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光速不變論本身就是一個假設,當然在地球附近測量的光速還是符合這個假設的。100億光年以外光速是否是30萬公里每秒就不得而知了。由光速不變推導出尺縮鐘慢。很多所謂官科,大概99%以上吧,在解釋光速不變時都說:時空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光穿越的距離縮短了,但時間同時也變慢了,因而光速還是不變的。實際上就是尺縮鐘慢同時等量發生,因而光速不變。

這裡面有個循環解釋的問題。就好像為什地球有自轉?回答是:因為我們看到太陽東升西落。然後問為什麼太陽東升西落?回答是:因為地球自轉。

愛因斯坦並未對光速不變給出合理的解釋,只是認為這是不言自明的公理。就像1+1=2,你能用數學證明嗎?沒有1+1=2,數學就不存在了。同理,沒有光速不變,相對論就不存在了。

因此光速不變實際上就是1+1=2這樣的公理,只是這個公理用常識很難理解,而1+1=2用常識很容易理解。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看看什麼是光速。

光速是指所有無質量粒子以及所對應的場波動,在真空中的運行速度。什麼意思?說得直白點,就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作為物理常數,一般標記為c,眾所周知光速是每秒30萬公里,精確值是每秒299,792,458 米。用這個數值可以計算距離,比如:地球到比鄰星是4.3光年,到仙女座星系是250萬光年,到可觀測宇宙邊緣是465億光年。

按照愛因斯坦的理念,每個人、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時間,所經歷的時間各不相同。時間與長度取決於觀察者。簡單來說,狹義相對論揭示了速度對時鐘的影響:速度越快,時間越慢。廣義相對論揭示了引力對時鐘的影響:引力越大,時間越慢。

如果沒有「光速不變和光速不能被超過」作為前提,就沒有現代物理學和宇宙學所構建的這個世界。反過來,如果存在超光速的物體運動,那麼這個世界就是錯的,就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可確定性,這是我們正常的思維理解。

不過,劍橋大學天文學院的邁克爾-墨菲教授所領導的科研組正在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出質疑,墨菲的科研小組並沒有直接測定出光速的改變,而是分析了來自遙遠恆星的光。這些光到達地球需要經過數十億年的時間,因此科學家們可以觀測到光傳播的早期,宇宙的基本原理是怎樣起作用的。 天文學家們通過夏威夷的凱克望遠鏡觀測發現在光傳播到地球的過程中,某一波段的光被吸收的情況發生了改變。這就說明度量電磁力的精細結構恆量從大爆炸以來已經改變了大約0.001%,而光的速度與精細結構恆量有關。如果精細結構恆量隨著時間發生變化,那麼光速也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愛因斯得出的結論需要糾正。

原子鐘實驗研究人員之一、德國物理技術研究所的Ekkehard Peik說:「這個結果很有力,經受住了許多系統檢驗,但爭議並未解決。」Peik本人希望Murphy的結果是對的,因為這將為全新的物理理論「打開窗口」,例如尚未得到證實的超弦理論,該理論提出所有物理常數都可能因為更高維度空間的變化而變化。

現在人類正在著力突破這種思維禁錮而努力著,未來每一個小小的進步所帶來的震撼,絕對是我們意想不到的!


光速不變,是目前科學環境下最先進的物理學理論的結果,廣義相對論,時空關係,光速不變,時間可變長短,空間可彎曲!這樣一來,就可解釋了許多牛頓經典物理學理論萬有引力無法解釋的問題!再說1+1=2,不是說數字相加的事情,數字的1+1=2的證明,小學生都能完成的!實際是數論中的一個最難的數學難題,她的意思是說,任何大於4一個偶數都可以由兩個奇素數組成!素數就是只能被1和自己整除,偶素數只有2,奇素數有很多個,3,5,7,11,13,17,19,23,29等,奇素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也是一個難題。所以,1+1=2仍然未被證明,這是哥德巴赫提出的,叫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用篩法證明了2+1=2,即足夠大的偶數可以由2個奇素數的乘積與一個奇素數組成。離1+1=2隻差一步,但是有數學家說,篩法不可能證明1+1,必須要有新的數論理論才能解決,其他學科都希望新的數學理論出現,因為數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


真空光速是由真空介電常數和磁導率決定的,它們恆定不變光速就不會變。那麼問題來了,第一,宇宙空間為何存在這兩個常數?第二,宇宙空間任何一點常數都一致嗎?可以說教科書上找不到上述問題答案,因為人類對宇宙探索還有很多未知數。第一個問題涉及到宇宙到底是不是真空的問題,上世紀光速不變實驗結論直接否定了牛頓提出的以太觀點,理由是依據人對常規介質特徵認知與實驗結果不一致。筆者認為這個理由存在疑問,我們不能拿常規介質認知做為參照標準,這個介質很特殊,是因為它決定了宇宙空間最基本規則,相對論所提到的規律就是它規則一部分,它的"密度"大小決定空間度規和時間快慢,引力波實質就是介質的縱波,而三維空間任意一點的密度值就是該點的第四維空間數值,這樣就與愛因斯坦提出的四維空間(三維空間+時間)觀相等價。在人類活動空間內這個值均衡不變,而這個空間與整個宇宙相比只是一個點而已,所以才有第二個問題提出,那就是整個宇宙空間介質是否是均衡的,回答這個問題前先做一個思想實驗,假如你是上帝在地球引力之外遙遙相望,假設一個光子由遠處而來穿越地球引力場,你會看到光子隨著進入引力場越深速度會越慢,當逐漸離開引力場後又逐漸恢復原來速度,更有意思的是有另外一個人在引力場內光子穿過路徑位置上測這個光子速度時發現它還是恆定值C!實驗結論:①你拿著實驗設備在任何一個空間位置測光束結果永遠都是C,但在上帝角度看來光速是變化的。也就是說如果測介電常數磁導率結果是一個值不變,但上帝眼裡它們是變的。②地球會引起它周圍空間介質密度變化(相對論表述為空間扭曲),即直接表現為地球周圍空間存在引力場。延伸話題,宇宙膨脹也許就是介質膨脹現象,物體之所以存在慣性本質上是物體與其所在介質相對速度發生變化時的表象,相對速度變化為零慣性力就為零,那麼介質夾帶著天體加速膨脹擴散並不需要額外能量驅使,也就是說宇宙並不存在暗能量。沿介質存在這樣假設發現有很多未解之謎都能找到答案。好了就說這些還有很多解釋在這裡不方便贅述,有興趣的各位可以探討。


我認為愛因斯坦是對的,愛因斯坦實為偉大的天才。即便最快速度不一定是光速或者30萬公里每秒,但這個世界一定有一個最快速度或者叫做極限速度。

眾所周知我們的宇宙是無數個小宇宙構成,每個小宇宙都是環形的,相互環繞的,電子繞原子核,原子構成分子,分子構成細胞,細胞構成器官,器官構成你,你繞地球轉,地球繞太陽,太陽圍著銀河系……,小到電子 夸克,大到宇宙,都是環環相扣的,之間都有看不見的力。而且可以斷定的是繞體的最大速度一定比被繞體的最大速度快,因為繞體圍著轉圈路徑比運動中的被繞體長多了,速度如果小於被繞體那怎麼跟得上被繞體的步伐。

假如速度沒有上限,而物質又是無窮可分的,那是不是意味著任何物質的某一極小部分的速度在某一時刻都可能無限大,這顯然是違背能量守恆的。

換個說法來悖論,宇宙誕生之初質能就是一定的,不管經過了多少變遷,質能總不至於消亡。如果物質的速度可以無限大,那這本身就違背了宇宙質能恆定的法則。


一定會有超光速,這是我的想法,有此想法的理由是我的靈魂太過豐滿,導致我胖了[呲牙],感覺有點飄!當然正當理由還是有點的:

1. 光可在真空中傳播是否說明真空中含有光傳播的必要介質?

2. 問題1中的介質是否可以替代或者重組?(前提:至少不降低目前光速)

3. 問題1肯定答案的前提下,真空中光速是否有衰減?

3.1如果衰減:那光原本速度已經超光速!如果不 衰減:直接問題4!

4. 光在同一介質中,是否可以保證不同空間的位置上測得的速度都是100%一致?

4.1如果肯定答案:轉到問題5; 如果不100%一致:也轉到問題5;

5. 波粒二象性中的「粒」屬性是否可以理解為亞光速狀態導致能量轉化為物質,而光一直再波和粒兩種狀態無限切換?

後面還有,但我寫糊塗了,不想寫了,如果上面問題能解決完並且都指向沒有超光速,那我也認同沒有超光速,在上述問題都沒有答案的前提下,老夫還是堅信這茫茫宇宙之中必有超光速![呲牙]


這就是民科和科學家之間的區別了。

真正有科學精神的人,絕不會覺得愛因斯坦不會出錯,相反,他們會不遺餘力地企圖通過實驗證偽相對論,但在找到切實的實驗數據前,他們不會信口開河,相反會努力鑽研這些理論,不斷加深自己對理論的理解和認識。而絕不會三天兩頭宣布自己用中學物理知識推翻了相對論。


要推翻愛老的理論,道先就必須搞清楚光是波還是微小物質,目前大概搞清楚光是一種電磁波,奇怪的是既然是一種波,又能大真空裡面傳播,不需要介質嗎?石頭掉在水裡泛起的水波是以水為介質傳遞的,而電磁波在真空狀態下也能傳播,而且光能通過裝真空的玻璃瓶傳播,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光或電磁波依靠的傳播介質我們還沒有發現,真空之中除了沒有氣體元素之外,應該還有一種未探測到的物質元素,這種元素運動速度比光速還要快,所以人類無法撲捉得到,而且還充滿在整個宇宙之中,也可以說成是現在傳說的暗物質,否則光通過什麼傳播,而且可以傳播到幾百億光年這麼遠,如果沒有這個暗物質,那裡來的能量讓光子走這麼遠。所以比光速更快的就是暗物質,只是這種物質速度大快,又充滿在宇宙之中,人類目前還不撐握,但暗物質現象是確實存在的。


光速不是指光的速度,而是指這個速度是最大的速度。

我們可以假設一下,相同質量的兩個物體,其中一個以一定的速度撞擊另外一個,結果是另外一個以這樣的速度繼續向前走,而這個卻停下來了。

不同質量的兩個物體。質量小的物體以一定的速度撞擊質量大的物體。結果會怎樣?

可能是質量大的物體會以比質量小的物體更慢的速度移動而質量小的物體會被反彈並以更慢的速度移動。

質量大的物體一定的速度,撞擊質量小的物體會怎樣?

量小的物體會以比質量大的物體更快的速度移動。質量大的物體會以更慢的速度向前移動。

所以質量大的物體,撞擊質量小的物體。

質量小的物體會被加速。

可以想像一下,巨大的原子撞擊微小的光子。

那麼光子的速度是。光速。

實際上撞擊的過程是能量的轉移。

因此需要一個能量足夠大的物體,才有可能夠超過光速。


人們曾經認為地是方的天是圓的,後來人們發現這個理論是錯的因為地球形狀更加接近圓形。當時的人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並以此提出了地心學說。後來人們的發現地心說是錯誤的因為地球在圍繞太陽做周期運動,所以人們否定了地心說提出了日心說。現在我們都知道太陽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因為太陽也在圍繞銀河系的中心做周期運動。其實人類的科學進步很多時候都是建立在對已有理論否定的基礎上。你說的有沒有可能愛因斯坦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這一理論是錯的的問題,本人感覺的確不能完全排除。要想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錯的就需要有足夠的嚴謹的科學數據來支持,這些數據可能是在實驗或觀測到的數據與光速最快理論相衝突或者直接觀測到了運動速度比光速更快的物體。但是在比之前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對的。科學就是這樣在沒有證據證明一個理論錯誤之前你可以質疑它但不能否認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