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格雷厄姆為普通人設計的投資標準流程

1、 選出所有滾動市盈率低於X倍的股票。

(滾動市盈率=市值/最近四個季度凈利潤)

2、 X=1/兩倍的無風險收益

(無風險收益率為4%時,X=1/8%=12.5)

3、 資產負債率<50%

4、 選擇30家,每家投入總資本的2.5%

5、 剩餘25%總資本及不足30家的資金買入國債

6、 任何一支上漲超過50%就賣出,換股或買入國債

7、 購買後的第二年年底,漲幅不到50%也賣出。

8、 周而復始,能複合盈利15%左右。

本操作流程立足於普通投資人,對投資和企業都不太了解,無法對企業估值和成長進行判斷,商業能力匱乏,本質上是基於統計學,創造了一個低估值指數的波段投資方法,巴菲特稱之為「撿煙頭理論」

顯然,巴菲特雖然堅守他的老師的這套撿煙頭理論賺了很多錢,但他不會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普通人,隨著投資實踐的增加,他逐漸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更高階的投資理論,這個投資理論更適合那些懂投資,懂企業的高水平投資者。

第二部分:巴菲特的投資理論:與偉大企業共成長

1、 選出10年平均Roe >20%股票

2、 能力圈原則,挑選自己看得懂的股票

3、 護城河原則,競爭對手進攻需要付出多少代價?

4、 股東盈餘原則,自由現金流折現估值並附加安全邊際

5、 買入點:3年後按照歷史平均市盈率計算能夠翻倍

6、 賣出點:企業發生根本性的轉折,或者有更好的投資標的出現。

按照這個理論操作,如果懂企業的話,能夠達到年化25%左右的收益率,甚至更高。

各位投資者,當你開車之前,都需要培訓學習理論知識,再實地考試考個駕照,才能上路開車,那麼,我們在股市裡動輒進出交易數十萬,數百萬,如果沒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支撐,大概率會成為七虧二平一賺里的百分之七十,咱們大家先弄清楚投資大師是怎麼投資股票,再老老實實跟著大師操作領悟,希望大家能夠像巴菲特一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總結出適合自己的一套原則和方法,取得好的投資成績。


分享下我的觀點,肯定有區別,一樣的理論不一樣的人理解也不一樣,

1. 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老師,巴菲特因為大學時期看了他的書然後去拜見他。當時格雷厄姆已經是一家保險公司,一家對沖基金的管理人。而且在美國1928年經濟大蕭條年代,格雷厄姆虧了很多錢差點破產,靠岳父借錢讀過難關。後來領悟到買股票,只能買股價比內外價值更低才能降低風險,說白了就是一種套利。

2. 公司有10億資產,股價市值3億,那格雷厄姆就不斷買入這股票,如果回歸就賣了,不回歸就一直等或者加倉直到所謂的舉牌或控股。以前那個年代有很多的破凈股,所以他會買很多一百多家股票。

3. 後來巴菲特去到他公司實習,學到了這種技巧,但是巴菲特的理解是不能太分散投資,偏向於集中控股,但是一樣遵守老師的公式去算資產價值和股價的差異。

4. 再後來認識了查理,而且通過個人的領悟,開始偏向於長期持股好的公司拿分紅和市值越做越大。

太多了,講不完,下次有機會再說吧。


這兩位都是投資界的大佬,如果仔細分析,分析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簡單粗暴的來說

格雷厄姆就相當於直接買個遊戲里的號,這個號原來買家不想玩了,或者玩不下去了,然後轉手再賣給別人,賺這裡面的差價。

巴菲特就相當於自己買個小號,這個小號比較有潛力,然後把這個小號逐漸練大,從中獲利。

個人認為巴菲特開始是受格雷厄姆影響的,但是隨著不想玩的玩家越來越多,號越來越不好買,然後就改變投資策略了,轉為選擇潛力較好的領域或者企業進行投資。與其一起發展。


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主要是「撿煙蒂」。怎麼理解呢?一家公司遇到問題,可能會破產或重組,這個時候它的股價會非常低。如果判斷,目前的市場價格遠遠低於它的破產清算價值(最壞結果),那就可以買入。

巴菲特的投資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受格雷厄姆影響比較大,主要是找這些煙蒂公司投資。但隨著市場日趨完善,煙蒂公司越來越難找,很難再有特別優越的價格。後來芒格的加入,給巴菲特的投資帶來很大的改變。芒格的投資是看重一家公司的成長性,如果一家公司極有可能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那他不惜支付一定的溢價。這一點看起來跟巴菲特的思路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在價格的把握上。所以,開始的時候巴菲特並不接受這種投資方法。

現在我們看到的巴菲特的投資,其實是兩者的結合,既要選擇優秀的公司,又要追求價格上的優越性。隨著兩人的合作越來越密切,他們的投資也越來越成功。值得一提的是,在合作工程中兩人並不是總是一致的,甚至多數情況下會有相左的意見。正是因為這一點,兩人才惺惺相惜。

概括起來就一點,格雷厄姆的投資思路是找問題公司,以遠低於資產價值的價格買入,等著公司破產清算或者被收購。而巴菲特的投資是要選到優秀的公司(未來現金流最重要),賺企業成長的錢。


區別在於:

在格雷厄姆那個時代也就是經歷過大蕭條的那個時代,他的策略主要是看重價格上的安全邊際,也就是說不怎麼關心公司的基本面,而著重去考慮一個價格的優勢,價格足夠便宜,但這種情況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今天看的價格便宜,在日後可能更加便宜,所以說他的這種策略是比較適合於分散投資。

而巴菲特不一樣,他在認識費雪之後,採用了集中投資的方式,更看重公司的質量,他和格老最大的區別就是策略的不同,而你不能去評判一個麻辣的火鍋和一個清淡的鱸魚到底誰更好吃?因為在不同的環境下,投資者採用自己認可的一種方式投資,其實都是正確的。最重要的就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首先說一句,無論是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還是格雷厄姆投資理念,其實都不適合中國,只能作為參考。他們兩個人的投資理念主要的區別有幾個:

第一、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側重於長期的投資,他最推崇價值的投資,其實本身就是一種優質投資,比如世界性的企業,跨國集團企業。這些企業具有資源的壟斷性,或者具有資產的壟斷性。

第二、格雷厄姆自身的投資85%類似於中期投資,投資的時間跨度比巴菲特要短很多,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是以合理價格買入能夠理解的優秀企業,根據不同階段進行投資交易。

第三、格雷厄姆還有百分之十作用的投資,類似於短期投資,而且這個短期投資有一定的側重面,也就是說當偏差達到臨界點的時候格雷厄姆會做出自己的投資選擇,或者賣出或者買入。

第四、巴菲特推崇長期的價值投資,對於企業喜歡進行控股,但是不干涉企業內部的管理,因此巴菲特的投資時間更長,而且投資的數額往往是天文數字,對於普通人來說幾乎無法複製。

巴菲特和格雷厄姆都是喜歡數學,喜歡投資知識和經濟學。巴菲特十二歲的開始嘗試著自己畫股票走勢圖,格雷厄姆十四五歲開始自己獨立投資,他們的做法讓人何其驚訝,因此兩人的區別也在投資理念中得到一定的顯現。

542


很高興的回答你這個問題

1:前者屬於投機,相當於國內的遊資。

2:後者相當於國內的基金。

3:第3點是個人觀點,這兩位到來我大A股,命運最後會給小散戶相差不大,A股專上台各種不服,神秘資金除外。


格雷厄姆是價值投資的開創者,也是巴菲特的老師,其投資理論注重財務報表分析和安全邊際,投資一隻股票往往要做大量的數據分析。巴菲特在價值投資領域是格雷厄姆的傳承者,但巴菲特除了做財務報表分析之外,還會做一些實地考察。「如果你想買一隻股票,你可以直接商場看看它的產品」。


格雷厄姆認為,真正的投資者會利用市場錯誤定價的機會,專註於公司的股息和業績取得成功。「一般來講,價格波動對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個重要的意義:當價格大幅下跌時,市場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明智地購買股票的機會。如果他忘記了股市價格波動並集中精力關注他的股息回報和該公司的經營業績他會做得更好。」格雷厄姆在這裡告訴我們,真正的投資者根據股票背後的業務價值去決定他們是買進還是賣出,通俗易懂說他的風格就是等市場放錯誤,等好的公司出現便宜價格時候買入,巴菲特的風格在投資界應該是總所周知了,他的風格是選股如選妻,反覆認真選擇了一個好的公司後買入並一直持有,比如他買入可口可樂,麥當勞等等股票後幾十年從未賣出,享受了公司的成長,也享受了個人財富的增長,格雷厄姆與巴菲特兩人都投資風格有很強的互補性,因此他們合作一直很和諧!


眾所周知,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已經深入人心,他的核心就是投資具有長期持續盈利能力的公司參與,以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

格雷厄姆更加善於在市場中尋找被錯誤定價的股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為被市場錯殺而導致低估的公司,等到價值回歸到合理區間時賣出。

兩人的操作風格都具有非常高的借鑒價值。學習兩位投資大師的理念,有助於形成正確的投資風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