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猪是中国国内土生土长的品种,生长期慢,体重偏低,所以在上世纪末西方白猪大举进入中国后,数量骤减。但是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专门记载了,黑猪各个部位不同的药用价值,弥足珍贵。传统白皮猪的养殖方式会产生大量的污染,随著国内环保的发展,健康环保的饲养黑猪会变得主流起来。

黑猪品种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东,东北,其中,华北区域黑猪种群约占45%,华中与东北区域黑猪种群占20%,华南区种占百分15%。其中的主要品种有:

东北民猪,东北地区的地方猪种,有大(大民猪)、中(二民猪)、小(荷包猪)三种类型。具有产仔多、肉质好、抗寒、耐粗饲的突出优点。东北民猪是华北猪种,肉质坚实,大理石纹分布均匀,肉色鲜红,给人口感细腻多汁,色香味俱全,以产仔量高,抗病强、耐畜饲、杂交效果显著而闻名。东北民猪的第一个优点就是肉质好。第二个优点是抗寒性强,第三个优点是繁殖性能好。从科学角度上来讲,对肉风味起到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有:苏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以及核苷酸。而东北民猪猪肉的这些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猪种。

东北民猪在240日龄左右体重约为100公斤,一般情况下来讲,平均日增重一斤多,每增重1公斤大概消耗饲料4公斤。假设体重100公斤屠宰,屠宰率一般是75%左右。

东北民猪 3~4月龄即有发情表现。母猪发情周期为18~24天,持续期3~7天。公猪或者母猪6~8月龄,体重50~60公斤即开始配种,成年母猪受胎率一般为98%,妊娠期为114~115天,窝产仔数14头左右,成活比例高,弱仔数少。

八眉猪,中心产区为陕西泾河、甘肃陇东和宁夏固原地区。八眉猪头较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被毛黑色。按体型外貌和生产特点,分为大八眉、二八眉和小伙猪三种类型。大八眉类型猪因晚熟,现存栏数极少, 二八眉类型猪属中熟型,生产性能较高,小伙猪类型猪,早熟易肥,深受群众欢迎,因此存栏数量约占该品种的80%。

大八眉成年母猪平均120公斤左右,二八眉成年公猪平均90公斤左右,母猪平均75公斤左右,小伙猪成年公猪80公斤左右,母猪56公斤左右。八眉猪生长慢,在农村饲养条件下,肥育期较长,大八眉12个月龄体重才50公斤,饲养2~3年体重达150~200公斤,此时膘厚8厘米,花板油20—50公斤,二八眉猪育肥期短,10~14月龄,体重75~85公斤时即可出槽,小伙猪10月龄体重50~60公斤时屠宰。八眉猪瘦肉率45%左右。

八眉猪性成熟较早,30日龄左右时即有性行为。农村3月龄时就开始配种。而农场到10月龄体重达40公斤左右开始使用。母猪3~4月龄开始发情,农场母猪8月龄体重达45公斤时开始配种。第一胎产仔6头左右,第二胎为10头左右,三胎以上为12头左右。

黄淮海黑猪,中国古老的华北型猪种,主要分布于苏北、鲁南、豫东和皖北等地,具有性成熟早、产仔率高、耐粗饲、适应性强、杂交优势明显等特点,黄淮海黑猪已形成两千余年,迄今尚能在黄淮海流域的出土文物中看到与现代黄淮海黑猪相似的骨骼系统。黄淮海黑猪涵盖河南省项城猪、淮南猪、确山猪,安徽省定远猪(包括霍寿黑猪)、阜阳猪(皖北猪),江苏省淮北猪、山猪、灶猪,山东省莱芜猪、沂蒙黑猪、大蒲莲猪,河北省深州猪、涿州猪,山西省马身猪,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大耳猪黄淮海黑猪占据了长江以北人口众多的地理区位,其向东北扩展可与东三省的民猪相连,并在历史上有过血缘交换。向西扩展可与陕西汉江黑猪(安康猪)和西北五省的八眉猪相连。自秦汉时代开始,随汉民向西迁移和张骞通西域,黄淮海黑猪也向西部版图扩展,与西北五省的地方猪共同形成了八眉猪。黄淮海黑猪南临华中型黑猪与江海型黑猪,是华北型猪的最南源。从上述地理分布可以得知,黄淮海黑猪是一个具有中华民族黄河文化特色的经典古老品种。

黄淮海黑猪后备猪6月龄体重48kg以上,体长80cm,胸围55cm,体高55cm。成年猪36月龄体重130kg以上,体长120cm,胸围105cm,体高70cm。6月龄屠宰,屠宰率达70%左右,日增重350g左右,瘦肉率45%左右,料肉比3.34∶1左右。8月龄屠宰体重可达80kg,屠宰率72%左右,日增重400g左右,瘦肉率42%左右,料肉比3.66∶1左右。黄淮海黑猪胸深腹广,内脏相当发达,尤以消化系统和繁殖系统为突出。传统的黄淮海黑猪是以杂粮(小麦、大麦为主)、糠麸、野草野菜混合发酵喂养和肥育,基本不用玉米豆粕。黄淮海黑猪可以不用精料,完全用猪草和农副产品糟渣类饲料养成肥猪,而且肉质优良,是一个典型的节粮型品种。

黄淮海黑猪性成熟早,母猪初情期平均为77日龄,体重13~16kg,发情周期平均为23天,发情持续期2~5天。公猪配种年龄为6月龄,母猪配种年龄为6~8月龄,母猪妊娠期113天左右,仔猪初生均重0.81kg。45日龄断奶,平均个体重8.32kg,窝重101.7kg。黄淮海黑猪繁殖性能尤为惊人,其繁殖寿命超过 10 年者屡见不鲜。在传统养猪中,经产母猪一般要用到 8 年以上才开始考虑淘汰。其乳头 8~10对,但有效乳头只能保证 7 对,谓之「贤七良母」。其奶头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长奶头,成年时大约有 4 cm以上,一种为短奶头,成年时不超过 2 cm,此二者奶头成一定的比例,达到基因平衡。这是对产区有山有水自然环境的适应,所谓长奶放滩,短奶放川。在山区放牧的母猪必须短奶,才能避免被荆棘(如野蔷薇)刺伤;在河滩放牧的母猪要适应水草丰茂覆盖度大的生态特点,只有长奶头才能在草丛中被仔猪发现和捕获并有利于放奶。两种奶头都有相当良好的弹性,任凭仔猪吸奶也不会发生咬破奶头的案例。本品种仔猪从来不剪牙,未见有被仔猪咬伤乳头的个案发生。

汉江黑猪,产于陕西省南部汉江流域。汉江流域,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由西向东贯流全境。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温带交接地带,具有亚热带气候特点,地形复杂,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薯类和豆类等。农副产品丰富,青绿饲料多样,为发展养猪业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条件。汉江黑猪具有耐粗饲,耐潮湿,性情温驯,适应性强,肉细味香等特性。大耳黑猪体型大,皮松骨大,成熟较晚,适于养大肥猪;小耳黑猪体型小,皮薄易肥,肉质细嫩。

汉江黑猪成年公猪,农户中饲养平均61公斤左右,农场饲养平均为138公斤左右。母猪农户饲养平均67公斤左右,农场饲养平均为92公斤左右。5个半月龄体重从30公斤左右开始肥育,到8月龄时屠宰,体重达73公斤左右,平均日增重一斤多,屠宰率66%左右,饲料利用率平均为1:3.35公斤,瘦肉率50%左右。

汉江黑猪公猪,母猪性成熟早,小公猪20日龄左右就有爬跨行为,50~70日龄就具有配种能力,小母猪60日龄时发情,农村公猪一般3~4月龄,母猪4~5月龄时开始配种,农场的公猪6~8月龄开始利用。母猪产仔数,初产平均为8头,经产为10头。汉江黑猪是我国秦巴地区的古老地方品种,属华北型和华中型之间的过渡型品种,具有性早熟、生长快、肉细味香,耐粗饲、耐潮湿、性温驯、适应性强等特性。因分布地区不同,群体中形成大耳和小耳黑猪类型。大耳黑猪体型大,骨大皮松晚熟,分布在交通不便山区。小耳黑猪体型小,皮薄骨细,早熟易肥肉质细嫩,分布在平原和坝区。从猪种资源特性和对饲料的利用率及其杂交利用效果来看,汉江黑猪坝区应发展小耳型,山区发展大耳型。

如果你需要兽医的帮助,欢迎添加本篇作者兽医的微信15136292643,专业解答养殖问题,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关注本公众号。

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