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江南春》

關於杜牧,我曾在品評其《遣懷》一詩時有過粗略介紹:其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那麼,可以粗略的判定這首《江南春》也是首詠史抒懷詩。

下面我來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解析下這首詩。

千里鶯啼綠映紅――「千里」形容範圍廣、區域大;「鶯」指的是黃鸝之類的小型鳴禽,體型纖細瘦小,嘴細小,鳴叫聲尖細而清晰。「綠」是綠樹;「紅」是紅花;那麼「綠映紅」指的就是綠樹映襯著紅花了。因此,這句詩的理解就是:到處都是鶯鳥歡快的啼鳴聲,還有那綠樹映襯著紅花。

水村山郭酒旗風――「郭」是城郭,引申為城鎮之意。「酒旗」指的就是酒館前掛或插著的標誌旗。那這句的理解就是:水繞著村寨,山圍著城鎮,小鎮上的酒館門前,那酒旗迎風飄揚著。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的就是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總稱。由於佛法興盛,帝王,尤其是梁武帝蕭衍非常信奉佛教從而令當時興造寺修塔之風盛行,故南朝寺院眾多。這裡的「四百八十寺」應該是個虛數,指的就是寺院眾多。這句詩就比較好理解了:南朝廣建寺院,但現在(詩人所處時代)還有四百八十多。

多少樓台煙雨中――「樓台」指的是寺院中的樓閣亭台。那麼,我對於這句詩的理解就是:這麼多的樓台還靜靜地佇立在這煙雨之中。

由上,為這首詩的做個整體概括:到處都是那鶯鳥歡快的啼鳴聲,還有那綠樹紅花的美景;不遠處,只見那小鎮酒館前的酒旗在迎風飄揚著,再看看四周,成山圍水繞之象;放眼遠望,只見那一座座寺院高聳挺立;望著這麼多的樓台靜靜地佇立在這煙雨之中。(「我」忍不住感慨萬千。)

詩人想表達什麼呢?(他在感慨什麼呢?)

這讓我想起了「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的感想來。那一座座寺院佇立於煙雨之中,它們不僅在訴說著曾經的熱鬧與輝煌,也更在傾訴著如今的落寞與孤寂。而詩人通過這些不會言語的寺院來告訴別人:物是人非事事休,繁華落幕終歸靜,唯有煙雨伴千秋!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景怡人,以物感人,若不細細咀嚼玩味,其感慨之情較為難覓。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杜牧的這首《江南春》,我也很喜歡,這是首很美的詩,從詩的題目開始就很美,後面每句話都很美,尤其最後那句「多少樓台煙雨中」,美到不可方物。

這首詩的大意我就不介紹了,應為意思不難理解。

很明顯這是一首描繪景色的詩。說到描繪景色,晚唐的詩人杜牧有其獨特的能力。杜牧總能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內,描繪一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

杜牧描繪景色就像攤開畫紙畫一幅巨幅的山水,我有時候把杜牧稱作「畫家詩人」,讀他的詩,就像是看一幅幅山水,愜意得很。

看這首《江南春》,詩人明明就在一處站著,卻描繪出了千里的江南美景。

從詩的一開頭,讀者就好像是坐上了跟隨著移動的航拍鏡頭,俯視南國大地。地域千里的江南,黃鶯在快樂啼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依山的城郭,傍水的村莊,在風中招展的酒旗,這一切都盡收眼底。

怎麼樣,是不是有種看風景航拍的過癮?

別以為這樣就結束了。鏡頭繼續移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座寺廟一一展現眼前,多麼的壯觀、多麼的巍峨。嘿嘿,最後來一句,多少樓台煙雨中。煙霧迷濛的江南啊,朦朧的隱隱約約有多少的亭台樓閣啊,這一迷濛的視覺,在數量上遠勝於那四百八十,將江南的所有建築全部收入一句話中,妙哉!

再回頭讀一遍整首詩,前兩句「綠映紅」、「酒旗風」,最後一句「煙雨中」,驀然發現,在短短几字間,連天氣都發生了變化,前面是晴空,後面便是水天一色了。噢,我們是在移動的鏡頭之上!

真是過癮!比看山水畫還來勁!

對應所描繪的江南勝境,以「江南春」為題真是名副其實。

實在是很妙,詩人看似輕柔點綴的幾個字,卻描繪出一幅大氣磅礴的江南畫卷,這就是杜牧的功底,非常深厚。

這是我對杜牧《江南春》從藝術角度的賞析。

然而現代很多學者對這首《江南春》還有另一番解讀。

就是針對杜牧詩中的最後兩句,指出杜牧是在借古諷今。因為杜牧所處的晚唐,大唐江山已經傾頹。此時唐憲宗醉心自己的一點小小成就,不死積極進取,居然一心事佛,幻想長生不老,在此時期,僧尼佛像的數量持續上升,寺廟等的實力不斷加強,進一步削弱了政府的力量。

杜牧是持反對佛教態度的,在這藉助南朝時期幾個朝代大肆事佛,最後都成一場空的事實,來諷刺當今朝廷對佛教的態度。

以上是從政治角度來分析《江南春》,相對的格調就沒藝術層次那麼令人愉悅了。


原創作品,請勿抄襲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杜牧的"江南春"千百年素負盛譽。"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似乎展開一幅長卷,又似移動的電影鏡頭,千里江南,黃鶯歌唱,綠樹映紅花,臨水村莊,傍山城郭,迎風酒旗,一一展現,第一句自然景色,第二句人文景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前兩句講江南春景明媚,這兩句把人帶入迷濛煙雨中,增添一種朦朧迷離色彩,這使江南春色更加豐富多彩,「南朝"兩字增添了悠遠歷史色彩,至於四百八十寺,只是強調數量多,而非實指,實際上,數量還可能更多。

這首詩,要表現的就是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廣闊深邃和迷離,是詩人對江南景物的神往和讚美。對這首詩,有人提出"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佞佛,唐朝杜牧時代佛教仍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此,認為後兩句是諷刺,其實,杜牧反佛並不等同於對歷史遺留佛教建築有厭惡,他在宣州.池州常去一些寺廟,還與僧人交朋友,他有不少詩中寫過江南寺廟,如"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表明他對佛寺的欣賞留連,如果說在"江南春"中有一點歷史感慨,則是可能的。

周元亮畫。千里鶯啼綠映紅,鄭午昌畫。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

吳石遷畫。多少樓台煙雨中。


《江南春》原文如下: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每次讀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總會想到與杜牧同時代李商隱寫的詩句「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莫名的感覺他們之間似乎有著某種聯繫。

南朝當時的社會現狀是皇帝和大官僚們都崇尚佛法。因此建了很多寺廟。而到了唐朝更是發展到了極致,皇帝甚至半夜三更和臣子討論鬼神,而不是黎民蒼生。

詩言志。詩人的思想都是深邃的,眼裡的「景」不只是「景」,更重要的是情。借景抒情是詩人慣用的表達方式。

要欣賞這部作品,先從詩人描寫的景物分析。

題目既然是《江南春》,寫的應該是整個江南春天的全景,詩人用了28個字,就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副江南的富麗而又多姿多彩全部的景象。並且把陰雨時的江南和晴空萬里的江南都寫的令人心馳神往。可以說,展現在讀者前的更像是一副水墨丹青畫。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人的眼睛當然看不到千里,那麼,詩人為什麼會這樣寫呢?作者看到的一定是眼前的景象:紅花在綠樹中掩映,近處是臨水的村莊,遠處可以看見依山而傍的城市,有迎風招展,飛舞的酒旗。作者看到的一定是眼前的這些,從而聯想到整個江南大地的整體景象。整個江南的真正的景色。鳥語鶯啼,花紅柳綠,酒旗招展。所以說「千里」。

在詩人的眼裡,晴空萬里的江南忽然美不勝收,固然令人心醉神馳。和那些精心打磨的園林相比,這裡的景沒有一絲人工雕琢的痕迹,江南的繁華美麗都是天然的,而且鋪排在整個江南大地上。真正的江南春原來是這樣的,讓那些未到過江南的人浮想聯翩,心旌搖蕩。

江南的美並不只表現在萬里晴空之下。不知勾起了詩人多少追憶?江南之大,陰雨時的樣子詩人是經歷過的,不知多少次詩人曾行走在煙雨蒙蒙的江南的巷子。

所以詩人又接著陰雨綿綿的時候,陰雨下的江南,美的更多的是深邃和迷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江南之廣闊,不可能同時都是晴空萬里,一定也會有陰雨綿綿的地方。

這裡簡單說一下「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含義。由於南朝的皇帝和大官僚都信仰佛,可以廣建寺廟,「四百八十寺」是形容寺廟建築之多,是虛數。而杜牧所處的時代,更是佛教蓬勃發展的時期。杜牧本人崇尚的是儒道,他並不信仰佛教。

詩人在描繪完了江南的晴空萬里的景色之後,感覺光是這些還不夠豐富。

這隻能代表江南明朗清晰的一面,所以詩人又繼續深挖出精彩的一面。那就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身就給人一種神秘深邃的感覺,詩人卻又讓這些樓宇掩映在迷濛的煙雨中,更增加了一層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一副水墨丹青畫和前面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麗的畫面相映。使得「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多姿多彩。想到歷史上的「南朝」,更增添了悠遠的歷史色彩。

整首詩表現出了江南特有的景色,山多,水多,花明柳綠,色彩豐富。色調錯落有致。層次豐富,有立體感的江南,美不勝收令人心馳神往的江南展現在眼前。

無論晴空萬里。還是煙雨蒙蒙,江南的景色都令人神往,令人心醉。

這首詩除了寫江南的美,美景的背後詩人也有隱憂。從南朝開始就大興土木建築,修建了數不勝數的寺廟,建造寺廟必然造成國力衰弱,所以這句話表現了詩人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審美之中有諷刺,有一種說不出的深邃的思想。

詩言志,在借景抒情,詩的內涵才會更加豐富。詩人也不想再看到統治者「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復「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杜牧這個人,詩歌寫的極好,但是為人風流放蕩,當年他在揚州做官的時候,就是白天辦公,晚上狎妓。離開揚州之後,還寫了那句極富盛名的「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江南春,是杜牧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也是千古名篇。僅僅二十八個字,寫出了江南景緻的優美,也寫出了江南獨有的深邃與迷離。

且看全詩: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我先用白話文翻譯一下這首詩,我盡量保持詩歌的美感:

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發出動人的歌唱,紅花和綠葉形映成趣,

村落依山傍水,迎風招展的酒旗,美不勝收。

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籠罩在煙雨迷離的江南美景之中。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江南到底有多美?我自然是沒有去過,但是讀了這首詩之後心嚮往之。這句是開頭的兩句就已經讓人心神蕩漾。詩人十四個字從宏觀上概括了江南的美景,彷彿一幅畫卷鋪陳開來。千里二字極為重要,沒有這兩個字就顯示的小家子氣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當江南遇到煙雨,又該怎麼樣呢?能不能碰到丁香一樣的姑娘不得而知,但是光是若隱若現的建築物,就讓人看到了江南的深邃。這種深邃不僅是時間上的,還是空間上的,南朝二字說明了江南歷史的悠久。

整首詩都是出於對江南的讚美之情,很多去過江南的人流連忘返,不僅是江南的美女,更是一種來自於內心對於景色的讚美。

很多人對於這首詩還有不同的看法,杜牧寫這首詩是反佛的。如果這樣的美景還是讓人產生厭惡,那麼世間就沒有什麼好留戀的了。

單純的美景觸動產生的好詩。我想這首詩就是這樣簡單。


杜牧《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表面上讀來是一首寫景詩,實則是一首諷喻之作。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一一《江南春》。唐。杜牧

春滿江南,花紅葉綠,鶯歌燕舞,處處都是迎風招展的酒旗,來往於酒肆間的客人絡繹不絕,倚水而築的村落,傍山而建的城郭,格外的秀美。建於南朝時的諸多寺廟,依然佇立於煙雨濛濛的江南。

一幅春意盎然的畫卷橫陳在面前,那美能觸動心弦,令人沉醉。然而在如此唯美的畫卷之外,是詩人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安史之亂將鼎盛大唐陷入到奄奄一息的境地,再也無法重歸昔日的榮光。表面上風平浪靜安寧泰平,無法逃避一場場腥風血雨,大廈將傾,卻又有多少人「暖風熏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借古諷今,詩人對晚唐的帝王將相們一心佞佛、荒廢政務、醉生夢死的無限的憤慨與悲嘆,從中可以品出杜牧是反對佛教文化肆虐的憂忿又無可奈何。韓愈的《論佛骨表》也表明對佛教文化侵蝕本土文化、道德倫理的擔憂與不滿,慘遭貶責。反對佛教文化的頹廢是很多飽學有識之士的共識,所以杜牧如此諷喻,就自然而然了。

杜牧(803一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陝西人。晚唐傑出的詩人、文學家,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其《阿房宮賦》洋洋洒洒、氣勢磅礴,一詞一句,皆為經典,可謂賦體文章之極品,放眼古今,難有超越之作。

杜牧的詩耳熟能詳,廣為傳唱!我就姑且羅列幾首,供大家回味!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去,牧童遙指杏花村。

《贈別》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有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借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遣懷》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楊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為您寫詩,為您讀詩!負薪映雪感謝你的閱讀與關注,圖片源自網路,著作權歸本人所有!)


唐詩浩渺的蒼穹里,曾湧現出了無數如繁星般熠熠生輝的偉大詩人。在詩壇有著「小李杜」美譽的晚唐詩人杜牧,即便在群星薈萃的唐文學天空,也無疑是其中最為亮眼的明星之一。杜牧一生文學貢獻卓著,無論是詩、賦還是古文,都在唐文學史上留下了獨樹一幟卻又濃墨重彩的一筆。

杜牧詩往往表現出辭章精工與氣勢浩闊兼收,立意曲遠與情韻跌宕並存的鮮明特點。其詠史抒懷詩往往於拗峭多變中力矯時弊,使人讀來既能感受其情韻之美,又能引發讀者憶古省今之深思,其中尤以《過華清宮》、《泊秦淮》、《江南春》等詩為甚。愚現就《江南春》作出個人賞析,煩請同好師友指正。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詩文白話淺析:千里江南處處鶯歌燕舞柳綠花紅,近水遠山內城外郭時見春風浩蕩酒旗招展。南朝古廟金碧輝煌星羅棋布,重重疊疊的樓台在朦朧的煙雨里,顯得那般悠遠深邃迷離神秘。詩人以繪畫般精工的技法,僅短短二十八字便描繪出了江南春景的壯闊綺麗之美!其意境之華美,文思之開闊,手法之峭拔,立意之高遠真無愧於他那支「縮千里於尺幅」的生花妙筆!縱覽全詩,真真是畫面宏闊、思接千里。詩中靜景動景輝映成趣,遠景近景相得益彰,於多感官融合多角度鋪排中,把一派山明水秀柳綠花紅的江南景象生動地呈現於讀者眼前。同時詩文既展示了江南春景中色彩富麗、煙波浩渺的自然景觀,也凸顯了城郭層疊、古建悠朴的人文景觀。而前後句之間看似自然對接,實則匠心曲婉用意頗深!何以如此?詩人到底要把讀者的思考引向哪裡?我們可以從詩人生活的時代與創作背景中管窺究竟。杜牧生活的晚唐時代,唐王朝已作大廈將傾之勢。彼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牛李黨爭等危艱局勢正一點點侵蝕著這個巨人的身體。而當時執政的憲宗因醉心於平定淮西的微末成就,不僅躺在功勞簿上醉生夢死,還痴心妄想地做起了長生不老的春秋大夢。如此,他便如南朝諸皇帝般一心事佛,大興寺廟,耗費了大量的國庫財力。韓愈曾上書《諫佛骨表》予以勸誡,卻險些丟了性命。後憲宗終於被太監殺死。但其後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興倡佛事,導致全國僧尼之數日漸眾多,寺院消耗日益加劇。如此危艱局面自然地激起了詩人的深深憂慮。詩文中「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字面粗看是表現江南春景的美好,實則是對昏庸當政者苟安眼下、歌舞昇平、倚紅偎綠、醉生夢死的奢靡荒唐生活的有力諷刺;詩文後兩句,借南朝遺留寺廟之眾引南朝覆沒之往事,以告誡當政者牢記前車之鑒,不要重蹈覆轍。全詩採用典型的「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前文對眼前美景的華麗鋪排,與後文對往世的沒落凋敝的描摹,形成極其鮮明的對比。如此強烈的跌宕反差中,詩人借詩文對當朝統治者的警醒與告誡自然顯得力拔千鈞、撼人心旌。而這樣高妙的手法,令今人讀來也不僅僅細細品味到了江南春景的美好,更難免因詩人那顆憂國憂民心所發出的鏗鏘之聲而深深嘆服!一家之言,惟願移樽就教,不吝感激!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

遼闊悠遠的江南,千里一覽無餘,到處是鶯歌燕舞的蓬勃氣象,叢叢的綠蔭,簇簇的花紅,相互影印在山水間,美不勝收,那臨水而居的村莊,依山而靠的城郭,隨處可見酒旗招展在嚯嚯風中,飄蕩紛繁蕪雜,多麼地令人嚮往不已。

這樣的春景中,這樣的熱鬧里,不由地想起那些朝朝代代興建的廟宇,在歷經風雨後,仍然還屹立的四百八十座寺廟,哪些蒼老了時光,哪些古樸了歲月,哪些愈發日久沉香了,哪些還在演繹歷史風雲的繼續,一切朦朧、迷離在春日的煙雨蒼茫中了。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在江南,在水鄉,在柳綠山青各色映照下的萬紫千紅中,江南美,美在千姿百態,美在柔情似水,還美在寒煙碧翠的一幅幅畫卷中。江南的美,如詩如畫是美,小橋流水是美,山野村郭是美,樓台煙雨是美,瓦灰色的牆垛和瓦灰色的天是美,庭院殘垣夕照亦是一種殘破的美。江南美,還美在詩人們的徽墨下,一點點泛起清香沁脾。不管是在江南江北,千山萬水都飄紅掛綠,處處鶯啼聲聲,依水而居的村莊,靠山而立的城郭,還有迎風招展的酒肆旌幡,微微飄揚著。這江南真美。江南的美,承載著千百年來滄桑、變幻的洗禮,一座座清靜古樸的寺廟,虔誠在歷史煙雲中多少年了,經過風雨交錯的蕩滌,歷經朝代更替的風雲變幻,卻無法改變的內蘊之美,是江南獨有的氣質美。

「古寺」、「煙雨」、「曲徑」、「花木」、「山鳥」、「鐘聲」、「綠樹」,許多與通幽意境相輔相成的麗詞清句,都成為詩人們筆下競相擇選的優美辭彙,都成為山水詩中的特定主角,人人用之,字字達意,蘊育的內涵卻未盡相同。

唐代詩人常建有一首題壁詩《題破山寺後禪院》,詩道: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歐陽修曾評此詩頷聯:「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沒有親臨其境,切身體會,不能效仿之,精髓之處,實則心靈之花,無人能替代當時意境中。可見,由心而發多麼地重要,這首題壁詩是不是這樣的呢?隨著詩人的腳步和心緒慢慢走進去,看看怎麼樣的初心下樸素著一顆怎麼樣的真實情懷。他說,清晨一大早,我便去了這座古廟,那旭日初升,太陽剛好照著寺廟的樹林子。這裡的「高」是指高高的林子嗎?據說,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這裡的「高林」兼顧了對寺廟的頌揚之意,佛堂光照,有一種敬畏的虔誠。穿過一條幽靜的小路,路旁竹林蓊鬱,清幽地通向後院中去了,原來在禪房的深處啊,一派茂密昂然、花木叢生,這美妙靜怡的環境令人如痴如醉中。遠眺處,一座山,山上披著金色的霞光,在霞光映照下,雀鳥們歡快愉悅地在自由飛翔著,有「鳥鳴春澗中」的異曲同工之妙,皆山空、鳥歡。這般美妙下,走近清清的潭水邊,潭水中天地、身影俱在,空明而清澈,似又什麼都不在的恍惚。此時,萬物寂靜,聲響寂滅,只有遠處不經意傳來一聲聲寺鐘的迴響餘音環繞中。

寫寺廟,寫清晨的寺廟,寫寺廟裡行行進進中覺悟,是最難寫意的,古寺之幽,幽在禪意,古寺之莊嚴,嚴在也有生命的活潑,古寺之空,空在一物一景中,古寺的古樸和佛性,全然在物象的內里延伸中體現個中的況味,詩人也在這樣的純凈透徹里開悟了人生的真諦,對於隱逸、禮佛、參禪的想法更加明朗、清楚了。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白居易的《遺愛寺》,也有著同樣的心境。「手中擺弄著一塊小石頭,詩人坐在一條小溪旁,小溪旁邊的是一座寺廟,寺廟旁有一條開滿花兒的小路,沿著這條路徑,一路上行去,隨時可傾聽到鳥語們的啼叫,可以聞見泉眼細語聲聲潺潺地在流動。」這首詩妙在詩人用意簡單,描寫簡單,章法也簡單,卻表現出了一花一世界的空、靜、透,隨手拈來,得來全不費工夫。「石」、「溪」、「花」、「寺」、「鳥」、「泉」,幾個特別獨立單薄的字,經過詩人的嫁接組合,卻有妙手天成的自然之效,黏合無縫。

「花木」、「小徑」、「鳥」、「鍾」、「林」、「泉」等字詞,在抒寫廟宇的古詩詞中出現頻率更高,其表達出的意境更符合古寺的超脫之美,別於對俗事塵世的描摹。

不食人間煙火氣,寫古寺山廟的古詩詞極少,能與《題破山寺後禪院》媲美的就更少了。不過,唐朝詩人中,還是不乏將寺廟和山水寫意得生動清幽的。王維《過香積寺》詩道:「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崔顥《游天竺寺》中說:「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陽曉。澗泉爭噴薄,江岫相縈繞。直上孤頂高,平看眾峰小……鳴鐘集人天,施飯聚猿鳥。洗意歸清凈,澄心悟空了。始知世上人,萬物一何擾。」張祜《題杭州靈隱寺》詩云:「峰巒開一掌,朱檻幾環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五更樓下月,十里郭中煙。後塔聳亭後,前山橫閣前。溪沙涵水靜,澗石點苔鮮。好是呼猿久,西岩深響連。」白居易寫意《雲居寺孤桐》曰:「一株青玉立,千葉綠雲委。亭亭五丈余,高意猶未已。山僧年九十,清靜老不死。自雲手種時,一棵青桐子。」通禪禮佛之人,詩歌中往往浸透著一種透亮的清洌,能讓人沉靜下來,也能使人沉浸其中,心醉不願醒來。

寺廟在山水中,走進山水的深處,或在不經意間,遠遠地有輕輕的寺鐘一陣陣傳來。

安靜地棲息,詩意地棲息,有一處桃花源,便是最真最美最樸實的寫意。這就是古代詩人詩詞中的鄉野山村了。這些詩歌多來源於最現實中底層的生活寫照。《過故人庄》便是其中的代表。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說:「我的一位老朋友煮好了米飯,弄了燒雞,他邀請我去他家做客,他家在鄉下農家中。這裡的邀請正是一種親密走訪時的自然之態,說明這樣的邀請或許不止這一次。朋友的家綠蔭樹木環繞,青山橫斜在城郭外,這是一幅絕佳的水墨丹青,不經意間就點墨幾許。對著一塊苗圃,兩人斟酒喝開了,邊喝酒,邊探討莊稼、菜地,一幅樂融融的友情圖躍然紙上。這二人喝了還不盡興,再次約定哪一天再見面,再喝酒。喝什麼酒?菊花釀造的就好啦!」孟浩然將最為平淡的鄉村鄰里之間走訪,描寫得樸素、淳厚,「故人」、「田家」、「綠樹」、「青山」、「桑麻」、「重陽」、「菊花」,這些本來很常見的辭彙,經過詩人的加工、組合,又達到了另一種親近效果,猶如眼前,引發共鳴。

古詩詞中,描寫鄉里農村邀約聚會的詩歌尤為少見,孟浩然擅長這種樸實無華的文筆,在林林總總的詩歌派系中獨樹一幟。聞一多評此詩:「淡到看不見詩。」

孟浩然的世界裡多有山村的樸素美好,同樣,隱居南山下的陶淵明,一首《歸園田居·其三》中的樸拙情懷,與孟浩然《過故人庄》的農家寫意,同樣有一種返璞歸真的獨特韻味: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在南山下過著隱居的生活,耕作勞動,吟詩作賦,樣樣件件都沒落下。文人也,農民乎?或是,或都不是了。隨心所欲地看待,自然而為地行之,這就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給予後來人營造的一塊「悠悠見南山」的一畝三分地。

陶淵明做農活,種豆了,他種在什麼地方呢?他自己的「自留地」——南山下。好吧,做一個農人,先播種、常護苗、善修剪、勤除草,方能有好的收成,來看看陶淵明是怎麼開展農活的呢。「草盛豆苗稀」,我們看不到他如何耕作,不過已然看到了耕作的結果,雜草茂盛,豆苗稀疏,這農作物似乎長勢有點差強人意。本該肆意地生長,卻被野草佔去了地盤啊。陶淵明儼然不熟悉農務活路和作物的生長規律。眼看這樣的情形只可能歉收,不行啊!須得想想辦法。於是,他早晨起床後,便將除草當成了當日的重要事情來做。這裡的「理」字尤其好,說明陶淵明對此事正努力盡心中,但是,畢竟不是真正的農人,陶淵明認真地干到月亮出來了,才扛上鋤頭把家返。而由於「業務」的不熟,導致勞作時間延長,可是,這樣的懊惱並沒有在他的身上體現一絲一毫,反倒是心情愉悅,邀一輪明月清輝同行,這種情懷是何等浪漫與逍遙。那罅隙里長長的草木帶露,沾上了衣裳,這衣裳有什麼可惜的,只要沒有違背自己的意願,沒有打擾此刻美好的心情就行。

全詩句句樸實,文風、文筆,皆不加修飾,平淡意簡,卻又在簡單中蘊涵了世間天理之道,一個「願」字,便是他出世的全部真實想法,「願」或「不願」,不是誰能強加的,包括社會、壓力、人事、境遇等等,也不是誰能改變的。唯有一顆樸實、單純、安靜的初心,才能保證生命的真實和生活的恆定,那就是自己想要的日子,心內願意,說好,那就好了。

農家與山寺皆拙樸,而農家與山寺外面的世界,它們毗鄰的山水風光還是有些微區別。農牧牲畜在農村常見,但不會出現在寺廟之中。鐘聲木魚是寺中必備,但農家不一定有。不過,小溪、清泉、飛鳥、竹林、花紅,這些清新的景物,山村和山寺一般皆有。

上方鳴夕磬,林下一僧還。密行傳人少,禪心對虎閑。

青松臨古路,白月滿寒山。舊識窗前桂,經霜更待攀。

「林下」、「青松」、「古路」、「白月」、「寒山」、「桂花」,詩人們似乎眾口一詞,都喜愛將這些美妙的辭彙鑲嵌到詩歌中,因為感觸,因為情景,因為筆法,也因為個人的經歷與側重點,一樣的辭彙表達出來的意境卻大不相同,樹林有密的,也有疏的;青松有幽靜的,也有微微風中的;古路有荒僻的,也有情趣盎然的;白月有迷濛的,也有皎潔的;寒山有遙遠的,也有近在眼前的;桂花有暗香浮動的,也有幽幽傳來的,每一種描寫都是每一個奇妙的姿態,這就是中國文字的魅力所在,也是大千世界物象的魅力感悟,形形色色,高高低低,遠遠近近,都是一重山水一重天,在美好在詩人的筆下競相呈現,美不勝收。

水墨江南,處處有情,樣樣有意,延展開去,春花秋月,梅蘭竹菊,小橋流水,青瓦高檐,這就是我夢中的江南。這篇賞析選擇我的作品《山水問君心:古詩詞中的山水世界》,期待更多朋友一起學習、探討!


晚唐詩人杜牧的詩風豪宕疏朗,精婉流麗,不論其「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通朗神韻,還是「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清簡輕諧,皆讓人讀來如珠玉在齒,別有一番風雅玲瓏之致。

《江南春絕句》是杜牧於唐文宗大和七年寫下的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全詩如下: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是年春,杜牧奉幕主沈傳師之命,由宣州經江寧往揚州訪淮南節度使牛僧孺途中,眼見江南美景,憶及南朝時曾大盛一時的諸多佛寺,百感交集,綉手一翻,寫下這首千古絕唱。先看開篇,「千里鶯啼綠映紅」,以「紅」「綠」一對反色渲染出江南花明柳綠的春光之美,言有盡而意無窮。「水村山郭酒旗風」,自然景觀之後便是人文景觀的描寫,一時間增添了遊人往來的生動意趣,迎風飄起的「旗」、流動的「水」以動的形式激活了「山」和「村」的靜。

「南朝四百八十寺」直接點出心中所想,南朝時期君主興佛,大力建寺,而「多少樓台煙雨中」,那些耗費巨力的磚瓦,早就湮沒於歷史的煙雨之中了。是非成敗轉頭空。全詩一氣呵成,風采天然。

清代周詠堂在《唐賢小三昧集續集》中評此詩云:「字字著色畫。此種風調,樊川(即杜牧)所獨擅。」可見,杜牧的詩,尤擅長這種寥寥數字連圖成畫的詞采表達。而當今讀者對本詩的解讀,存在的最大分歧在於,杜牧在末句到底有沒有借古諷今。

有人認為,杜牧只是單純地字聯時空,提到南朝之寺,也有人認為,杜牧自身生活的晚唐時代,君主也有些過於重視宗教而疏於政事,談起南朝,是詩人特意的一筆諷刺。確實,「小李杜」中另外一位詩人李商隱,也有「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譏諷之語,不過,當年打江南走過的杜樊川,心中究竟所作何想,也再無人能夠知曉了。


杜牧以"詩史"稱。本詩也是詠史之作,寫景只是手段。略解詩意如下。

"千里鶯啼綠映紅"句,言"草木之逢陽春"而盛。

"水村山郭酒旗風"句,言人得"依山而處,臨水而居"之安。

以上兩句總言人、物自有其生理。生理為何??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句,言南朝當時佛事之盛,其用如何?且其存者今尚有幾?總言人、物之生理不在佛事也。

統而觀之,蓋"以古諷今"之作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