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行業經營面臨壓力的局面還在延續,甚至加重。

“隨着電改不斷深入,市場化交易電量不斷增多,但在煤價高企和部分區域發電企業讓利繼續加大的情況下,火電盈利空間再受擠壓,企業經營壓力明顯加大。”廣東某火力發電企業的內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

數據顯示,2017年,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業務虧損132億元。對此,業內專家普遍認爲,要扭轉火電行業困境,關鍵是要理順電力價格形成機制,既要“市場煤”,也要“市場電”。

市场煤计划电,火电企业日子不好过

高企的煤價和不斷的讓利

2016年以來,煤炭行業逐步落實國家“去產能”、“控產量”政策。2018年,全國煤礦數量減少5800處,完成1.5億噸去產能任務。今年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釋放優質產能的標準將越來越嚴格。受此影響,煤炭價格中樞持續上移。其中,動力煤2018年均價647元/噸,中樞價格連續第三年上移。

與此同時,部分區域發電讓利逐年增多。以廣東爲例,按節能低碳電力調度原則和優先發電制,A類機組全額消納,不參與市場化交易。然而,隨着廣東電改的進一步深入,B類火電機組獨自承擔了市場交易讓利的重任。

2017年,廣東電力市場總成交量1156.6億千瓦時,讓利76億元;2018年,總成交量1572.1億千瓦時,讓利103億元。2019年,廣東電力市場交易規模約爲2000億千瓦時,B類火電機組讓利幅度將進一步增大。

爲響應國家清潔能源消納專項行動,西電送入廣東的電量逐年增加。南方電網公司西電東送已經形成了“八條交流、十條直流”共18條500千伏及以上西電東送大通道,最大送電能力超過4750萬千瓦,年送電量超過2000億千瓦時,佔廣東省年用電量的三分之一。2017年,廣東吸納西電近1782億千瓦時,2018年達1927億千瓦時,預計2019年超2000億千瓦時。

“這擠佔了廣東省內統調機組發電份額。”上述火力發電企業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廣東省內按照優先安排清潔能源的消納原則,核電發電量2017年爲823億千瓦時,2018年爲876億,預計2019年達910億千瓦時,同時其它清潔能源機組相繼投產。這就意味着,B類火電機組發電份額逐年受到擠壓。

與此同時,廣東位於北煤南運的末端,運距超過 2000 公里,且地處東南沿海,颱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多發,從2006年開始,廣東關停了省內所有煤礦,自身無法提供煤炭保障。近年來,廣東省內調運煤炭約爲 1.8 億噸,其中進口煤約佔30%。

此外,煤炭的調入還受到鐵路運力、港口及航運等環節的限制和制約,呈現“需求量大、調運困難、成本控制能力弱”等特點,在迎峯度夏、冬儲煤及重大節日等關鍵節點,廣東煤炭供需趨緊,保供應形勢嚴峻。

電力價格機制需要理順

但從目前的跡象來看,全國煤炭市場供需趨緊的態勢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改變,且價格維持高位運行。截至2019年3月,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BSPI)平均報578.5元/噸,同比增長1.3%。

中國華電集團董事長溫樞剛曾表示:“一方面,電力用戶端認爲價格高了、希望降價;另一方面,電力生產端則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甚至巨大的虧損。”

市场煤计划电,火电企业日子不好过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佈的2018年度《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下稱《報告》),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火電企業僅實現利潤20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3.3%,受此影響,發電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2.4%。中電聯指出,燃料成本上升和市場電量增加形成的雙向擠壓,使煤電企業經營壓力陡增,中國五大發電集團首當其衝。

根據《報告》,2017年,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業務虧損132億元,繼2008年後再次出現火電業務整體虧損。受此影響,五大發電集團2017年電力業務利潤總額爲310億元,較上年下降64.4%。

隨着電改的不斷深化,電力市場化交易已成爲大趨勢。《報告》統計,2017年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約佔全社會用電量的25.9%。其中,包括三峽、中廣核等在內的18家大型發電企業,2017年參與市場交易電量的比重爲21.24%,而五大發電集團的市場化電量比重則達到了35.1%,大大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煤電(火電)長期經營困難甚至虧損,不利於電力安全穩定供應,也極大削弱了煤電清潔發展的能力,煤電清潔發展的任務更加艱鉅。”中電聯相關負責人此前介紹,“煤電發電量佔全國發電量的65%,長期以來在電力系統中承擔着電力安全穩定供應、應急調峯、集中供熱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煤電經營困難不但影響煤電自身環保、節能指標,也會對其他非化石能源的利用造成影響。”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解決火電虧損需要從“市場煤計劃電”和煤電矛盾的體制、機制性問題入手,統籌提出解決辦法。

他建議,加快形成客觀反映國內實際的到廠煤炭價格指數,完善和及時實施到位的煤炭價格、發電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同時聯動的煤電聯動政策;同時,加快推進流通領域體制改革,減少中間環節,取締不合理的中間環節收費,並適當通過其他措施解決歷史欠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