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强了,不得不佩服这位仁兄对于『刘鹗 老残游记』的解读,想必这位仁兄对于这一著有一定程度的喜爱与研究;看著、看著不得不想要在去回味一番。哈......!


   

      老残游记并不是一般性的游记,也不是先确立一个主题而后依主题去发展故事的小说。作者只是借著游记,写他心中所想些的诸多事情。「清官」的草菅人命,杀人如麻,是他愤愤于心、不泄不为快的写实;反对北拳南革,是他对于朝野上下应该团结对外的政治主张;至于三教合一,则为藉游记发挥自己之学术思想的见解。他如诗书的评论,音乐的描绘,算数的推演,都是由于作者本身的擅长而所乐道的。总之,在此短短的二十回中,凡政风、人情、世故等大道理很多,俯拾可得。
      眼底关河秦社稷,胸中文字鲁春秋。 —登太原西城

      刘鹗是个很有文学天才的人,他的老残游记之所以能受后世的推重,并不在于他的思想,而是他描写风景人物的能力。他无论写人写景,都别具匠心,另铸新辞,一扫陈腔滥调,这是此书最成功的地方,胡适推崇为前无古人。其中有许多极负盛名的文字,兹就其文学技巧分述于下:

      景物的描写:古代的小说家对景物的描写,大半都只套用三两句雅美的成语,作笼统浮泛的点缀一下而已。老残游记却能一反陋习,而以白描的功夫,作实地的描绘,给人如身临其境、目睹其景。在他的笔下,所谓「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景致,因而闻名天下。

      老残游记是部反映时代的小说,是有所为而创作的小说,所以作者对于景物的处理,有时很巧妙地把读者正在为那迷人的风景而陶醉时,轻轻的拉回现实。如第二章作者先述一大段美丽的景物后,接著说,鹊华桥畔的蓝呢小轿,把街上一个五六岁不知回避的孩子碰倒。只因这一笔,却使读者猛然醒悟:这美丽的土地,原来不是人间天堂。作者处理这种诙谐而又带有讽刺的事件,叙述得十分容易而巧妙。

      人物的描写:书中有几个生动的人物,其中对玉贤和刚弼阴毒冷酷的面貌的刻画最为深入。而对于屿姑、逸云、黄龙子几个人物的塑造,后人都以为刻画的并不成功,缺乏鲜活的生命。事实如此,不过作者的用心不在此,而是在藉这些人物发表自己的思想与见解。

      对人物型态的刻画,在他之前,虽已有水浒、三国等书为其先河;但老残游记的人物典型,确有其不同的风味;而且老残游记里,也更进一步作了不少内在的探讨。作者对娼妓的描写,本不想著笔于翠花、翠环的身上,而是想借此来议论文人无行,文格堕落的事实;但是却因它的出现,才使我们在我国文学作品里看到了对比较下等的妓女有著较真实和同情心的描写,确确实实的为这种女子诉出心曲。这是我国文学对人性尊严之重视的一个起点。

      音乐的描写:音乐本是诉之于耳的艺术,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很难用文字来表现;可是刘鹗却有表现音乐的本能,而且非常成功。其中以王小玉唱书一段,最令人激赏,作者应用了具体可见的形相,来形容听觉方闻的乐音,实不下于象征主义感觉错综的手法。胡适即曾称赞他用了许多具体的物事来作譬喻,是很大的尝试,他说:「刘鹗先生在这一段里连用了七八种不同的譬喻,用新鲜的文字,明了的印象,使读者从这些逼人的印象里,感觉那无形象的音乐的妙处,这一次的尝试总算是很成功的了。」

      作者对音乐本就有所偏好,也颇有音乐的修养,所以在书中写音乐的文字不少。他如第十章对琴瑟罄角弦铃等各种乐音的描写,皆非外行人所能达到的。我们除了佩服作者描写音乐的技巧之外,又可以藉著这些文字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人们的悠闲、乐天、安命与知足的生命情调。

      老残游记是一本写实主义的小说,但中间也夹杂些浪漫主已的色彩。而书中最受世人贬词的,就是对贾家十三条生命的处理,居然死而复活,实在太离奇了。正因这种超自然的色彩,致而破坏了写实局面的统一。不过作者会如此处理,可能是由于他的大成思想,不忍让这些小民无辜死去,亦或隐喻他虽然只是个摇串铃的江湖郎中;但他的志向,并非只要医好病人的疾病,而且要医好国家的政治病。

      老残游记并没有很热烈的场面,作者似乎无意于俘虏读者的兴味,只是言所欲言,不像现代小说家著意刻画,故作高潮。也许他这么想:能卒读则读之,否则弃之可也。他并没有意料到这本小说竟然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名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