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古代中國歷史上一共經歷了二十多個大小王朝,有的繁榮昌盛,有的民不聊生,簡單來說就是各有特色。

  一般大家公認的好朝代,應該是漢唐兩朝,這幾百年中國國富民強,不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足以傲視羣雄,周遭小國只有頂禮膜拜的份。至於其他朝代,就多爲人詬病了,情況稍好一些的,應該是唐後的宋朝。

  宋朝統共三百多年,總得來說發展得不錯,經濟、文化都是強項,但軍事差得一塌糊塗,因而一直被外敵欺壓,差點半道就讓金人給亡國了。

  兩宋加起來有十八個皇帝。其中最爲人稱讚的是宋高祖趙匡胤,但可惜的是趙匡胤死得太早,稱帝沒幾年就被弟弟趙光義殺掉了。

  剩下的十多個皇帝裏,風評最好的,應該要數宋仁宗趙禎,雖然他在位時宋朝疆域沒有拓展,而且還有外敵欺壓,但百姓生活安穩,家有存餘,這是十分難得的和平時期。

  很多人對宋仁宗的印象很一般,因爲這個皇帝沒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既不像漢武帝那樣力挫外敵,也沒像唐太宗那樣稱霸四方,既然政績如此不顯,爲什麼他卻留下了一個好名聲呢?

  其實宋仁宗最大的貢獻,就是給宋朝百姓提供了半個多世紀的安穩,這個功績看似不能彰顯個人能力,但卻實實在在地造福了百姓。

  宋仁宗性格寬厚和善,不喜奢華,在位四十年沒幹過什麼驚世駭俗的事情,基本都是中規中矩。在處理國事的時候,他善於採納朝臣意見,從不一意孤行,以至於不少耿直的大臣敢當他的面跟他爭辯,包拯就是一個典型。

  也許有人覺得,宋仁宗太過窩囊,好歹也是個皇帝,怎麼能讓臣子騎在頭上呢?其實這正是宋仁宗的可貴之處,他重理不重禮,只要大臣說得有道理,他就不會怪罪他的失禮之處,這給了很多實幹大臣大展拳腳的機會。

  除了順勢而爲,宋仁宗也懂得變通,知道守成不是長久之計,所以他也力主改革,重用范仲淹等人進行變法。雖然後來新政沒能順利推行,但這位後來王安石變法奠定了基礎,也是有意義的。

  經過宋仁宗一番不刻意的管理,宋朝人民過上了富足安穩的生活,基本不缺喫少穿,也不擔心戰亂,這也是大家會給予宋仁宗較高評價的主要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