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國另一位文學泰斗林語堂一樣,中國近代文學史另一位繞不過去的認為就是——張恨水。

讀過張恨水的小說《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緣》。 後來又斷斷續續看完了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金粉世家》和《啼笑姻緣》。和金庸差不多,張恨水也是在報紙的副刊上連載小說起家,憑著一支禿筆,一生中寫下了3000多萬字,著作等身,硬是養活了一大家子幾十口人。除了男歡女愛的題材外,張恨水還寫過抗日小說。不過相比之下,沒有上面兩個作品寫得好。

至於說,張恨水到底恨誰,且聽我慢慢道來。

張恨水是筆名。 他原來叫張心遠,1914年生,南昌人。年輕時候到了漢口,在他本家一個叔叔辦的報社打工。所謂報社其實就是他叔叔一個人。有了侄子心遠的幫忙,報紙就增加了詩歌詞賦的內容,而心遠也時不時發表自己的習作。

近水樓台先得月,自己辦報紙,當然可以隨心所欲寫寫小詩,發發感慨。不過他確實是不喜歡「心遠」這個名字。和所有年輕人一樣,於是他自己給自己起了個名字。

有什麼來歷呢?

從南昌來到漢口,沒有背景,身無分文,事業不成,命運多舛,此時的張恨水突然想起李煜的一首詞《烏夜啼》最後的一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恨誰? 就狠那無情的滾滾東逝水吧。

從此,張恨水這個筆名下面就流淌出了那個時代的蝴蝶鴛鴦,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部分內容引自《張恨水傳》)


張恨水,原名心遠,恨水是筆名,取為「恨水」是根據南唐後主李煜的詞《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詞意轉化而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