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是日本系統導演宮崎駿導演的、由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該片於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獲得了包括第52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在內的多項國際獎項。影片中,千尋和父母的遭遇、千尋與白龍的感情、湯屋的奇遇和「無臉男」的故事,至今仍是廣大影迷津津樂道的話題。

《千與千尋》國語配音版於2019年6月21日在國內上映,上映當天即破「首映18年後」的票房記錄。目前貓眼累計票房3.30億,上座率9.6%,可以說「叫好又叫座」了。

像《千與千尋》這樣的「重映片」有很多,但是除了像《泰坦尼克號3D》《龍貓》這樣的個例之外,大部分影片的重映票房並不樂觀。有媒體統計,近5年來包括《功夫》《一代宗師》《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在內的27部重映片,合計票房僅4億,不足《泰坦尼克號3D》票房一半。

為什麼《千與千尋》在各大平台都有不俗的播放量,仍然有這麼多人選擇買票去電影院去看呢?答主認為有這樣三個原因。

第一,沖著宮崎駿去的。據某些街頭調查結果,如果在街頭隨意拜訪1位路人,讓他/她在5秒內說出一個日本人的名字,有相當一部分人會說出「宮崎駿」。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在電影屆相當有名,製作出了《天空之城》《龍貓》《幽靈公主》《懸崖上的金魚姬》《螢火蟲之墓》等等高質量的影片,《千與千尋》就是其中評價最高的影片之一。在電腦製圖已經成為主流的當代,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仍然堅持手繪製圖,堅持「慢工出細活」的原則,這是其難能可貴的地方。據稱《千與千尋》的上映,一共花費了近10萬張繪圖手稿,製作周期長達幾年。不光在製作方式上面,在影片主題方面,宮崎駿的電影也是吸粉眾多。《千與千尋》講述了千尋在湯屋的奇遇,但是影片並沒有落入「XXX奇遇記」的俗套,而是通過湯屋的生存規則、與白龍的感情、無臉男的故事,講述了勞動與回報、成長的代價、貪婪與慾望、環保與和平等等的深層次的主題。

宮崎駿在中國有著數以千萬計的粉絲,他的電影讓人受益,電影的畫風讓人感覺到溫暖,電影的配樂也是經典到不行。所以,當他的電影在國內上映,會有那麼多的人願意買票去看。就當是「還他一張電影票」,過過情懷的癮了。

第二,周冬雨等新人配音的原因。明星的帶動效應是很大的。《千與千尋》國語配音版有周冬雨、彭昱暢等目前流量小生的加入,吸引了不少粉絲前去買單。這裡面應該就包含很多連《千與千尋》原版都沒看過甚至未聽說過的人,就為了支持自家愛豆,而願意買單去影院的。儘管很多人出影院感覺後悔,看影評里大呼「國語配音毀經典」的大有人在。

以上就是答主的見解,有什麼不同的看法請指正,謝謝!


首先呢,《千與千尋》只在港澳台上映過,並沒有在大陸上映,所以我們之前所看的都是盜版。記得前段時間星爺的《大話西遊》也在電影院重新上映過,也有很多人去看了,說是欠星爺一張電影票,這次的上映有很多人去看,也變相的可以說是欠宮崎駿一張電影票。

千與千尋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動漫電影,獲得過非常多的國際電影大獎,也可以說是宮崎駿老爺子的代表作了,而且電影的最初層次的意思,簡單易懂,我問了周圍很多朋友家的小孩,他們大都看懂了故事的意思,也覺得很開心。

最後呢,是電影深層次的內容了,電影中的很多人物都和現在步入社會多年的自己一樣,比如無臉男,錢婆婆還有浴室里打工的蛤蟆等等,唯獨只有千尋和自己越走越遠,喪失了純真,勇敢無畏只是在咬緊牙關,卑微的活下去而已,可能我說的有些悲觀。


《千與千尋》被稱為史上最佳動畫片之一,它2001年問世,至今仍以304億日元的票房成績,穩坐在日本影史票房冠軍的寶座。除此之外,電影還曾獲得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第52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僅僅這兩個「由頭」,就值得很多觀眾買票走進影院了。畢竟有人反覆看過這部片子,有人或許未曾聽說。


在卑微的世界裡卑微像只壁虎企圖侵蝕別人的尊嚴和快樂幸福,璧虎可不是老虎的同類,別亂攀親眷??


昨晚剛看了,頭條是不是知道了??????


中國人拍不出這樣優美的好動畫作品,所以,日本人的動畫片就大受歡迎。中國的影業公司除了拍文化垃圾一樣的東西。就沒有本事搞文化精品出來。


就個人而言,因為影片的情懷以及喜愛。手機端已經看了無數次,千與千尋和龍貓都是最愛,畢竟影院大屏幕和小屏幕的觀看時候感官都是非常不一樣的。電影院看能更加設身處地的真實感受。如果真實喜歡,何樂不為呢,畢竟難得錢能買到了快樂。


因為情懷,那些年我們沒錢支持,現在我們一定要補回來,畢竟是真愛黨。


因為這是首次在中國的電影院里上映,而且這部電影是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的,再次去看是為了更深一層的意思去了解電影所展現出來的內涵


老早都已經看過了,現在為什麼又上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