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第35屆聖丹斯電影節公佈獲獎名單。王男栿)和張嘉玲(Jialing Zhang,音譯)共同拍攝的紀錄片One Child Nation(暫譯《獨生子女國度》)獲得「評審團大獎」。

王男栿出生於江西,在紐約大學新聞與紀錄片專業畢業後,開始拍攝關注社會弱勢羣體的紀錄片。處女作《海南之後》(也稱《流氓燕》)記錄女權主義者葉海燕,跟隨她到海南舉牌抗議「校長帶女學生開房事件「,該片曾入圍2016年聖丹斯電影節和奧斯卡金像獎,之後她被推薦為奧斯卡選片委員;第二部作品《我是另一個你》聚焦「流浪」主題,探尋自由的邊界和意義,該片也在多個影展獲得不錯口碑,並是2018「一片」的推薦影片之一。

◇紀錄片《我是另一個你》海報

張嘉玲同樣畢業於紐約大學新聞與紀錄片專業,曾先後供職於紐約時報北京分社、亞洲協會紐約總部以及西班牙加泰羅尼亞電視臺北京分社。她與Heather White共同拍攝的《無名之狀》講述了那些在深圳和廣州的電子產品製造工廠裏,因暴露在有毒化學品環境中而患病的工人的經歷。今年一月中旬該片在杭州小範圍放映,獲得不錯的評價。

◇紀錄片《無名之狀》海報

此次獲得聖丹斯「評審團大獎」的《獨生子女國度》試圖揭示從1979年持續到2015年的中國獨計劃生育政策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影片從導演王男栿的家庭出發,探究計劃生育政策的成因、落實過程中出現的罪行、施害人和被害人在大時代下的無奈,以及親人骨肉分離之悲痛。

影片同時也指出,隨著獨生子女政策向二胎政策轉變,一個新的時代已經開啟。過去刷在村裡牆上的血淋淋結紮標語,變成了「二胎政策真是好,孩子成長有夥伴「,鄉村文藝工作隊和電視上的合唱歌曲,以同樣的節拍和曲調,鼓勵大家趕快生二胎。這部紀錄片堪比中國社會的一份生育報告。

除此之外,美國紀錄片單元,《美國工廠》獲得最佳導演獎,《阿波羅11號》獲得評審團特別獎……以下是完整獲獎名單(盜圖於海老鼠)。

聖丹斯電影節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素來以選片苛刻著稱,近年來日益成為全球影壇大獎風向標,輸出了不少頗受業內關注及市場讚譽的影片。此前中國紀錄片《塑料王國》、文藝片《輕鬆+愉快》以及最近上映的《海上浮城》就曾在聖丹斯電影節嶄露頭角。

附《獨生子女過度》影評:

獨生子女國度

作者:seamouse

在中國超低生育率的嚴峻情勢下,民間和網間反思和批判曾作為基本國策的計劃生育,似乎已並無不妥之處。之前憑《海南之後》及《我是另一個你》,在國際紀錄片領域獲得不錯聲譽的王男栿,此次再以新片《獨生子女國度》(One Child Nation)亮相2019聖丹斯電影節。

這部作品素材收集全面、條理邏輯清晰,對象採訪深入、呈現方式幽默、觀點表達強烈,與其前述作品相比,怎麼都算是一次非常成熟的紀錄片製作。

王男栿,這個聽上去陽剛霸氣的名字,其實屬於一個姑娘。1985年底在江西鄉下出身之前,和許多農村人一樣,父母非常希望生下來的是個男孩,於是在孃胎裏就被提前命名了。按導演自己在紀錄片裏的解釋,「男」當然是Man,「栿」則是Beam,房梁,棟樑。可惜王家的首胎是個女孩,幾年過後,在農村計生工作最嚴苛的年代,王家又偷偷多生了個男孩。

紀錄片拍攝之前,生活在美國的王男栿自己剛有了個女兒。為母則強,帶著一些新鮮的反思,她帶上攝像機,開始了回鄉探親之旅,並由己及人的探究計劃生育政策的成因、落實過程中出現的罪行、施害人和被害人在大時代下的無奈,以及親人骨肉分離之悲痛。

在我們曾經的日常歧視性對話裏,以及諸如《超生遊擊隊》這樣著名的春晚小品裏,總是覺得偏遠地區的農村人是越窮越生。這當然一方面是鄉村重男輕女的思想作祟,另一方面是我們可能早已被過去的宣傳洗腦,相信貧窮中國極其有限的資源養不活那麼多人口,必須「優生優育」,註定「只生一個好」——雖然這確實也是時局的現實。

王男栿依著自己和國民的普遍認知,找來了1980年初西方報道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電視新聞素材,以及更多我們曾經熟悉如今開始漸忘的宣傳材料——印在年畫上的寶寶、一家三口的幸福合影、電視明星熱情洋溢的宣講、農村宣傳隊載歌載舞歌頌政策好的秧歌。

引產、結紮,這些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醫用術語,曾經只是我們網路上羅列的黑色笑話,是鄉路土牆上刷著的「一人超生,全村結紮」、「寧添十座墳,不添一個人」。雖然也聽父母偶爾提及某個陌生母親在醫院聲嘶力竭的哭喊,卻覺得那是距離城市遙遠的農村魔幻現實。而到了王男栿長大的鄉下,即便村幹部拉扯拖拽的強行引產並不在自己記憶中,也實打實的是一直發生著的殘酷現實。

導演的弟弟是幸運「面世」了,並且獲得了遠比姐姐多的寵愛和教育資源,更多的胎兒卻成了被強行從孃胎中拖出扔掉的早逝生命。王男栿走訪了曾經親自執行計生政策的村支書,聊天說笑可以,可真要讓村支書帶她去拍攝30年前的受害母親,牌桌上的村支書妻子就立馬嚴肅起來,「可不要給我們找麻煩」。

得知自己舅母就有著被強行引產掉的胎兒,導演又將步子邁遠一些,到其他省份尋找農村接生婆,或者說墮胎的儈子手。其中一位老太太當年被多次選為計生戰線英模,並受到中央首長的接見。如今她對自己過往的工作悔恨不已,「幹了多少傷天害理的事啊!」似為了救贖,她成了當地最好的婦科大夫,她拉亮一盞盞電燈,將導演領入一間間小屋,裡面掛滿了新生兒父母們贈送的錦旗,「再世華佗」、「送子觀音」。這也成為紀錄片最動人的場面之一。

接著她還走訪了一位以棄嬰、死嬰為創作主題的北京藝術家,漸漸展現出在一種國民的普遍共識,在那麼多還沒睜眼看到人世的早逝生命面前,每個人都是不得已的無辜施暴者,每個人都被大時代賦予了一種平庸之惡。

王男栿接著去到湖南邵陽,並找到新聞裏曾經曝光過的「邵氏棄兒」家庭。其實,這已經是CCTV這樣的國家官媒都揭露過的罪行,當地計生部門為收取「社會撫養費」,將「非法」嬰幼兒強行抱走,送入邵陽福利院。同時福利院還與人販子勾結,收買嬰幼兒,將其變為「棄嬰」,送入涉外收養渠道,從中謀取暴利。

最初曝光這一罪行的那位記者如今生活在香港,他寫了一本《邵氏棄兒》,封面是一個目光悲傷的女孩,她的雙胞胎妹妹,就是被邵陽福利院強行搶走的。因為在全球「熱銷「的中國孩子中,有80%是被美國家庭收養,導演就再跟訪到位於猶他州某地的中國孤兒基因比對中心,跟著工作人員到中國各地收集丟失孩子家庭的成員DNA。其中有一些真的比對出來,並找到如今生活在美國的孩子了,養父母們喫驚而憤怒地得知他們並非如福利院所說的孤兒,可也並沒太大意願,讓已是自己生命一部分的孩子去與生父母相見,就連絕大部分在美國長大的」中國孤兒「,也不想再來一次人生劇變。

遠在大洋兩岸的邵陽雙胞胎倒是相認了,彼此添加了微信,湖南鄉下這邊的女孩說,」還沒問過妹妹,想不想回家看看「,即便如今兩邊的經濟狀況相差並不再那麼大,隔閡卻已經擺在那並再難彌補了。

2015年,獨生子女政策被廢除,鑒於全面到來的低生育率危機,國家開始大規模提倡並鼓勵二胎。刷在村裡牆上的血淋淋結紮標語,變成了「二胎政策真是好,孩子成長有夥伴「,鄉村文藝工作隊和電視上的合唱歌曲,以同樣的節拍和曲調,鼓勵大家趕快生二胎。王男栿掛著自己的小寶寶,撐著雨傘,在一幅幅年畫式的標語前合照,在鄉村,她讀懂了中國。

看完首映之後,在震撼甚至憤恨之餘,我首先是對比自己和身邊一起長大的小夥伴。作為獨生子女第一代,我們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習以為常,覺得沒什麼不對勁的,被父母在溫室裏嬌生慣養著,感覺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不都樂呵呵的,也絕沒成為喪失獨立人格的一代。

可不止王男栿,此次聖丹斯還有一個更年輕的89年姑娘宋思琪,也拍攝了一部講述從未出生妹妹故事的木偶動畫《Sister》,「我自己就差點是那個被墮掉的little sister「,思琪說。

那麼是我們第一代已經是保守的中年,不會去反思這個政策了嗎?又或是計劃生育對城鄉的影響程度真的不一樣?王男栿的《獨生子女國度》雖然震撼,但似乎確實缺少了我們這批城市獨生第一代的聲音。從極高的離婚率看來,我們是被嬌生慣養出來的既獨立又自私個體,成長中沒有兄弟姐妹相伴,或許讓我們能做出「不能勉強就不要一起過日子「的狠心。

王男栿雖然深愛自己的弟弟,但作為在鄉下被剝奪了教育資源後來通過發奮抗爭,在美國成為紀錄片名導的鳳凰女,她會不會視野被有所遮蔽,看不到計劃生育給城市帶來的影響?

我發出一條微博,讚美這部紀錄片,同時納悶作為第一代城市獨生子女是不是真不會有所反思。一位武漢長大的獨生女回復,「個人覺得沒有計劃生育,家裡的資源就不會集中在女孩身上,很多現在有的選擇就沒了。雖然自己也沒多大出息,但有些自由丟了,是不可想像的。「

P.S. 本來還想採訪導演,可能因為她太忙,聊了幾句可能的時間,就沒下文了。雖然紀錄片涉及問題並無真正敏感之處,但因為某些大家都能想到或已經知道的原因,導演本人的名字似乎已不再適合出現於公開媒體之上(我也試著打探過,答案都是不行)。故發在個人公號上。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投稿 加微信?pjw200951288

加入交流羣或工作團隊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