的環節。

一般詐騙到兩萬元以下的髒款,在銀行賬戶裏轉一兩手之後,老闆就直接讓“車手”去ATM機子上取。如果是兩萬到一百萬的,會分轉到多張銀行卡,讓“車手”分別去取錢。一百萬以上的,會轉到緬甸、柬埔寨的賭場,讓賭場的人幫忙洗出來交給詐騙集團。

還有一種常見的取錢方式,就是轉了幾手之後,讓“車手”去金店刷卡買黃金。如果金額比較大,就到香港那邊的金鋪買,然後再把買到的黃金交給當地的聯繫人處理。

當“車手”的提成是5%,雖然提成低,但效率高,來錢快。取一次兩萬元,就有一千塊給到本人。阿東他們剛開始當“車手”,有時候一天能取好幾次,只需要戴個鴨舌帽和口罩去取錢就可以。

有時候老闆那邊不方便搞太多現金,也讓他們去買黃金洗錢。阿東記憶中最瘋狂一次,是在香港買了價值四十多萬人民幣的金飾品,這是他花過最大的一筆錢,“感覺自己像個土豪一樣,在金店裏買買買。”

阿東當“車手”,平均一個月能賺三四萬。每次他賺到一筆過萬的,或者攢到一萬,就要停工,去花天酒地,嫖娼,喫豬油(當地管冰毒叫豬油),等錢花得差不多了,又回去當“車手”。用他的話說,來錢快,去錢也快。

取錢是四個環節裏風險最高的。2013年末,有幾位他們認識的“車手”在取錢時被抓了。他們有點害怕,決定不取錢,再回去辦卡。

電話那頭的克魯蘇:來自電信詐騙重鎮|非虛構大賽作品展示

通過喇叭24小時播放反詐騙錄音

電信詐騙團夥給這個物產豐富的地區帶來了難以預計的惡名。

某位初中老師在課堂上跟學生說,以後出去無論是讀大學還是打工,都不要說你是來自電白的。

在電信詐騙高峯期那幾年,很多電白出生的人去廣東的大城市銀行辦信用卡,櫃員看到身份證,直接拒絕辦理。

連飛崽的父親也說,做這行,搞壞了鎮子的名聲。

早在2009年,電白縣被廣東省公安廳確認爲“全國打擊電話詐騙重點地區”。麻崗鎮和樹仔鎮,開始有警車頻繁地在路上行駛。

電白論壇上有一個帖子,轉自2011年《南方農村報》的數據統計:麻崗鎮總人口7萬左右,就有903人被當地警方監控。

爲了打擊詐騙,茂名市公安局在樹仔鎮的325國道旁邊建了一棟樓,成立反詐騙工作小組,即偵查直屬一大隊(也叫反電信詐騙直屬一大隊)。飛崽的初中同學說,經常能看到信號車停在樹仔鎮的街道上,據其猜測是用來監聽當地人的通話。

所有那些並未從事養殖業、香精生意卻忽然暴富的家庭,都受到了警方的密切注意。鎮上和村子裏鋪天蓋地地張貼了打擊電信詐騙的標語。

但是幾乎沒有當地人會去舉報別人從事詐騙。飛崽說因爲這個行業的人在當地實在太多了,一旦舉報被發現,“後果會很嚴重”。

2013年秋天的某個夜晚,飛崽所在的村子被警方包圍搜查,飛崽被帶走配合調查。他的父親和哥哥當時正在水東鎮,逃過了這次抓捕,從此以後一直銷聲匿跡。

這只是警方多次包圍搜查中的一次。

通過老闆的牽線,阿東和黑仔來到廣州三元里,找到一位中介買身份證。這個中介生意興隆,一般隨身都帶着幾百上千張身份證。

在這個行業久了,阿東也知道,在廣東辦銀行卡是較爲困難的,最好去廣西、湖南、江西等地。雖然以前的辦卡經歷不是很順利,但步驟他們還是輕車熟路的:進銀行,取號,排隊,給辦就辦,不給辦就馬上換另一家。

阿東辦卡最多的一個月,是五天在廣西玉林辦了六套,一星期在湖南婁底辦了八套,然後回廣東,兩天辦了兩套,平均一天至少能辦一套卡。但是他要玩,要喫“豬油”,一個月辦十六套卡是極限了,再多就會耽誤他去玩。

此外,到省外辦卡,去一趟辦太多,全拿在手上,風險非常大。不把卡送回廣州,老闆也不會給他錢。他在每個城市都不會超過一個星期,時間長了有風險,也不好隨身帶毒品,因爲在外地人生地不熟,很難搞到毒品。

辦卡,是阿東在這行幹過最久的崗位,期間又有個叫阿森的朋友加入他們的隊伍。

阿森先跟着阿東在廣東辦了幾次卡,熟悉了業務,然後三人轉戰廣西,辦得很順利,回廣州交完差,拿錢玩了幾天,接着又去江西。

這時候是2014年了,公安對電信詐騙打擊的力度越來越大。

有一天,阿東帶着阿森出去辦卡,黑仔留在酒店睡覺。他們辦卡,都會故意錯開,不會一起去同一家銀行。

在一家農業銀行,櫃員對阿東說身份證頭像和本人不符,不給辦。一般遇到這種情況,阿東都會直接走人。但那天他情緒上來了,跟櫃員鬧,問哪裏不符,懂不懂流程,不懂就喊經理來。經理覈對了身份證,告訴阿東可以辦,但是要多填一點資料,然後就拿了一堆表格讓他填。

三分鐘後,幾名警察衝進銀行,把阿東按倒在地上。

這時阿森已在另外一家銀行辦好卡,想起附近有一家爆米花很好喫,就過去買。買完又在附近逛,看到有家農業銀行,就進去排隊。輪到他拿出身份證說辦卡,櫃員看身份證跟真人差距太大,直接去喊警察過來把他逮住。

此前阿東被抓起來,先被押在銀行裏審,問有沒有同夥,他都堅持說沒有。不到一個小時,阿森也被抓進來,警察問他認不認識阿東,阿森說認識。

就這樣兩個人都進去了。

阿東出生於1993年,但因爲本人身份證是1996年的,被抓時顯示他還未成年,罪名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初犯,只判十個月;阿森判決書的罪名也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初犯,從犯,但成年了,被判兩年。

在賓館裏睡覺的黑仔一覺醒來,等了很久還不見他們回來,意識到出事了,立刻收拾行李跑路。他仍舊從事辦卡的行當,期間還換了一個老闆。阿東和阿森被捕一年後,黑仔在南京一家銀行落網。

阿東出獄後,沒有再從事這一行,說內心其實是很反感這個的。但他還會吸毒,後來又因爲吸毒被抓過。如今他在一家工廠打工,從朋友圈的照片看,仍舊時常出入酒吧等娛樂場所。

阿森出獄後,也沒有再從事過詐騙。他現在待在家裏,搞微信羣搶紅包——類似賭博,開始是羣主發一個固定金額的紅包,所有人都可以搶,誰搶到最低的就再發。如果是羣主搶到最低,那就是第二低的人發。

阿森說如果當時沒有貪喫去買爆米花,就不會看到那家農業銀行,也就不會被抓了。說完這句話,他又嘆氣:“都是命,命中有這一劫,逃不掉。”

[1]克魯蘇:美國小說家霍華德·洛夫克拉夫特創造的克蘇魯神話中的一個邪惡存在,形象爲章魚頭的巨人,下巴上很多觸手。

飛崽被判處七年有期徒刑,在獄中表現良好,減刑兩年,提前出獄。此後他都不願留在老家,在外打工。至於父親和哥哥,仍舊在逃通緝中,去向不明。

潛逃在外的詐騙犯並不能高枕無憂。

2019年年三十開始,電白警方開始新一輪嚴打涉嫌盜搶騙等違法犯罪的攻勢,對麻崗、樹仔兩個重點鎮開展集中清查,先後抓獲了8名飲酒作樂的在逃人員。

此前,更多在逃人員在家人和政府工作人員的勸說下投案自首。

電話那頭的克魯蘇:來自電信詐騙重鎮|非虛構大賽作品展示

飛崽服刑的那幾年裏,針對詐騙的手段層出不窮:銀行加強了辦卡的嚴格性,如果不是和身份證上的人長得非常像,基本不可能辦成功。很多城市的ATM機和自助客戶端都有了提示語音:請不要相信假冒銀行工作人員的轉賬電話和短信。

手機卡也已經從2015年開始實行實名制。這項政策實施後,殘存的詐騙集團只有兩種選擇:要麼購買200元到300元一張的“黑卡”,但這種卡打不了多久就會作廢。其次是使用網絡虛擬號碼,但廣大羣衆已經對這種號碼提高了警惕。

飛崽的朋友跟他透露,三大手機運營商似乎出臺了一個政策,本地號碼如果撥打外地不同的號碼太多次,會被限制通話。

電信詐騙集團在本地生存空間越來越少的同時,很多人選擇了“跳槽”去其他行業:從事網絡博彩,或者在微信上冒充美女和人聊天,騙取信任後謊稱爺爺生病沒錢醫治,藉機推銷爺爺的畫作,成本價幾塊十幾塊,賣到幾百元上千元,一個人同時可以和幾十個人聊,一個月下來也有個幾萬塊。

但這一切已經和飛崽無關了,他現在最大的心願是父親和哥哥能夠回家。

粵西有做年例的民俗,特別是茂名,從正月到臘月都有,大部分集中在正月裏。這是一種羣體性的祭祀活動,有遊神、遊燈、擺宗、走公、搶炮頭、唱戲、舞獅等活動。每個村每個地方的活動不盡相同,有一些地方的活動從早上搞到晚上,有一些則比較簡潔,只是弄幾桌飯,宴請親朋好友。

飛崽希望能再次一家人團團圓圓,坐在一張桌邊,哪怕粗茶淡飯也好。

他去電城鎮上辦事的時候,看到七八個男孩在某棋牌室裏打麻將,最大的不過20歲,最小的大概才12、13歲。馬路上飛馳而過兩輛警車,後排各坐着三個少年,都是他當初走上那條路的年紀。

飛崽昔日的母校、麻崗中學的主樓外,掛着一條巨大的紅色橫幅:“電詐一日不止,打擊一刻不停。”

斬斷怪物的觸手,從來不是一項容易的勇者任務。

(本文中人物均爲化名)

電話那頭的克魯蘇:來自電信詐騙重鎮|非虛構大賽作品展示

即日起,湃客“鏡相”欄目將陸續刊發部分大賽參賽作品。

作品展示不代表最終入圍。

大賽投稿請點擊https://www.toutiao.com/i6657356868454711822/

或直接發送參賽非虛構作品至[email protected]

▍大賽組委會

主辦方:澎湃新聞

聯合主辦: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今日頭條

指導單位:上海市作家協會

學術支持單位: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

上海大學文學院

陝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