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奇葩說討論奇葩星球知識共享,陳銘和詹青雲都是高知,他們的打擂

有沒有一種看到知識在發光的感覺?


這已經是我第三次寫陳銘與詹青雲了。

為什麼?

因為太精彩!

自從看過第九期兩位大神對戰,就期待他們江湖再見。終於等到第十五期,男神女神再次狹路相逢。

上次有讀者問我奇葩說第五季哪一期最值得看,毫不猶豫,就這一期!

什麼是高手過招?什麼叫神仙打架?什麼是自帶光環?

這就是!

不過,作為奇葩說的老粉,也友情提醒各位讀者:

如果,你看了這期節目,覺得自己一遍根本沒聽懂,千萬不要懷疑自己。

因為,你不是一個人。

如果,你看了這期節目,聽到了自己膝蓋碎裂的聲音,不要害怕。

多看幾遍,我保證,你會碎的更徹底。

好了,閑話少敘,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場被譽為「神仙打架」的對決,到底牛在哪裡?

發言:高潮迭起

本期比賽的辯題是,「奇葩星球新技術,可以讓全人類大腦一秒知識共享,你支持嗎?」

陳銘是正方「支持」,詹青雲是反方「不支持」。

激動人心的感覺從陳銘發言的第一句話開始。

陳銘:首爾(反方二辯)的發言非常精彩。但,很遺憾,都在射程範圍之內。

說實話,用這句開場有點冒險。畢竟,這麼自信的表態會把觀眾的胃口吊起來,陳銘只有滿足期待,才會讓觀眾滿意。

但,陳銘做到了!不僅滿意,而且超出預期。

當觀眾還在思考「信息」、「知識」、「智慧」到底有什麼區別時,陳銘用一瓶水的例子就簡單形象地澄清了這些關鍵概念,讓抽象變具體,讓無形幻化為有形,掀起全場的第一波高潮

接下來,陳銘更穩、準、狠地一一回應反方對知識共享的幾點質疑。

你擔心知識共享抹殺多樣性。

我用頂級肺科專家有抽煙、有不抽煙的例子,說明「我們在心中的價值排序不會因為共享知識而改變」。

你問「好多人拿知識做壞事怎麼辦?」

我用「高等大學裡面不能開展核博士教育」逐步歸謬,讓「知識普及過程都可能被壞人利用」的常識顯而易見,強調知識共享不背這個鍋。

你說「我就想做一個普通的、平凡的、快樂的人」。

我詳細解釋知識共享的快樂,告訴你「打開門」,才能「看到一個又一個不同而又五彩斑斕的平行世界」。

……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因為陳銘的每一點反駁都情理兼具,生動形象,所以節目現場掌聲不斷。

最後,「愛神」陳銘不忘他的大招,用一個非常實在的觀點,即「知識共享可以救人的命」來呼籲:這樣的世界,你們值得擁有。

詹青雲在陳銘之後發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但面對陳銘狂扳五十幾票的局面,青雲鎮定自若,娓娓道來。

一句「陳銘學長只跟我們區分了能力、智慧和知識,但是我們這道題是在講共享」,以退為進,引導觀眾思考這道辯題的實質:我們今天面對知識的態度,應該是什麼?

接下來,青雲開始層層推理,用嚴密邏輯帶領觀眾一起撥開辯題的迷霧。

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青雲的辯詞中:

有讓人印象深刻的類比。

把這張晶元與百度百科類比,提醒觀眾一旦相信了百度百科,或是這個晶元,相信它所有的訊息和排序,它就是不是我們的工具了,反而可能是別人利用你的工具。

有引人深思的舉例。

知識共享的晶元或許就是《西遊記》中唐僧要取的那坨經書,經書雖然可以運輸、可以複製,但是,取經的路不可以。

借用這個的例子告訴觀眾:知識或許可以共享,但獲取知識的過程不可以忽略。

有讓人回味的金句。

那些知識進步的時代,是人可以否定知識的時代。

如果這張晶元明明只包含了數據,卻號稱自己包含了知識,那麼它是可笑的。如果它妄圖用一套標準化的神經網路取代人世間的億萬種可能,那麼它是可怕的。

所以,與陳銘的發言相比,青雲的辯詞雖然道理偏多,略顯枯燥,但不妨礙她縝密邏輯以及強大氣場散發的魅力。

開槓:酣暢淋漓

如果說三辯發言是隔空喊話,那1v1開槓就是短兵相接。

這也是刷爆全網「神仙打架」的精華部分。

開槓從陳銘開始,首問單刀直入:晶元植入了大腦,大腦還在不在?

詹青雲的回答滴水不漏:那就取決於您方到底想同化什麼。如果您想同化的是知識,是我們已經消化進入人腦中的東西,這個時候晶元統一的是人類的神經網路。

陳銘迅速回擊:不,晶元只同化世界上所有的知識,我們能不能用自己的大腦對存進去的知識進行質疑、挑戰和更新?

由於辯題的核心定義是「知識」,詹青雲開始尋求支持:我們能不能達成一個共識,知識是人腦海中相信為真的東西。

但事關核心分歧,陳銘寸土不讓:不,知識是客觀世界驗證為真的規律,可不是相信!

看到共識沒有達成,詹青雲馬上提供選項,引導陳銘:知識是擺在那裡的一堆事實,還是人相信了的真理?

陳銘迅速給出肯定的回應:知識是可證偽的,是外部客觀世界的規律總結。

這個破綻被詹青雲馬上抓住:知識之所以可證偽,是因為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人相信不同的東西,而你今天用一套標準統一所有的思想,它永遠不可被證偽。

開槓時間過半,雙方平分秋色,詹青雲步步為營略佔上風。

但,更精彩的下半段開始了!

陳銘感覺再糾結「知識」的定義,自己不佔優勢,馬上調整了方向,一招「釜底抽薪」讓全場沸騰。

「對方剛才說熱力學的時候,說開爾文說這個大廈已經落成了,還有半句話被你掩蓋了,他後面半句話是,只有兩朵烏雲飄在上面,對不對?後面這兩朵是不是就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如果牛頓七歲的時候就知道了開爾文的話,我們的物理會往前進步多少?」

這招實在太高!

實際上,詹青雲作為三辯發言時,陳銘就已經聽到了這個漏洞,並用手比劃了後半句的「兩朵烏雲」,但他並沒有剛開槓就質疑,而是在雙方爭執到白熱化時才祭出這個大殺器。

好鋼就要用在刀刃上啊,高,實在是高!

但詹青雲作為大神,回擊地也是鏗鏘有力:為什麼會有那兩朵烏雲,不就是因為那個時代還有人相信這座大廈沒有落成嗎?

這時,陳銘開槓階段最激動人心的一段話說出來了:不,是因為你掩蓋了這句話,誤導了大家的判斷,所以知識壟斷才能帶來知識的控制。

直擊要害,激動人心!

陳銘知道開爾文的演講是知識儲備豐富,能迅速反應過來詹青雲的斷章取義是反應敏銳,最厲害的是,他發現了詹青雲利用知識壟斷誤導觀眾判斷後,馬上把對方自身的行為作為否定對方觀點的有力證明。

掌聲雷動呀,有木有。

因為時間還沒結束,所以詹青雲輸理不輸陣,接著回應:用一張晶元統一所有的思想,纔是永恆最大的壟斷。

……

由於雙方時間只有45秒,所以這麼棒的開槓只能戛然而止,但,這精彩的90秒,幾刷都不為過。

兩位大神的脣槍舌劍,讓我們見識了:知識,真的可以讓人閃閃發光。

結辯:意猶未盡

發言和開槓已經讓我們領略了兩位大神快速的反應能力、強大的知識儲備、高超的辯論技巧,但,好戲還沒完。

蔡康永和薛兆豐發言結束後,詹青雲與陳銘又分別作為雙方代表,發表了30秒的結辯。

青雲的發言從自己求學、支教的經歷出發,向觀眾說明山區的孩子更缺的是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缺的是教他們怎麼用知識的人。

並以此說明,共享知識其實是在扼殺知識。

這段結辯,青雲結合自身經歷,讓辯題更落地。

接下來陳銘的結辯,在青雲的基礎上,做了一個升華。

不僅回應了反方最初的梗「清華大學解散了」,更指出這個晶元可以節約孩子們死記硬背的時間,大學可以致力於研究創造性、突破性,拓寬知識晶元的邊界,不斷地向未知邁進 ……

結尾的一句「我們還有星辰和大海」,更是餘音繞梁。

這場比賽,讓我們見識了「神仙打架」真正的模樣,更讓我們明白:什麼是知識的力量。

感謝棋逢對手的兩位大神,正是他們激發了彼此的鬥志與潛力,才讓這場比賽呈現了極高的水準。

也許,這就奇葩說的魅力所在,它讓辯手們有了展示風采的舞臺,也讓作為觀眾的你我有驚喜、有震撼、有收穫、有期待。

下一篇,我們《奇葩說》繼續!


文:翟桃子原創

圖:《奇葩說》,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翟桃子。


先看下這波精彩的「開槓」,真的是很帶勁啊。這波被網友稱之為:神仙打架的辯論。

這場辯論賽中,陳銘不僅用對方的辯證驗證了自己的立場,還因為能夠猜到對方的論點而展現出來的知識儲備,簡直就是全場最佳。

就像高慶一說的,別人表現出來的是100分,可能準備了120分,而陳銘準備了500分!


這個開槓是超級精彩的。

他最精彩的地方是讓你發現雞同鴨講是可以拉到同一個頻率。並且竟然是可以溝通的。這都能溝通還有什麼不行?

其實相信很多人看了半天都很懵逼,他們每一句話都能聽懂,但是合起來就不知道他們在爭什麼了,爭的結果怎麼樣,反正就是看了半天覺得兩邊都很牛x。因為他們為了爭奪爆發出來的手段,反應和知識點實在是太閃耀了!

其實辯論到了這個時候,其實大家能甩的招數都甩完了,剩下的就是拼內力了。即是說把題目的定位拉到對己方有利的位置。

其實把神仙們舉的例子換個不那麼高大上的比喻就好理解很多了。

陳銘認為:

知識是可以統一的,並且是有好處的。舉個例子假設1+1=2是個很難的需要很長時間去研究的知識點,將1+1=2這個知識點用晶元統一輸入各個人腦海中,大家就擁有了計算1+1=幾的能力並加以使用,人們不用花時間去從起源部分去了解和學習和記住1+1=2,這樣可以省了很多時間。

詹青雲進行反駁:

知識是人類主觀認識為真的東西,統一知識是變相統一認知。舉個例子,1+1=2是客觀事實,但作為知識統一消化進人類的腦裏。之後全人類就很自然會認為1+1=2是合理的,理所應當的甚至不可改變的,它會變成一個標準。當有人提出1+1≠2時全世界的人可能都會站出來反對它打壓他。這種壟斷是可怕的,當這種打壓形成,1+1=10就沒辦法出現,計算機就沒辦出現。

陳銘說:

1+1=2是客觀知識,1+1=10也是客觀知識,之所以會由統一知識變成統一認知,是詹青雲掩蓋了1+1=10可能存在,這個知識點,所以大家誤以為這個世界只有1+1=2。造成這個的原因是詹青雲的做了一個知識壟斷的操作,而如果不掩蓋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把鍋甩給詹青雲。

詹青雲沒有時間解釋為什麼說晶元統一知識的同時也是在統一思想。只能一句話結辯,用一張晶元統一思想纔是最大的壟斷。

為什麼說是雞同鴨講?其實大家都知道,

陳銘說的是理想化的情況,陳銘把所有統一進晶元的知識都視為已經被證偽的客觀世界的規律的總結,即便有一天發現當年證偽證錯了或者證漏了我們還可以對用大腦對知識進行質疑修改和更新。並修改晶元。

而詹青雲說的是現實中或者更接近現實中的情況。那就是能被統一的知識都是經過人類信真才會存在的。他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可能根據當時的標準是真的,現代的標準是偽的,未來的標準可能又會是真的。它們中存在可變因素,統一知識即強迫所有人以一套標準去認知,會抹殺存在可變的那一部分。

然後基本上就是一個人站雞,一個人站鴨,觀眾就在理想和現實中來回跳他說的好對,她說的也沒錯。廢話當然都沒有錯,無論站在理想上的人,還是站在現實中考慮的人都不會覺得自己是錯的。其實他們根本就是屏蔽掉了對方因素不願意結合的兩套標準,其實大家都沒有察覺,不知不覺裏關鍵已經變成你更站哪方的前提條件,而不是論點了。但最神奇的是他們竟然能統一到現實裏,雞與鴨的對話竟然能完全相互理解並準確的迴避和挑漏,說的像真的一樣。這是非常出奇的!

(ps:這裡說的雞鴨是指代兩人站在好像相似卻完全不同的標準上,雞鴨都是鳥但完全不同,做的比喻並不是侮辱)

陳銘說的沒有錯,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當所有人都開開心心的用著十進位,你突然跳出來說個二進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現實和理想往往是有差距的。詹青雲強調的就是這份差距。

最歷史的例子就是,當「地心說」作為一個晶元知識被統一到所有腦海里時,研究了一輩子說日心說的哥白尼不敢說,跳出來宣傳它的布魯諾被直接架起來燒死了。「地心說」無疑是當時人們認可的知識,那個時代不是沒有天文學但地心說在那時不可證偽,日心說也是後來人認可的知識在當時也無法證偽,而現在我們知道了不但有日心,整個太陽系可能都在不知道繞著誰運行著。

地心說時代就是晶元統一的時代,而哥白尼就是那個第一個更新和挑戰知識晶元的人。

換句話說人類並不是全知全能的,人類的知識裏幾乎一定是有真知有認知,是需要不斷更新換代的,它是由當時的人類依據已知知識確定的,它既不像陳銘說的那麼理想,是已證偽或者當下可證偽的。也不像詹青雲說的,一旦統一了以後就完全無法改變的,只不過改變會變得更難,代價更大。他們都屏蔽了對方的標準和需求

就是因為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標準,加上神仙級別的辯論技巧,他們就像玩擊鼓傳花了一樣,誰說觀眾就覺得誰說的對。時間到了花在誰手上誰就有優勢,所以詹青雲其實沒有輸只是他沒有時間再說一段站在她標準的出法的辯駁。

然後大家就像看了一場神仙打架一樣,雲裏霧裡不知道哪邊是對的,但是覺得都好牛x

最後論點說完了,說一下辯論

不得不說就這90秒辯論來看不得不說陳銘真的更仙一點,請注意我不是說論點,而是知識儲備或者辯論準備。

詹青雲用的開爾文物理大廈的例子可能是事先準備的也可能是臨時起意的。但是陳銘當場說出下半句兩朵烏雲,並且準確說出掀起物理學狂風浪潮的兩朵烏雲是什麼,這就是純靠知識儲備了或者對對面觀點的預見了,如果他沒有用ipad當場在查的話。並且用的時機也非常講究,在時間將到的時候甩出,根本不給對方有準備反應的時間。而大家也看到了,就辯論勝負關鍵而言,這個知識儲備是給了對方效果上的暴擊的。

雙方都很厲害,但從表現上說陳銘更令人驚訝一些。


感覺就是一對高級知識分子夫妻在家討論各自收入是該各自花還是該放一起花,逃……


謝謝評論和點贊 我所說的低估從來不是我們(觀眾)低估了陳銘 而是在奇葩說舞臺上 在黃執中 馬薇薇 邱晨 肖驍沒做導師的前幾季 即便大家也說陳銘好 但陳銘的好從沒放大成這樣

以下僅個人觀點 不當之處感謝批評~~~~~~~~~以下為原答案

陳銘是一直都被低估的選手吧 他真的很招人喜歡

因為他的論點很正面 (即便是不夠正面的持方他也可以說的很正面) 我感覺陳銘老師是很有個人魅力的人 他應該是很懂得生活 很懂得愛 所以他打情感題的時候讓人動容 他知識面廣 所以打非情感類也可以講的很深入個人感覺因為四個bbk作為導師的緣故 陳銘的潛力和光芒被他發揮到了更大值 導師們大概知道他好真的好 但沒想到還可以好的這樣他和詹青雲的開槓 真的是太經典了 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互抓漏洞 直擊要害 詹青雲學法律的 她的辯論很會放大危害 偷換概念 轉移焦點 是一種很精明的辯論 你會在她的辯論裏不自覺的感覺自己進入了反方的圈套 其實更可能是進入了詹青雲的圈套 我承認她很厲害 我也覺得她生活中還是一個很理性很尊重別人的人 但比較之下 我更愛陳銘嘻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