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有沒有泡沫 老百姓比專家說的清楚

3月末的博鰲論壇上,從吳副校長的房產稅話題開始,這個論壇就每天被關於房產的爭論覆蓋,同時,論壇上的很多信息也牽動着全國各地的神經。無論是自媒體平臺,還是平面媒體和視聽媒體,都在不停地追蹤報道,地產精英們、大佬們也都熱烈地表達着對房地產市場的觀點和看法。

近年來,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不少言論引起爭議,最近他又說,老百姓不愛聽實話,一線城市房價沒有泡沫。他解釋說,一線城市沒有泡沫的原因是:需求旺盛,人口涌入,人趕都趕不走,因爲多數人都對公共資源、教育資源有需求。管清友還預測:未來核心城市的房價將越來越高。

這個說法莫名其妙,老百姓怎麼不愛聽實話?老百姓不但愛聽實話,也只會聽實話。數字造假怎麼來的?是上面的人不喜歡聽實話,假數字出政績,能往上爬。老百姓只要實事求是,房價到底有沒有泡沫,其實也不要專家解釋,老百姓都知道,只要你在路口一站,隨便問一個大爺大媽,他們都能說出一套一套的關於房價問題的道理來。

管清友對大城市結構的解釋都是好幾十年前的說法了,現在不是城市化初期的狀態了。以爲,人們都揹着一個鋪蓋卷往城裏涌入。不是人趕不走的問題,現在很多人都在考慮怎麼離開大都市,是不是回鄉創業生活的問題了。問問北漂們?多少人真心想留在北京?目前看,留在北京的原因是,家鄉的工作機會比較少。沒有別的理由,北京的很多公共資源、教育資源對大家的影響並不大,沒有戶籍、住在燕郊、固安,你說享受北京大劇院的資源,有意義嗎?你說,北京有大醫院,一年能去幾次?哪個省會沒有三甲醫院?話又說回來,誰會爲了得場大病在北京等下去?

大城市病是讓人窒息的,通常的這些就不說了。北京兩千多萬人,知識精英聚集,年輕人到處都是,可是,很多年輕人找一個朋友卻是難上加難,北京城市生活資源確實很多,但是大多數人都是兩點一線的生活,還有不少人是天天等末班地鐵回家。單身狗越來越多,獨身年齡越來越大,這似乎已經成爲了一種社會災難。什麼原因?就是房價太高!沒房,找誰去?沒房,誰找咱?很多年輕恩月收入上萬,都調侃自己一輩子就是一個王老五的命。回到家鄉去,很多恩都是願意的,但是不是別的,就是工作不容易找到合適的。爲了這個工作,很多人就犧牲了人生的幸福。

管清友應該知道,國家戰略正在調整這種城市格局,京津冀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等,以中心城市帶動的全社會發展格局正在逐步打開。你肯定知道,遠郊區縣的通州已經晉升爲北京副中心,如果你還說人們拼命往城中心的豐臺、朝陽、海淀擠,還在遠離通州區的話,顯然是對通州資源潛力的不瞭解。不但通州,即使是大興、房山、順義、懷柔等北京郊區,甚至河北的雄安、北三縣、廊坊都在轉移北京市的大學、三甲醫院等社會資源。

管清友以爲,這些城市資源是不動產,就真的不能動了。其實,不是的。管清友講,“一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因產能不同,房價分化越來越嚴重。我們統計過美國、日本、歐洲等主要的發達經濟體,都出現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指數分化越來越嚴重的情況。核心城市的房價越來越高,中國尤其如此,因爲我們的地區發展不平衡更嚴重。”

中國確實面臨這樣的問題,深圳市發展方向的調整,已經形成了“近深”、“遠深”區的概念,深圳的發展已經和周邊幾個城市聯動起來了,交通一體化、資源共享、生活設施隨着人口轉移,如果,你再說深圳是深圳,惠州是惠州,那麼人家肯定以爲你很多年沒有到過深圳了。

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廊坊北三縣的“四統一”規劃也是這個道理,我給北三縣的定義是不是北京城區的北京城區,或者是次北京城區。就是說,北三縣將不是原來定義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區,而是要承擔與通州一樣的城市副中心功能區。北三縣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舉個例子,從大紅門、動物園轉移過來的東貿城等市場,可能不會太久,就要繼續動遷。因爲,通州沒有市場功能,燕郊也不能有,這就是一體化,就是要這樣的“四統一”。

大都市有沒有泡沫不用專家講來講去,誰不知道,關鍵是怎麼破解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通道。有些專家總是一個勁地鼓吹,房價只能漲,房價不能降,你就快買房吧,今天不買房,一年又白忙了。如果,中國的經濟學家都是這樣過水平,真是讓我感到憂心和不解。【本文由“馬躍成”賬號發佈2019040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