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是一個靠著民族感情發展起來的企業,在大是大非面前卻選擇了賣國,竟然用「科技無國界」的荒唐理由來為自己開脫,這樣的認知簡直是弱智的表現,當外國支持人採訪楊元慶時問,聯想是不是中國企業?這貨竟然支支吾吾,遲遲頓頓的不敢正面回答,到最後也沒敢說是中國企業,一個這麼大的中國企業的CEO,在這個問題上表現竟然如此戰戰兢兢,唯唯諾諾,如此的沒有底氣,感覺在人家面前直不起腰,抬不起頭一樣。一個沒了良心,直不起腰,抬不起頭,吃裡扒外,卻還打著愛國旗號利用民族感情,愚昧大眾的聯想真的是讓人厭惡到了極點,所有關於聯想的產品,我看都不會看一眼!


不看好!在與華為5G項目的爭奪上,聯想一屁股坐在了美國的大腿上,明擺著是美國政府在打壓中國民企,愛國的企業都識大局一致站在華為一邊,唯獨百姓心目中的民族企業聯想卻以科學無國界為由站在了中國民眾的對立面,在中國百姓越來越自發地抵制損害我國安全利益的國家與企業的大局下,聯想只會折騰壞自己的底褲,以領導人親自謝罪閉幕!


基於聯想一貫的做法,個人是不看好的!

目前從聯想官方的消息以及現有的業務來看,聯想的智慧中國主要針對的領域是AI、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與Service服務深度融合,我們大致分開來看看吧!

AI:這塊領域國內參與競爭的企業很多的,很早就開始布局了,國家也非常支持。但是聯想的布局和技術累積顯然是不如其他國內其他企業的,比如BAT和華為,這幾家都可以算是國內AI領域的領頭羊,尤其是百度在人工智慧這塊布局最早,投入資金巨大。而反觀聯想,在這塊的投入在我看來是不夠的,17年時楊元慶曾說將在未來3年在AI上投入12億美元,就這麼點錢相比同行來說真是少了,要知道百度每年近百億的投入啊。布局不如對手強,投入不如人家多,這怎麼能競爭得過對手。

雲計算:這塊倒是對聯想還是有點好處吧!因為雲計算需要大量伺服器,這幾年全球市場下這塊領域的設備需求逐年增長。而根據(DRAMeXchange)調查顯示,X86架構基本上佔了整個伺服器市場約96%的份額,作為X86架構中的一員,聯想的PC業務體系是可以從中獲益的。但是這個領域對聯想來說,算不上什麼智能領域,因為他只是一個設備供應商而已。和那些真正提供雲服務的企業(阿里、百度、騰訊、華為等)完全不是一個維度!

大數據:就國內大數據而言聯想還算可以吧!2018年時曾公布過國內50強大數據企業,前5的企業為阿里、華為、騰訊、聯想以及浪潮,可見聯想在這塊還是有點料。但是相比互聯網公司以及華為這樣的企業來說,仍舊是有差距。

區塊鏈:這塊也是需要技術的領域,因此我們就來看看全球企業區塊鏈專利百強,截至2018年的數據,排名靠前的國內企業有阿里、中國人民銀行、騰訊、聯通、國家電網等,但未看到聯想的名字!

將以上內容綜合起來看,在需要技術實力的地方,比如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領域聯想明顯無優勢,研發投入不足,布局不夠早,屬於典型的隨大流,並未在這些領域剛起步時就做布局。而雲計算和大數據這兩塊更多的得益於市場的發展需要更多設備,大數據同樣也得益於互聯網的發展。和聯想智慧中國本身的發展定位並無太大關係。

因此,就我的觀點來看,在核心的人工智慧領域,聯想並不會取得太大的成績。就猶如當年聯想進軍互聯網,搞產業多元化,以及做智能手機這些領域一樣,最終以失敗告終。原因其實很簡單,聯想沒有戰略眼光,只知道隨大流,什麼熱做什麼,而不是真正預計產業的發展,提前布局。


感謝閱讀,給點個贊鼓勵下唄,歡迎關注【羅氏蟲社】,謝謝~~


不評論技術,只評論口號。聯想發布品牌口號「聯想智慧中國」,會讓人進一步厭惡聯想。「智慧」在漢語裡面是名詞,聯想的這個品牌口號卻使用美式英語文法,讓「智慧」這個名詞當做動詞使用,意思就是「聯想使中國智慧」。因為在這句口號里,「智慧」不當作動詞使用,那這句口號就是狗屁不通。是聯想不懂漢語文法,還是聯想已經習慣了美語文法?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另外,這個品牌口號繼續沿用了「聯想中國」這一已被國人反感的說法,總是喜歡把聯想放在中國前面,姑且不論聯想有沒有本事讓中國智慧,這個把中國放在腦後的聯想,國人也絕對不會接受


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聯想"的口號已經換了三茬: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至"不忘初心,產業報國" ,到最新的"聯想智慧中國",作為旁觀者而言,一個知名的跨國公司,在較短的時間裡連續不斷地對外變化公司口號,這種情況在世界上應該算得上極其罕見。換句話來說,就是"聯想"在不停的改主意,這現象似乎表現出了"聯想"思路的混亂、某種的無奈甚至是心虛的驚恐。

所謂的混亂,概因"聯想"對外公共關係出現了危機而造成。這種公共關係危機的出現,有兩種原因使然:一是,表面上看是前"聯想"CEO楊元慶在任時對社會的無腦言論以及與新上任CEO之間沒能完善交接;二是,更深次的原因則為"聯想"至今一直沒能正面清晰地回答眾多國人對"聯想"提出的種種疑問,而使得國人憤怒不已。這如何不讓"聯想"混亂?

所謂的無奈,概因現在國人對"聯想"的認知已經發生質的改變。在國人的眼裡,現在的"聯想"已經沒有了曾經積極進取的銳氣、退化了強骨立身的精神、缺少了技術研發的實力、變成了地地道道"空殼"產品的推銷者。這如何不讓"聯想"無奈?

所謂的驚恐,概因"聯想"的產品在國內市場份額已幾成萎縮趨勢,一個企業的生存離不開市場的需求,但一旦市場需求變成了逐漸沉澱的庫存,那麼這個企業就離關門的日子近了。這如何不讓"聯想"驚恐?

作為一個大型的貿易公司,"聯想"現在已經到了該反省的時刻了……


聯想這樣的企業,就是外國買辦公司,骨子裡崇洋媚外,對國人不屑於顧,在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面前,勇當漢奸。即如此,還要粉飾自己,把自己刻在功勞簿上。美國如此強大,美企的開放程度比聯想大的多的多,可美企在國家利益面前,嚴格遵守國家政策,哪怕政策他們也以為是不妥的、有失公允的。人家才不會說什麼「科技無國界」,這麼可笑的口號。所以聯想國際化這些年,西方文化的精髓沒學一點,還把自己應有的民族氣結給丟了,最終淪為一家沒有靈魂的公司。


前天,看了聯想官方發表的《看完視頻才發現,原來你是這樣的聯想》一文(如截圖所示),把全新的 「聯想 智慧中國」品牌口號赫然托出,的確是瞄準了智能領域,那個視頻叫做《你好 世界》。

看後,有了如下的感觸,可作為對該問的回答。

1 策略改變:好

聯想高層開始專註於主動作宣傳。

通觀近期聯想高層的表現,發現其自身想變。表現在,對仍舊存在的人們廣泛詬病不再立馬逐一置評,而是專心於自我宣傳,向著系統又全面。

這篇文章、這個視頻即是,反映出了公關策略的變化,肯定是認為有利於刷新形象、改變觀感,比匆忙地正面解釋、澄清要好,當然比直面駁斥要好上百倍。

主動總比被動好,整體總比零散好,引導總比嗆聲好。

2 主攻方向:明

聯想高層主導的宣傳專心於回應人們一直以來的重大關注,這篇1500多字的文章就可充分說明。

(1)針對性很是強

顯而易見,聯想高層指揮的宣傳又的的確確是針對著人們對聯想的詬病,雖然不是直接懟,卻也是直接辯,旨在讓人們"發現""原來你是這樣的聯想″,進而能給好評,可謂用心良苦。

(2)技是重點之一

重點回應之一是技,"技工貿″中的或"貿工技″中的技,顯然,這是人們的主要詬病之一。

這篇文章中,與技相關的詞至少達45處,如"科技″、"技術″、"計算機″,當然最多的是"智慧″、"智能″,這2個詞頻頻出現是適應突出文章主題之需。

還沒算上突出顯示的"初心″、"硬核實力″、"科技實力″,等等詞。

(3)根是重點之二

聯想根在中國,聯想高層以前的發聲卻認成國際,雖然後來作過澄清。

這篇文章又在澄清,用詞積極至極,"中國″、"國家″、"我國″以及"民族″、"人民″、"全民″至少有26個,在1500多字中也佔有不小的比例,還沒有算上"民族企業″、"產業報國"等。

積極至極,是指到了影響文章主題突出的程度,容易讓人聯想到意在洗白自己。

還有同樣無助於突出文章主題——"聯想 智慧中國″的用詞,雖然"全球化″僅出現1次,但"世界″卻現出了7次,最關鍵的,是主推的視頻《你好 世界》不叫"你好 中國″,與那個全新品牌口號中的國名不符,這也容易引發聯想,因為倒是與人們詬病的聯想高層力主的無國界立場——中國為輕、力推的全球化戰略——美國為重相合。

尤其,人們會對文章前端的"聯想也不負眾望,成為一家成立於中國、業務遍及180個市場的全球化科技公司″這個話感到彆扭,要是把"成立於″寫成"植根於″,會感到舒服。

3 戰略實現:難

這方面,不必贅述。

瞄準智能領域,方向肯定對,但聯想佔據該領域,難度很大,至於"引領未來智慧發展″的願景則幾乎沒有可能實現,至少說得太早、太滿了,這一切,都歸因於在過去的35年里,聯想沒有積累起、沉澱下多少技術,這個根本原因一目了然。

這篇文章中所載的放在最顯眼處的技術和產品,不過仍舊是漢卡、PC、一鍵上網而已,而在文章中、視頻里所呈現的在教育、醫療、交通、製造、能源等領域已有智慧化探索和已具硬核實力,對全新的戰略實現而言,也尚不很給力,口號全新卻還不過是個口號,尚屬未來時,後續變成現實明顯缺乏現實的基礎支持。

聯想的過去、現在,科技上乏善可陳,沒有那麼多可宣傳的,即便是與世界級專業名導演合作拍攝的視頻。

其實,口號也並不全新,僅僅主要是"3S戰略″的另一種表述,當然,要比"3S戰略″更能達意。

最後,希望聯想高層以這篇還算誠懇的文章為開頭,改變倪光南離開後聯想所走的路線,今後真的能如文中所寫,在科技的路上堅持探索、堅守初心,真心"通過科技的力量探索未來中國的更多可能,助力`智慧中國′的建設″,而當務之急,則是聯想高層要首先回歸倪光南在時的聯想初衷,帶頭堅定地從夢開始的地方——中國走下去,這具有決定性意義、逆轉性作用。


對聯想發布全新品牌口號「聯想智慧中國」瞄準智能領域不看好

智能領域是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但是聯想不具備進軍智能領域的條件

技術條件

聯想從創立以來到現在一直是作為買辦公室存在的,也就是主要做電子產品的貿易,一直以來沒有什麼核心技術。

當年聯想內部,柳傳志和倪光南走在到了歷史的分岔口,聯想已經做大了,到了一個需要抉擇的時刻。

柳傳志想要做大貿易大公司,而倪光南想要研發技術研究晶元, 內部形成了極大的紛爭,最終以柳傳志為代表的資本獲得了勝利。

1995年6月30日,倪光南被免去總工程師的職位,這就預示著聯想從此走上了大貿易公司的道路,意味著他從此與技術創新,研究技術南轅北轍。

智能領域屬於高科技領域,需要很雄厚的技術基礎,從來沒有技術基因的聯想要轉而做智能領域,希望渺茫。

品牌口碑

聯想近些年來做的一系列事情,讓中國人民大失所望現在在民眾中的形象,口碑都不是很好。

同樣的產品在國外賣低價,在國內賣高價。 賺錢的時候說是國際公司, 有事的時候打民族牌。形象差到極點,這樣的公司能做好智慧領域實在貽笑大方。


當聯想併購IBM PC業務時,有新聞說聯想超過了自己曾經的老師IBM,我的天呀,這也太會吹捧了吧。如果說聯想PC業務牛過了老師IBM,也說不太通,因為IBM是主動轉型,覺得那塊業務前景不太妙,賺的錢太少。

稍微懂點的人,就知道我們還缺技術,卻全球渠道,我們中國企業比較可憐,只好從垃圾里撿點寶。併購IBM PC業務,就是希望利用我們中國人的勤勞簡樸的精神,到垃圾里掏點寶。

聯想還是值得肯定的,也算真的做了不少變廢為寶的事。

這次全新品牌口號"聯想 智慧中國」的提出,我第一反應就是IBM,賣掉PC業務時,好多年前IBM就提出「智慧地球」的新口號,新追求了,怎麼聯想十多年後又追在IBM屁股後面呢,聽起來真的有點辛酸。

不過我也會安慰自己,詞語嘛想要新意真比較難,現在都在說智慧、智能,而聯想就因為好像離中國比較遠了,遭來有史以來的品牌危機,這次聯想把重點放在「智慧」業務,放在「中國」市場,終究給人很踏實,很溫暖的感覺。

企業品牌的問題,我認為多數都是業務的問題,只要業務做出來了,就能消除絕大多數的爭議,聯想這些年爭議大呀,其實就是業務相比較而言不是那麼出色。

不過這個「智慧」領域的爭奪,太激烈了,傳統硬體廠商是幾乎沒有優勢的,騰訊、阿里巴巴、百度這類互聯網公司都在落地做「智慧」,還有滴滴、美團這些後起之秀。

聯想,就是一個老品牌了,需要挖骨療傷,需要文化起底式大變革才行呀,這是我一直堅持的觀點。


其實不是聯想咋的,大眾的思維還是在愛國情懷上,民從恨的不是產品,恨的是那些吃裡扒外的人,如移民國外卻賴在中國國內,再多的解釋都是多餘的,比如你把老婆錢都放在鄰居而身在家裡,能安心嗎?有啥還得為鄰居想想,因為錢和老婆孩子都在人家屋裡,那有敢與鄰居撕破臉皮的膽量,老農劣酒中隨意隨心感言,沒有水平可是真實感覺,歡迎同感點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