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Dioscorea esculenta var. spinosa (J. Roxb. ex Prain & Burkill) R. Knuth/ Dioscorea spinosa Roxb. ex Hook. f.

科名:薯蓣科(Dioscoreaceae

原产地:印度、东南亚

生育地:林缘或次生林

海拔高:0-900m

刺薯蓣是藤本,茎的基部有刺。地下块茎椭圆球状,长满须根,根亦常特化成刺,故名。单叶、互生、全缘、两面被毛、叶柄基部有二至四枚勾刺。不生零余子。花细小,绿色,穗状花序。果实形态不详。刺薯蓣的块茎可食用,是山药的一种。在桃园后火站的泰国街跟东协广场的菜摊上都曾见过,主要产季在十一月至次年三月。它是原住民的民俗植物,引进台湾的时间不可考,在日治时期之前就有栽培。根据爱尔兰植物学家亨利[1]来台采集的856号标本,1894年亨利就在屏东万金庄采集到刺薯蓣了。1906年松村任三和早田文藏和著的《台湾植物总览》[2],刺薯蓣也名列其中。但或许是因为长满了刺,采收麻烦,过去较少人栽培。2004年桃园农改场陆续推广,目前桃园、新竹、嘉义、高雄等地都有人栽培。而近年来花莲地区新住民栽培的所谓越南山药,其实也是这个种。
IMG_9648IMG_1594    



[1]英文:Augustine Henry,中文名韩尔采集的标本

[2]拉丁文:Enumeratio Plantarum Formosanaru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