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吃野菜成“时髦” “网红”香椿需预定本土马兰头受欢迎

“今天只剩最後一把了,你要不要?”下午兩點鐘,在江寺橋農貿市場,張大姐在菜攤子下面“神神祕祕”地摸出一個小塑料袋,裏麪包着一小把紫色的香椿。問起單價,張大姐只說3元6角一兩,因爲“按每斤來說顯得太貴了”。

這讓人忍不住聯想起同樣按兩計價的車釐子。在香椿上市後,曾被網友戲謔的“車釐子自由”,已經被“香椿自由”取而代之,最貴時價格甚至高達400元/公斤,令人咋舌。不過,昨日記者在走訪蕭山各農貿市場、超市時發現,上市一段時間以後,香椿的價格已經有了明顯回落,目前價位大概在50元/公斤到80元/公斤。50元/公斤是在錢江綜合市場,80元/公斤則是在大潤發超市。“再貴也要買一點,當季總要嚐嚐鮮。”在瓜瀝農貿市場買菜的李大姐,籃子裏裝了一把香椿。

“本來想喫一口春天,結果發現完全張不開嘴。”網友小王的評論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菜販張大姐告訴記者,香椿貴就貴在是外來貨。張大姐家賣的香椿來自海南,因爲當前還不是本地香椿上市的季節,這些菜被裹在泡沫箱裏保鮮,長途運送過來,價格自然高。除了海南,目前蕭山市面上的香椿產地還有福建、雲南等地。再等一個多月,本地的香椿上市了,價格就會跌下來了。儘管價格高出許多,但擋不住市民想要嚐鮮的心情,不管是超市貨架上,還是各農貿市場的菜攤上,香椿的銷量都還不錯,要想在張大姐這裏買到香椿,還得提前預定。

相比“外來貴婦”香椿,產自本土的馬蘭頭、薺菜、草頭、蕨菜等當季野菜,顯得接地氣了許多。在蕭山規模最大的農貿市場——西門農貿市場,“香椿60元/公斤,蕨菜20元/公斤,馬蘭頭14元/公斤,草頭14元/公斤,薺菜20元/公斤,0.5公斤以下不賣啊。”賣菜大戶韋大姐平時主要供貨給各大飯店,“我們主要是走批發的,這個時節飯店馬蘭頭用的多,主要是用來做冷盤。香椿太貴了,飯店也要考慮成本,用得相對少一點。”

“市場的菜價高低起伏,跟天氣有很大關係。”西門農貿市場的管理人員李經理介紹,近來陽光明媚,日照充足,不少蔬菜的價格已經有了明顯的下降,半個月前野筍能賣到120元/公斤,現在價格已經掉到了56元/公斤。“基本就是一下雨就漲價。”說起農貿市場的蔬菜價格的變動規律,來買菜的俞大伯也忍不住插話。

在走訪中,不少菜販都表示,今年的菜價比往年明顯高了不少。這是因爲年前持續到年後的陰雨天氣影響,蔬菜產量降低,導致3月份的菜價仍然偏高。除了各類野菜,普通蔬菜如小青菜、小白菜、毛毛菜等也都平均每公斤上漲了2-4元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