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天才科學家,很多人或許都會想到霍金、愛因斯坦或者是牛頓這三位;但其實,能夠冠以這個稱號的科學家實在是太多了,例如還有愛迪生、達芬奇,除此以外,還有一名被稱呼爲’科學鬼才”的特斯拉。

不過和前面幾位科學家不同的是,特斯拉雖然研發出高達700多項的發明,但是因爲他無私奉獻的精神,所以導致其到了晚期生活時,依舊過得十分簡樸。這種精神是很多科學家無法比擬的,因此即使是到了現在,依舊很多人都記得他的存在。

但是很多人可能只是記得他有研究過發明,但其實他也有不少預言,其中最著名的預言,莫過於“太陽系的邊緣存在一層“結界”,其將地球包裹起來,從而不被外星文明發現。”當然,由於這個預言太過離譜,所以導致當時很多科學家都不相信這個說法,但是就在其去世79年後的今天,科學家已經開始選擇相信了。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首先,要從太陽系的結構講起,按照我們小學就學到的知識,我們可以知道,太陽系中除了有太陽、八大行星和衛星之外,還有小行星帶以及以冥王星爲主的矮行星,其中冥王星是太陽系的邊緣。但是,後來我們經過更深入的瞭解後發現,冥王星並不能算是太陽系的邊緣,因爲在冥王星之外,還存在着一個聚集無數小行星的區域,其名爲柯伊柏帶。

這個柯伊柏帶的直徑大約有3000千米左右,和火星、木星間的小行星帶不同的是,柯伊柏帶主要是位於海王星軌道外側,也就是黃道面上。目前,新視野號正在這柯伊柏帶的最深處探索,其中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驗證這柯伊柏帶的由來。據科學家推測,這柯伊柏帶或許是由原始星盤的碎片和部分天體殘骸組成的。

因爲這裏距離太陽大約是30個天文單位,比起冥王星還要遠,所以,這裏也曾被認爲是太陽系的邊界。但是後來發現,這也不是太陽系最邊緣的區域。那麼太陽的邊界究竟是哪兒呢?據最新發現,太陽系的邊界其實是更外面一層的奧爾特星雲,相比於柯伊柏帶那一小塊地方,奧爾特星雲纔像是包裹着整個太陽系的“結界”。

那麼這“結界”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說起來其實也和柯伊柏帶相似,但是這星雲的形成歷史要更加悠久,據說是距今50億年前的太陽星雲留下的殘餘星體,一開始是存在於太陽系內的,但是由於在漫長的進化中,行星接連誕生了,所以這些星雲殘骸就在太陽和各大行星的運行下,一點一點的被推出去,最終形成了奧爾特星雲。

別看這奧爾特星雲是一層天體殘骸組成的,但其實它的作用可大了,由於有它的存在,從太陽系外看進來,就能起到很好的掩蓋作用,從而讓地外文明沒那麼容易發現我們,即使是有地外文明意外發現地球,想要侵略我們,這些密集的天體也會如同一堵城牆一樣,爲我們阻擋敵人。所以這奧爾特星雲確實如特斯拉所說,對我們有保護作用。

但是同樣的道理,從太陽系內看外面,也會受到很大的阻礙,讓我們觀測宇宙和飛出太陽繫有很大的困難,但是這相信都不是難題,只要我們不斷的發展自身技術,等到我們成爲更高級別的文明時,這些阻礙相信我們會有辦法跨越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